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自贸试验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

2022-08-19唐素梅张廷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江浙沪长三角安徽

唐素梅, 张廷海, 齐 晗

(1.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经济全球化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PFTZ)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重在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产生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同时,为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开放提供动能与方向,也带来了地区间的资源流动和产业竞争,对其它地区发展进程形成冲击和挑战。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至此中国共批准设立21个自贸区,形成“1+3+7+1+6+3”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空统筹的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1]。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学术界对自贸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这些研究一方面从质性角度探讨自贸区的运行机制和差异性。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了对外贸易,而且有利于借助系列改革与创新释放政策红利,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2]。邓慧慧等[3]在探讨自贸区运行机制和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比较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的不同做法,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关于上海自贸区经验做法的讨论比较充分,裴长洪等[4]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形成配套的制度环境,扩大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度。王爱俭等[5]认为上海自贸区管理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政府效率。滕永乐等[6]分析表明,上海自贸区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另一方面从量化角度探讨自贸区设立的实证经验。一些学者基于双重差分法探索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本地资本流动及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7-9]。谭娜等[10]分析了设立后的经济增长效应,印证自贸区对上海进出口贸易和工业增长有显著正向性。王利辉等[11]评估了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增长影响,结果是对当地人均GDP、投资、进出口及工业增速都产生正向促进。冯帆等[12]利用双重差分、反事实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上海自贸区对当地及长三角其它区域经济增长有溢出影响。蔡海亚等[13]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产生进出口竞争引致的产业结构优化,贸易大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李世杰等[14]实证了设立因子、发展方向、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推动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何树全等[15]分析了其示范作用、对投资和贸易带动效应等,表明既有正向溢出生成,也存在“虹吸效应”。

安徽自贸区设立较晚,对其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创新路径及长三角地区协同效应研究并不充分。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双重差分和反事实分析法,探索安徽自贸区设立的区域溢出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双重差分的固定效应模型

构造核心解释变量FTZ,自贸区成立之前赋值为0,之后赋值为1。模型如下:

lnyit=α+βFTZit+ηXit+δi+γi+εit

(1)

式(1)中,下标i、t分别代表地区、时间,lnyit为被解释变量,使用GDP(季度)、进出口额(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工业增加值(月度)的增长率(同比)的自然对数来表示,Xit即为其它控制变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的比值、进出口贸易额与GDP的比值,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开放度等。δi、γi为地区、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误差项。回归时取对数,数据来自中经网的统计数据库。刘瑞明等[16]、叶修群[17]分析得出,加入或不加入控制变量对核心解释变量影响小,研究中可省略。FTZit为核心解释变量,设立之前赋值同样为0,之后赋值仍然为1,若β显著为正,证明了设立自贸区的确带来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16-17]。

1.2 反事实分析原理

(2)

(3)

(4)

处理效应Δit利用:

(5)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重差分回归结果

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法来分析,使用31个省市12年时间段的季度GDP和固定资产投资(Invest)、月度进出口贸易(Trade)和工业增加值(VA)同比增长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表1)。

表1 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

各个自贸区存在不相同的功能定位,并对各地经济增长影响有差异。上海自贸区是国内首个,以国际化的贸易投资自由、监管高效为目标,而江浙皖自贸区旨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更为自由化及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对于上海,变量FTZ回归系数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上方,显著为正,说明上海自贸区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表1)[12]。浙江、江苏、安徽自贸区对当地GDP增长没有明显影响,而对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影响很有限,对进出口贸易(Trade)有相对促进作用,测算出仅对VA,FTZ系数显著为正,有正向外溢效应。而江浙皖自贸区对当地经济发展暂时还没有呈现出显著影响,是因为政策对经济增长拉动需要时间,存在滞后性,通常早期效应并不明显,随后逐步显现出来,浙江、江苏相对强于安徽(表2)。

