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与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2-08-22施勇军郭检文

吉林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髋部动力学血流

黄 霞,施勇军,郭检文

(宜春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西 宜春 336000)

髋部骨折是指由于患者髋关节周围结构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转子间等部位的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反应能力差等情况,因此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可能发生骨折。内固定术是常见的手术治疗,但术中麻醉可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措施[1]。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是否适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尚缺乏足够研究与证据[2]。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2.21±1.54)岁;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2~83岁,平均(72.23±1.52)岁;两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均超过60岁;经由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部骨折且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无手术相关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功能、肝肾功能、肺功能障碍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系统疾病以及代谢疾病;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合并肿瘤及髋部手术史者。

1.2方法: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无其他术前用药。入室后,鼻导管吸氧2 L/min,建立肘正中静脉通路,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穿刺置管间隙为L3~L4,0.5%布比卡因(8~10 mg)控制平面于T10平面以下,根据麻醉平面和麻醉程度考虑是否追加麻醉药物剂量。

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方式:腰丛神经阻滞:侧卧位,患侧在上,使用Sonosite M-Turbo型超声(Sonosite公司,美国,SN:WG026C),凸阵探头(2~5 MHz);选取髂棘高点连线与脊柱棘突连线交点,并向尾部下移3 cm,再向患侧旁开4~5 cm为穿刺点,在B超引导下,用神经刺激针寻找神经,一旦出现股四头肌收缩,回抽无血液后,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完成阻滞;坐骨神经阻滞:选择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并于髂后上棘6 cm处作为穿刺点。超声引导下平行进针,一旦出现腓肠肌收缩,足跖屈或背屈时停止进针,则固定穿刺位置且回抽无血后,注入0.5%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33251,10 ml:119.2 mg)10 ml完成阻滞;手术结束后,经神经阻滞导管连接机械式镇痛泵0.2%罗哌卡因4~6 mL/h持续泵入,单次给药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治疗后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尿路感染、压疮发生率;不良反应:记录并分析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寒战等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检测患者麻醉前与术后30 min MAP、HR、SpO2水平变化;应激反应:统计患者在分别麻醉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n=2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2.4两组患者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IL-6、COR以及NE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不断变化,髋部骨折患病率逐年升高,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非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增加了多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肢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手术已成为髋部骨折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有学者发现,在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紊乱、意识障碍等症状,并伴有谵妄等并发症,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4]。临床中对患者的麻醉主要包括全身、局部或神经阻滞等多种麻醉方式,而当前针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术式选择仍存在争议[5-6]。髋关节部位处的神经较为复杂,一般为保证患者的麻醉安全多在患者腰丛或坐骨神经等部位进行麻醉,而腰丛-坐骨神经组织麻醉技术可在超声的引导下达到极高的阻滞准确度[7]。超声能够帮助医师观察周围神经的具体位置,从而准确麻醉,减轻了对神经、血管等的损伤,另外,在超声观察下也能够直接观察到神经结构及麻醉药物扩散等情况,从而调整麻醉方式,保证麻醉的效果,并且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伤[8-10]。而在超声定位中,其神经定位是麻醉的重点,在病灶周围准确地置入神经管能够降低对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及血管等的损伤,并且能够保证麻醉的阻滞效果[11]。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方式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与张国磐等[7]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联合阻滞麻醉技术能够在符合外科麻醉需要的同时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适合使用基础状况差,耐受力较低的老年患者,应用后安全性更高[6]。且研究表明,超声下腰丛与坐骨神经的联合阻滞更有利于提高麻醉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的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采取超声下腰丛与坐骨神经的联合阻滞能够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髋部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