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上的“拴娃狮”
——炕头狮与现代艺术衍生品的结合探究

2022-08-20张婷婷刘晓艺

参花(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炕头绥德石狮

◎张婷婷 刘晓艺

一、引言

炕头石狮子是北方农民放在炕头上拴小孩的物件,也称“拴娃狮”,在陕北黄土高原最为常见,民间常将这种狮子当作传家之物。这些石狮子的模样、神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其地域特色鲜明,风格朴实简约,造型粗犷浑厚。陕北绥德地区的炕头狮作为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代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内涵,是陕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炕头狮是基于绥德地区传统民间石狮崇拜下的奇特文化表现形式和衍生产物,它没有寺庙道观石狮的威严,没有村头道边望狮的凶猛,没有广场公园石狮的媚俗,它以显著的地域特征、鲜明的民艺特色、浓厚的文化内涵、吉祥的民俗寓意,融入千家万户,是当地人最亲近的“生命呵护神”。

绥德炕头石狮艺术作为陕北地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创作积累产生的珍贵民间艺术品,也是陕西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小组调研的形式,提出炕头狮文创产品项目的研发,首先把握住炕头狮别具一格的文化特性,以绥德地区的炕头狮研究为基础和原型,从它憨态可掬的形态、构造、材质、色彩、寓意等方面入手,结合现代设计,将炕头狮与现代艺术品相结合,并创新出大众所能接受和喜欢的新产品,譬如系列绘本及趣味性狮谱图,还有陶艺、布偶玩具等系列衍生文创作品。最终吸引更多的人去主动了解相关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了解陕北炕头狮的文化渊源。加强对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的重视和研究,能促进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也能够触类旁通,为相关民间艺术的研究拓展路径。

二、炕头狮概述

(一)陕北绥德炕头狮的文化渊源

陕北历史悠久,具有黄土文化的鲜明特征,陕北民间艺术诞生于这片黄土地上,闪烁着耀眼的艺术和文化光芒,其反映了陕北地域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陕北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陕北人,练就了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陕北人自信、豁达,乐观、上进,创造了民间歌谣、民间词话说唱、杂耍、泥塑、皮影、面花、剪纸、刺绣等,这些民间艺术在中国的艺术殿堂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从秦汉至隋唐以来,陕北一直处于半牧半耕的过渡状况,至宋代以后,陕北成为中原与游牧民族争夺的边界区域。在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当地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融入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民族文化。由于古代陕北地区交通封闭,使得一些较为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得以保存。著名美术家靳之林就在陕北发现,陕北妇女剪纸中有抓髻,代表着生命的繁衍,这与故宫里收藏的青玉女佩完全一样,这一艺术是商代民俗文化,在其他地方早已失传。而绥德文化属于陕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也属于黄土文化,兼具中原农耕文化和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特征。

陕北地区地貌复杂,降水量低,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荒凉贫瘠,这造就了陕北人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谱写了独特的陕北文化。历史上,绥德曾是陕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将黄土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塞外文化兼容并蓄,为炕头石狮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内涵的积累奠定了文化基础。陕北绥德炕头石狮与雄浑精美的皇家石狮大为不同,其在创作上更加自由浪漫,洋溢着人文色彩。在绥德,民间的石匠们早期制作炕头石狮子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拴孩子,一方面为了防止孩子乱爬跌下炕头,一方面又可作为玩具。在绥德的民间习俗当中,人们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能够驱除灾害,带来吉祥,因此,炕头石狮也寄托着护佑母子平安、保护孩童顺利长大的寓意。与传统的建筑物装饰用、强调庄严的石狮不同,炕头石狮多为石匠们即兴发挥的作品,尺寸上也不严格要求统一,通常来说,大不足尺、小不过寸。在绥德,有些家庭的炕头石狮子历经数代,从祖辈到孙辈,始终陪伴在侧,因此,被视为家中珍宝。在某种意义上说,绥德的炕头石狮子已经成为人们家庭组成的一部分,尤其和家中的孩童密不可分,一个家庭中的炕头石狮子,仿佛就是另一个孩子,陪伴着自己的儿孙,和他们共同成长,这其中不仅凝聚着工匠的技艺,也凝聚着家庭和谐的寄托。

陕北绥德炕头狮

(二)陕北绥德地区炕头狮的留存和发展现状

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在绥德地区和渭北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来看,在关中的渭北地区,炕头狮子拥有率超过了3成,在陕北绥德地区则超过了6成。绥德家庭拥有炕头狮的比例如此之高,是陕北地区炕头狮出现最集中的区域。而在以往的历史中,其拥有率还要高于这个比例,所以绥德地区炕头狮的大众化程度是相当高的。可见在绥德,炕头狮文化已经深入民间,并且作为一种风行的民俗,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到,炕头狮文化发展传承至今,其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历史,而要将其转化为现代化的文化项目,其启动、规模、结构等又是多么复杂。

在国内,一部分学者在这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炕头狮的原型——狮子的叙述,直接针对关中地区炕头石狮的研究比较匮乏,对陕北绥德地区炕头石狮研究的成果更是寥寥可数。我们应当认识到,对陕北绥德地区炕头石狮的研究需要加强重视,这有利于绥德地区炕头狮的文化保护和继续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应是科学的、全面的,仅仅某一区域以及部分表现的艺术风格,不能代表其艺术衍生、发展、演变的全貌。

