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稳定性检测技术方案与实施的策略

2022-08-19初铮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15期
关键词:模体稳定性剂量

初铮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在现代医疗诊断中,CT 设备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CT 设备的具体应用中,如果设备自身不合格,不仅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因辐射量过大而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危害。基于此,医院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检测规范,对CT 设备进行合理的稳定性检测,以此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CT 设备,尽最大限度避免由于CT 设备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 检测设备和工具

1.1 检测设备

在本次的CT 稳定性检测中,主要选择的是某医院正在应用的CT 设备(五台)以及PET/CT 设备(一台)。表1 是本次被检测CT 设备的主要参数情况。

表1 本次被检测CT 设备的主要参数情况

其中的大工作负荷是指每天扫描超过80 人次,小工作负荷是指每天扫描低于30 人次。

1.2 检测工具

本次检测中,主要通过DCT10 笔形电离室来测量辐射剂量;通过Barracuda 型度功能X 射线机质量检测仪来进行X 射线检测。对于头部剂量模体,主要应用的是丙烯酸树脂固体,其直径是16cm,厚度是15cm。对于体部剂量模体,主要应用的是丙烯酸树脂固体,其直径是32cm,厚度是15cm。

1.3 模体和模块

在本次的CT 性能检测中,应用的模体为Catphan600型模体,其主要的测试模块有5个,第一是CTP404,也叫做CT 值和层厚较厚模块;第二是CTP51,也叫做层厚较薄模块;第三是CTP528,也叫做高度比分辨力模块;第四是CTP515,也叫做可探测能力模块;第五是CTP486,也叫做等效水CT 值、噪声和均匀性模块。除此之外,也包括随机水模、水模支架、噪声和均匀性检测、胶带、直尺和曲别针等。

2 扫描条件和检测流程

2.1 扫描条件

在对CT 剂量指数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扫描条件包括以下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头部剂量模体进行扫描,具体扫描中,其主要的扫描条件情况如表2。

表2 头部剂量模体扫描中的主要扫描条件情况

其次是对体部剂量模体进行扫描,具体扫描中,其主要的扫描条件情况如表3。

表3 体部剂量模体扫描中的主要扫描条件情况

在对CT 性能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其扫描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确保加权CT 剂量指标的合理性。其扫描模式通常为轴向扫描,仅仅在对图像间一致性进行扫描的过程中才会应用到螺旋扫描这一模式,且螺距应尽量与1 接近。同时,在其层厚设置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检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合理设置。表4 是CT 性能检测中的主要扫描条件情况。

表4 本次CT 稳定性检测中获得到的检测结果情况

表4 CT 性能测试中的主要扫描条件情况

2.2 检测流程

在本次所进行的CT 稳定性检测过程中,主要将上述的扫描条件以及方法作为基础,对上述的五台CT 设备以及一台PET/CT 设备稳定性进行检测,其检测周期是10个月,在这个检测周期内,每个月都需要对各个设备进行一次检测,并对具体的检测数据进行收集。在此过程中,首先将间隔时间作为自变量,对各个检测项目伴随着设备使用时间所呈现出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各个检测项目和各个设备的档次、工作负荷以及使用年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对设备进行工作负荷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其曝光时间、曝光剂量以及扫描人次加以综合考虑。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根据CT 设备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其检测周期、检测项目和评价标准的合理确定。最后再将被检测设备所在医院中的CT 设备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对与之相适合的稳定性检测方案进行科学拟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CT 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规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为医院后续的CT 稳定性检测提供科学参考。

3 检测项目与评价标准

3.1 检测项目

在本次对某医院中的CT 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将《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17589-2011 中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519-2019 中的相关规范要求作为标准,对所选的CT 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具体检测中,其主要的检测项目有十二个:第一是对定位光进行精度检测;第二是对诊断床进行定位精度检测;第三是对扫描架进行倾斜精度检测;第四是对头模以及体模的加权CT 剂量指数进行检测;第五是对CT 值进行检测;第六是对均匀性进行检测;第七是对噪声进行检测;第八是对重建层进行厚度偏差检测;第九是对高对比分辨力进行检测;第十是对低对比可探测能力进行检测;第十一是对CT 值进行线性检测;第十二是对图像间一致性进行检测。

3.2 评价标准

对于上述的十二个检测项目,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如果相关规范中具有其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则需要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如果相关规范中并不具有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但是具有状态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则可以将状态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如果相关规范中既不具有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也不具有状态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则需要将验收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另外,在上述的两个规范中,一些检测项目会在检测方法或者是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需要通过试验探讨以及专家咨询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标准的合理选择。在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评价标准的选择之后,最终确定的评价标准如下:

(1)在对定位光进行精度检测时,需要将GB17589-2011 中状态检测方面的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3mm。

(2)在对诊断床进行定位精度检测时,需要将GB17589-2011 或者是WS519-2019 中验收检验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2mm。

(3)在对扫描架架进行倾斜精度检测时,需要将GB17589-2011 或者是WS519-2019 中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2°以内。

(4)在对头模以及体模的加权CT 剂量指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 中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15%。

(5)在对CT 值进行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 中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4HU。

(6)在对均匀性进行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中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2HU。

(7)在对噪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 中稳定性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10%。

(8)在对重建层进行厚度偏差检测时,需要将GB17589-2011 中稳定性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20%或者是J±1mm 以内,具体情况需要按照最大参数来进行控制。

(9)在对高对比分辨力进行检测时,需要将GB17589-2011 或者是WS519-2019 中稳定性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J±15%。

(10)在对低对比可探测能力进行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 中状态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3.0mm 以内。

(11)在对CT 值进行线性检测时,需要将WS519-2019 中状态检测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60HU 以内。

(12)在对图像间一致性进行检测时,需要将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所制定的检测范本中状态方面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是6.0HU 以内。

在以上的评价标准中,J 代表的是基线值,也就是在通过状态检测或者是验收确定合格之后,通过最初的CT设备稳定性检测所得出的数值。按照规定,在本次检测中,基线值选择的应该是第一次检测(也就是第一个月检测)中所得到的检测数据;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球管更换情况,则需要将球管更换之后的第一个月中所获得的数据用作基线值。本次检测中,除了PET/CT 在整个检测期间都没有更换球管之外,其他的5 台CT 设备都分别进行了一次球管更换。因此,只有PET/CT 设备的基线值为第一次检测中获得的数据,其他5 台CT 设备基线值都是管球更换之后的第一次检测中所获得的数据。

4 检测结果

在通过以上的CT 稳定性检测方案对本次所选的五台CT 设备以及一台PET/CT 设备进行了稳定性检测之后,获得的检测结果情况如下:

上述检测结果数据为本次检测中的10个月期间10次检测中的所有检测数据最终汇总结果。通过该检测结果与上述评价标准的对比可知,本次所检测的5 台CT 设备以及一台PET/CT 设备各项参数均与评价标准相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CT 设备的应用中,科学合理的稳定性检测可及时发现CT 设备存在的问题,尽最大限度确保其应用质量与安全性。基于此,院方、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一定要以实际的CT 设备及其应用情况作为依据,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并对各个检测项目及其评价指标进行科学选取。然后按照既定的扫描条件与检测流程来进行CT 稳定性检测。对于整体检测过程中得到的所有数据,都应该与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这样便可让CT 设备中存在的相应异常得以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以此来确保其应用效果,防止CT 设备问题对医疗检测结果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模体稳定性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一种硅橡胶耳机套注塑模具
基于网络模体的空闲计算资源捕获算法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植入(l, d)模体发现若干算法的实现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