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思乱想”带来的收获

2022-08-20张新颖

读者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竹简流传仆人

☉张新颖

屈原在自沉以前写了《怀沙》这个作品。文学史上都是这样讲的。但是我们不妨试着对这一说法提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屈原自沉以前,也就是被流放的时候写了《怀沙》,那么他是写在什么上面的呢?

肯定是用刀刻在竹简上的。

那么他被流放的时候,身上

还背着竹简吗?他背着竹

简、拿着刀被流放吗?如果

他没有带着竹简,那么他是

在流放过程中看到竹子,先

把竹子砍下来,做成竹简,

然后在竹简上面刻字,完成

从制作竹简到写成《怀沙》

这样一个过程吗?刻字,刻

那种笔画很多、结构复杂、

像鸟一样的文字,这是一件

很简单的事吗?需要花多长

时间?再说,在宫廷之外,

书写这种行为,在屈原所处

的那个时代,对普通人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普通人是不是有书写的能力、书写的习惯?竹简这个东西是不是在宫廷之外大量存在?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屈原把《怀沙》写在竹简上,那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它不是写下来的,而是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个文本。那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屈原被流放的时候带着一个仆人,屈原创作好《怀沙》之后把它教给他的仆人,让他的仆人背诵,仆人后来再背诵给其他人,就这样流传下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再问,在屈原所处的时代,仆人有没有背诵的能力?假设有,在这样一个口头流传的过程中会不会背错了?会不会前后顺序颠倒?会不会有人加了一句,有人漏掉一句?

这一大堆问题,是哈佛大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宇文所安提出来的,他假设一个具有一般常识的中学生,可能会向老师发出屈原般的“天问”。我们为什么没有问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不是中学生了?说来真是奇怪,我们身上似乎总是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得我们不敢表现得像一个中学生那样天真和“无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敢胡思乱想,这都是些很无聊的想象嘛!问这些问题,显得自己很幼稚,文学史上都这样讲了,你怎么还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疑问?虽然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是问出这些问题就会带出很多问题,带出当时那个社会的“物质文化”的问题,比如竹简的问题、口头流传的问题、文本传播方式的问题,它们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觉得,读书的时候把自己放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去天真幼稚地“胡思乱想”一下,说不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竹简流传仆人
韦编三绝
高祥杰
韦编三绝
迎额头崩出的字
2013年第11期识将还军有奖征答答案
FUNNY STORIES
韦编三绝
有能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