相关从业者应该着力于在发掘陕北绥德炕头狮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的优势,对陕北炕头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要深入认识炕头狮艺术的本土化文化表现,这一艺术既具有中华传统的农耕文化特征,也具有北部游牧文化的特性,两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处于相互吸纳、交融的关系,最终形成了炕头狮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明确这一认识,不摒弃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兼顾文化艺术的广度和深度,对其艺术形象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加工和设计,使其能够符合当前人们新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以现代化的方式传承炕头狮艺术。

三、炕头狮文创产品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炕头狮在绥德民间流传甚广,是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我们以高校创新小组的形式,挖掘绥德地区炕头狮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结合现代设计,进一步研究炕头狮文创产品的项目开发和推广,以进行炕头狮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炕头狮文创产品项目的开发

当前,炕头狮的产品市场主要面向的受众人群是儿童群体因此,要根据儿童年龄和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炕头狮产品和衍生产品,主流产品应对主要人群,衍生产品则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变动,同时外观包装也要迎合儿童的喜好。

传统炕头狮的制作原材料以石头雕刻为主,制作程序烦琐,成品体积厚重,再加工以及搬运等都十分麻烦,不适宜现代家庭中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新型的炕头狮文创产品,可以用陶制品、布制品等代替石头材料,这能够使制作更加精美,布制品还可以制作便携的玩偶和挂饰。要注重炕头狮文创产品项目开发的人文性,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寄托,是用单纯的人工合成材料、机械加工制作、仅限于运动功能的现代玩具无法比拟的。

对炕头狮的项目开发,旨在以现代设计的理念,对陕北绥德地区传统非遗文化进行创新和传承,使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需求。在具体产品方面,以陶制品为主,布偶等系列衍生品等为辅,儿童用品作为大方向继续延伸发展。一方面,此类项目的开发是对陕北绥德地区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将陕北绥德炕头狮的蹲、卧、站、行、跃的千姿百态,以及威、憨、壮、拙、巧的浪漫夸张,在多种产品中表现出来。要同时考虑到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秉承着自主设计的理念,将陕北地区传统的炕头狮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双重视觉美学作为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进而展开炕头狮的现代化设计,以及相关衍生品的设计和研发。设计者还可以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对炕头狮各种形态的学习和把握,进行相关绘本以及衍生品的创作,以展现出炕头狮相关的视觉形象和文化故事,向大众宣传炕头狮的艺术特色,引导更多的人去了解绥德地区的民俗艺术和非遗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传播和延续炕头狮文化的信息,通过吸引受众接触和购买文创产品和相关衍生产品,推进炕头狮文化在更广泛层面实现社会性传播的效果。炕头狮文创项目开发的重点是实现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要通过这一项目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因此,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陕北绥德炕头狮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文化和现代审美融洽结合,使炕头狮文创产品能够满足当代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要利用好炕头狮相关的文创产品和衍生产品,在娱乐人们的同时,向孩子们传达特定的文化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孩子们融入传统文化的氛围,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炕头狮文创产品项目的推广

在推广宣传方面,本项目利用现当代“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和线下双向结合的推广模式,对炕头狮文创产品进行宣传和产品销售。在线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及各类短视频平台,进行炕头狮文化的相关科普以及文创产品的展示,利用直播平台增强宣传的互动性,同时利用淘宝或者微店App等电商平台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在线下,通过对炕头狮的再设计,绘制绘本或绘制多形态的趣味狮谱,以及陶瓷、布偶等工艺制品,一方面可以对接地方的文旅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文创产品的区域性宣传,有地方的群文机构推介,进行文创作品的展出,这在宣传炕头狮文化,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使人们在对实物的感受中,更全面地了解和熟悉炕头狮;另一方面可以对接当地文旅相关的企业,这既能够增添企业的文化内涵,强化企业的文化特色,也能够使炕头狮文创产品在和企业实际需求对接的过程中,不断改善问题,优化产品,最终实现炕头狮文化和文旅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项目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我们基于对陕北绥德地区传统炕头狮的形态特征对其艺术和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设计,对炕头狮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再创作。在构建由陶艺品、工艺品、儿童绘本、玩具等组成的文创产品和衍生品的产业链的同时,也通过文化宣传和对文创产品的推广,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了解陕北绥德炕头狮文化。

在设计定位、设计题材、载体形式、产品包装等方面,我们通过总结并融入陕北绥德地区的民俗、情感、文化,并结合品牌化运作思路,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和技术,研发新的陕北绥德炕头狮造型产品,并投入市场。陕北绥德地区的炕头狮能够依据本身的特点进行创新演变,以创作出不同的造型。新型产品的整体表现风格,主要吸取当下最时尚的国潮风格,这能够大大拓展文创产品所面向的受众人群。要充分将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入现代产品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并在线上和线下推广、销售的过程中,展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让更多的人去传承并挖掘创新。

为了使炕头狮的传承具有现代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也将创新应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媒体。在线上,除了以短视频、通信软件进行推介外,还通过智能App,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在智能手机上,就能深度“接触”甚至“制作”炕头狮,从而对炕头狮进行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文化传播;在线下,我们在进行绘制炕头狮卡通绘本或趣味狮谱的制作,以及陶瓷或布偶等实物工艺作品的设计时,会适当地借鉴当下水平较高的国潮文创产品,展现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喜爱炕头狮。

猜你喜欢

炕头绥德石狮
石狮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绥德怎不名天下
《石狮》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又回农家热炕头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热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