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2-08-20胡媛媛

群众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强国中华

胡媛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以其深沉而持久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专章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相关章节内容一脉相承,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线,依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法路径,从内涵、来源、特质、目标及其价值等方面深刻阐明文化自信的理论蕴涵和实践要求,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忘本来:文化自信奠基于中华文明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

中华五千年历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璀璨辉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这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鲜明指出中华文明历史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支撑作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文明历史这本“教科书”记载了宏阔广博的中华文化遗产,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独特标识,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化之源。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但都能够挺过来、走过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人民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构成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够启发智慧、指导生活,为我们解决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文化滋养,更奠定了中国道路独特的文化底蕴。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和精神标识,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激发其生命力和活力。

吸收外来:以文明的交流互鉴涵养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自信品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健康的文化自信绝不是故步自封、狂妄自大,而要在积极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中不断加深对自身文化内涵和魅力的自我感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道路。每一种文明都凝聚着本民族的智慧和追求,中华文化也正是在不同文化的互尊互信、互学互鉴中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与对外传播的能力,以自信、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贡献。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价值观的充分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保持非凡定力和顽强毅力的根本所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面对各种文明激荡保持从容气度和博大胸襟的根本所在。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既要有文化自信,也要有价值观自信。要准确把握各种价值观的演进逻辑、理论实质、表现形态及其实践命运,特别是厘清全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论在经济基础、理论渊源、本质特征以及价值目标上的根本区别。讲透中国道路、中国价值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质及其时代特征,不仅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让世界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面向未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意味着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就缺乏前行的定力、毅力和活力,便不可能有实现奋起、走向兴盛的底气、志气和骨气。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自觉把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将文化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文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要聚焦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着力增强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觉、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不断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对外传播能力、文艺创新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呼应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教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意味着,坚定文化自信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向而行,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文化自信融入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

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和巩固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占领思想和文化主阵地,引领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仅仅归结为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应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共同熔铸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要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来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对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普遍共识与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强国中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