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8-22徐晓辉
徐晓辉
(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科,江西 九江 332400)
肌壁间内凸到黏膜层或全部位于黏膜层的子宫肌瘤称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妇科肿瘤中,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严重贫血、不孕,严重的甚至发生恶变[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治疗该疾病,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常用的微创手术,二者的区别在于手术部位不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本文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探究该治疗方式对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妇科学》[2]中关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标准,经临床检验确诊;②患者性生活正常;③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期间接受其他改变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治疗;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肾、脏、心、胃等功能异常;④病例资料不完整;⑤卵巢双侧异常;⑥严重贫血患者。将本研究内容给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展开研究前已获得审核通过。对照组(n=48)平均(39.26±5.13)岁;病程3~12个月,平均(8.31±2.94)个月;疾病分型:15例O型,21例Ⅰ型,12例Ⅱ。观察组平均年龄(40.20±4.8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8.63±3.02)个月;疾病分型:16例O型,23例Ⅰ型,13例Ⅱ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经确诊后,给予所有入院患者必要的术前检查,如凝血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三维超声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宫颈液基薄层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术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对患者进行阴道清洗,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在给予患者进行常规灭菌、消毒处理后,采用4孔法对患者进行气腹刺穿,置入腹腔镜,创建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控制气腹压为12~14 mmHg,通过腹腔镜密切探查患者的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及数量等情况,采用6 μg垂体后叶素往患者肌壁内注入,注入前先将其进行稀释,注入后,采用单极电凝钩纵向切开肌瘤体,将肌瘤向外提拉,提拉肌瘤使用大抓钳,分离肌瘤后将其取出,确认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帮助患者清洗腹腔,取出器械,将二氧化碳排出,给予内膜层、子宫及层及子宫创面缝合,前者缝合时采用3.0可吸收线,中间者缝合时采用2.0可吸收线,后者采用1.0合成线。
在常规检查及术前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帮助患者进行阴道扩张,直至充分暴露宫颈。置入宫腔镜,通过宫腔镜密切探查患者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及大小等情况,根据子宫肌瘤大小、肌瘤情况确定切除方式,若有蒂黏膜下肌瘤,子宫肌瘤直径<3 cm,采用电凝切断瘤蒂,子宫肌瘤直径≥3 cm,采用组织剪除或环形电极分次片状切割,若不存在蒂黏膜下肌瘤,采用B超引导实施手术操作。术后检查患者宫腔,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指导患者晚上22∶00分后禁食,第2天早上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约5~10 ml,采用离心机将其离心分离,获取血清样本。①卵巢功能:包含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长素(FSH)、雌二醇(E2),在患者月经周期的第3天~第5天抽取患者的静脉血,LH采用血液生化检查测定,FS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E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②免疫功能:包含CD3+、CD4+、CD8+,采用荧光染标记法对其进行测定。③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其中IL-2、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 结果
2.1两组卵巢功能比较:术前,两组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H、FSH、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2.2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术前两组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2.3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妇女疾病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对绝经妇女病诊治的重视,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多[3]。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危害众多,肌瘤局限在子宫肌壁内,可影响受孕及流产或早产,严重影响患者生育[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宫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的伤害只有浅层肌层损伤,不影响维持对卵巢的供血[5],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受肌瘤影响,经宫腔镜手术将肌瘤除去后,可有效改善卵巢功能。研究结果还表明,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负面影响。腹腔镜手术较于宫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清除损伤的细胞影响更大,不利于免疫系统稳定[6]。另外,腹腔镜术后缝合难度大于宫腔镜手术的缝合难度,加大了对患者机体的刺激,所以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可影响患者的炎性水平,但宫腔镜手术治疗方式较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炎性水平影响低。宫腔镜手术可减少对患者腹部的影响,对机体刺激范围较小,可有效控制机体的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患者的卵巢功能、免疫功能无负面影响,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