APP下载

缃帙意匠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艺术展作品赏析

2022-08-22景献钰

艺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坊建阳书业

编者按:建本依时盛,闽刻历世荣。日前,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福州市美术馆承办的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艺术展在福州市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特邀知名学者林公武先生遴选图版,给予学术指导;南京大学徐雁教授特为此展写序。本刊特选出部分精品以飨读者。

中国古代书籍的普及大概要从宋代说起。宋代以前,书籍多为手抄本,离大众的生活非常遥远。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快速发展,书籍开始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当时全国出现了很多以刻书业闻名的地方,北宋初年以蜀刻为盛,两宋之交以浙刻为最,到了南宋,闽刻以其惊人的销量和规模,成功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列。作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最兴盛的地区,除了被视为福建刻书业代表的建阳,福州、汀州、泉州等地的刻书业也颇为发达,尤其是汀州的四堡雕版印刷,在明末建阳刻书业衰落之后,于清初迅速崛起,再一次创造了福建雕版印刷的辉煌。福建雕版印刷的规模之大、影响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史上都极为少见。

中国雕版版画,始于唐代佛画,流传至今实物,有确切年间记载的是唐咸通九年(868)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宋元则题材更为丰富,从单纯的佛画拓展到文学作品及通俗读本等。明朝版画大为盛行,尤其在万历、天启年间,版画大放异彩,在绘制图画、刻工手法、版面设计、套色技巧,均达到极高艺术性。其创作的成就,雅俗共赏,不仅是文士们案头之物,而且也深入人民大众之中,为百姓所喜爱。在木刻画史上,万历时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清朝版画依然延续明季遗风,最令人瞩目的有二项成就:其一,清政府所刊行的好几部大部头书籍,其中版画精工细作,刻印绝伦,题材反映时事,贴近时代,为现实留影。其二,不少著名画家参与绘图,如陈洪绶、萧云从、王石谷、王原祁、上官周、任熊、改琦等,版画构图讲究立意立形,注重置陈布势,而人物图谱杰作迭出,人物形象鲜明,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清末至民国,随着印刷技术的科技化,版画已不再辉煌。但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我国特有的技艺仍在文化艺术中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建阳素有“闽地咽喉”之称,有水陆两路可以通向全国各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水路沿建溪入闽江可达福州,可由福州、泉州等港口再转运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建阳取之不尽的用于雕版的木材和用于造纸的毛竹,为雕版印刷业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本又称“建安本”“麻沙本”,是古代在建阳北部麻沙、书坊一带刻印的古籍。由于建本以私刻、坊刻为主,在书本刻印、排版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在出版发行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官刻为主的浙本、蜀本。建阳书坊刊刻的种类包括医药用书、家庭日用类书、工艺用书、小说、戏曲、儿童读物以及科举考试用书等,主要针对的就是广大中下层读者群体的喜好与需求。这些图书品种多、价格低、出书快、通俗易懂,深受普通民众欢迎。建本在图书的版式、版型以及风格上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上图下文外,还出现了双面大图、单面大图、文中嵌图、文旁出图等诸多版式。它们还打破了经史书籍正文、注释与音训三者分刻的习惯,用大字刻正文、小字刻注释,将其合刻于一版之中,极大地方便了阅读。此举一出,图书供不应求。此外,建本图书还首创了将牌记运用到封面上的做法,它们通过简明的图案与文字的组合形成各自书坊独特的标识,不仅树立了书坊的品牌和信誉,还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建阳雕版印刷业延续千年,可称得上是“中国印刷文化圣地”。“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于2005年10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四堡也被列为首批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被称为世界印刷与出版史上的活化石。

猜你喜欢

书坊建阳书业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书业再次盯上开团
立字立人 墨香校园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寻找书业新流量
宸冰书坊 读书改善人生
传记书坊
传记书坊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