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园区外资外贸保稳提质
2022-08-20林小明
林小明
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始终是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重中之重的工作。园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稳外贸稳外资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精准性,多措并举提升外资外贸发展质效,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受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稳外贸压力增加,稳外资挑战加剧,园区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外贸外资回稳向好发展。一方面,对外贸易量增质升。从规模看,2021年园区进出口总额1119.6亿美元,占苏州全市28.5%、全省13.9%;从结构看,园区进出口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占比达到近70%;从分布看,主要贸易地区为东南亚,约占76%,其次是欧美,约占20%。今年1—6月园区完成进出口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迅速,上半年完成服务贸易额45亿美元、增长10%,离岸贸易结算量增长62%。另一方面,利用外资能级跃升。充分发挥自贸区平台功能作用,截至6月底,园区累计注册外资超57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373亿美元,引进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投资项目166个,规上企业中外资占比近40%,一大批高能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相继落户。目前,园区共有97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各级总部机构,其中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6家、占全省近20%,外资研发中心19家、占全省超40%,46家优质外资总部企业纳入省级总部培育库,获评全省首个且唯一的“江苏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特点。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外资服务业加速集聚,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强化开放意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优势,主动站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省市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和推动园区更高水平开放,切实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一流的产业新区、一流的开放名区、一流的创新园区、一流的中心城区建设,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路子。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用好新加坡苏州国际商务中心、苏州新加坡商务中心、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等开放平台,在共建“国际化走廊”、数字园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取得一批新的合作成果。聚焦开放创新,前瞻布局基因与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新型疫苗、量子科技、“IT+BT”、未来网络、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赛道,打造一流的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
强化项目建设。聚焦扩大开放,坚持“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生态论英雄”,练好项目招引看家本领,保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持久韧劲,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瞄准世界500强和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全球开展“补链、强链、延链”精准招商,注重并购招商、招投联动,努力在招引百亿元级重大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持续攻坚央企、外企、民企总部项目,把握制造业服务化方向,加快制造业“1+N”转型,建设外资总部企业服务中心,打造集聚程度高、创新生态优、溢出效应强的一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抢抓数字经济主赛道、新赛道,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出“智改数转伙伴计划升级版”,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积极对接“大虹桥”及上海高端资源要素,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
强化精准服务。弘扬和传承园区亲商服务优良传统,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高效化支持保障机制,强化外贸动态监测,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物流保障专班协调机制作用,一企一策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雪中送炭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强与上海东航物流、机场集团、上海港、太仓港等对接,着力畅通国际物流,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推进数字货站、数字国际物流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虚拟口岸服务能力,扩大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的经贸往来,助力企业保订单拓市场。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制度,通过现场会、云走访等形式,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解答企业疑虑,协调企业诉求,提振企业信心。建立便利化专业服务体系,为外资总部企业提供专用档案、专员服务、专设窗口、专业平台、专属菜单“五专”服务,设立“诉求快递”平台,开发“总部经济政策计算器”,为外籍人才出入境、工作居留、医疗教育、金融支付等创造便利,不断提升精准化、精细化、精品化服务,营造舒心创新创业环境。
强化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苏州自贸片区,增强自贸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应,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大力开展首创性、集成性探索,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探索实施全产业链创新路径,持续完善“经贸规则计算器”,推动“研易达”“研易购”扩面升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拓展综保区“保税+”功能,支持综保区内企业同时开展内外贸,推动综保区转型提升。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与国际知名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高端进口消费品发展。设立新型国际离岸贸易专门服务机构,加大跨国公司贸易结算平台(总部)招引力度。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做大服务贸易规模,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比超80%。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数字贸易水平,升级跨境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贸易发展先行区。推动深化中新服务贸易合作,办好中新企业家面对面、中新双向投资洽谈会、中新服贸论坛等活动,推进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等双向开放平台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稳外贸稳外资的关键一招,制定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深化极简审批、免证园区、跨区通办等创新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专项服务效能,努力打造高品质政务服务引领示范区与高效能营商环境标杆先导区。健全“审管执信”闭环管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底线监管”措施,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新模式留足发展空间。建设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加大高质量法律服务供给力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估,持续巩固“最佳比较优势”和“最优营商环境”,做到同等条件下综合成本更低、同等成本下政务服务更好、同样服务下市场机会更多,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