表2 自贸试验区设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2.2 反事实分析结果

2.2.1 安徽自贸区设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找一组最优回归元备选集,利用设立前时间段的样本拟合模型,依据逐步回归法,选出最优的回归元子集,考察安徽自贸区设立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1)GDP增长率。安徽自贸区因成立时间短,设立前后GDP增长率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处理效应不显著,对当地经济增长效应影响暂且有限。而上海自贸区影响凸显,这与设立时间长短有一定关联性。(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安徽自贸区设立后处理效应为正,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江浙自贸区显示同样为正向,但都有限。(3)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反事实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和市场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安徽自贸区设立带来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实际值高于反事实预测值,进出口贸易保持稳步增长,而江浙沪地区正向效应更加突出。(4)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自贸区设立后真实值处于预测值之上,处理效应为正,证实了设立自贸区对当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江浙沪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2.2.2 安徽自贸区设立对长三角其它地区经济的影响 先找到一组最优回归元备选集,运用自贸区设立前时间段的样本拟合模型,依据逐步回归法选择最优回归元子集。对于安徽自贸区,由于与江浙沪地域相连或相近、经济联系密切,预先排除江浙沪等自贸区所在地区,以界定控制组权重,考察安徽自贸区设立对江浙沪经济的影响效应。(1)GDP增长率。对于安徽而言,不与上海直接相邻,理论上受到安徽自贸区影响应该小,实际值与反事实预测值交叉呈现,处理效应不明显,表明上海GDP并未受此影响。江苏、浙江作为与安徽直接毗邻的省份,受到安徽自贸区的影响也不大,且低于对安徽当地的影响。《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上海市3个区、江苏省3个市、浙江省2个市帮扶安徽省 8 个市,其中宁波市结对蚌埠市且两市均设自贸片区,这是正向利好。(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安徽自贸区的成立刺激江浙沪基础设施投资与共享,四地16个城市帮扶、自贸区结对也对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影响,江浙毗邻,相对有促进作用。反之,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虽然安徽在地理优势上不如江苏、浙江,所受的冲击较小,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趋势减缓,处理效应显著为正,表明正相关,而对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处理效应为负,浙江影响也不明显。四地可利用地理优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因与上海不相邻,理论上进出口贸易受到安徽自贸区影响小,且小于对江浙的影响。与之前相比,安徽设立后也促进了江浙沪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程度不同,且促进效应相对较弱,安徽三个片区离江苏空间距离近,江苏优先获“窗口”效应。而相对上海自贸区对江浙皖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低于对当地直接促进效应,这与预期一致。(4)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江浙沪对安徽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带来负面影响,处理效应为负,但伴随着部分产业转移与共享园区建设,对江浙沪工业增加值增长产生了促进影响。而上海自贸区对安徽产生正向作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的实际值在反事实预测值之上,处理效应为正,拉动了安徽工业增加值一定程度的增长[10-11]。

3 结论与讨论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和反事实分析,运用省级数据从GDP、贸易、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四个不同维度检验安徽自贸区的设立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安徽自贸区的设立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这种制度红利具有长期性;其对长三角区域的上海、浙江、江苏三地经济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江苏的溢出效应大于浙江、上海。借助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发展当地经济,利用其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按照片区定位、功能区设立、平台支撑、产业布局、规则对标、管理创新、制度可复制可推广等建设内容,推进安徽自贸区经济总量、外资、进出口、市场主体四项关键指标高质量增长。

3.1 创新外向型经济发展

对标RCEP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借鉴江浙沪自贸区先进做法,发展新型贸易,打造良好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生态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产能与经贸合作,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市场,与国际友城深度交流。提升自由贸易便利化,构建“绿色自贸”、数字贸易体系、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发展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推进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及阜阳、九华山、芜宣等机场口岸开放、蚌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发展信息互联互通和标准互认的市场。申建合肥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安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探索“保税+”模式。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简化海关操作环节,贸易监管数据共享、通关便利。开通政银合作商事登记直通车,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流程及纳税、跨境贸易、注销程序,压缩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时限,提升企业信贷可获得性。

3.2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国家级战略机遇,深化同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协同、项目转移,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共享沪苏浙合作园区,加速长三角地区企业间协作配套、片区联动。长三角地区现有1 621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就有1 164家,占到71.8%;江浙沪数量与发展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浙江578 家、江苏535家、上海371家,安徽137家主要分布在自贸区内。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上市公司集群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这些企业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互联互通与协作机制,与江浙沪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加速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打造国际重要干线机场、国际航空港,发挥综合航空运输和中欧班列辐射效应。加快皖江城市港口建设,以芜湖为中心建立水路交通枢纽,合理分配省内各港区功能,促进芜湖港成为江海联运及近洋运输的枢纽港,合肥港成为辐射江淮和皖北地区的重要集装箱港,蚌埠布局国际物流园、国际贸易拼装集散地。引进高水平的物流运营主体,联合建立国家级物联网中心,完善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口岸物流合作。

3.3 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推进政府职能变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动态更新复制推广清单、赋权清单,实行备案制。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投资制度绿色清单,推广市场化招商,建立国际园区合作机制。高端产业、先进技术、高效管理等元素集聚,带来投资、税收贡献、劳动就业、消费拉动,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促进和正向溢出效应。创新开放金融领域,推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开拓离岸金融业务。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简化为企业办理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流程和手续,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和业务限制,引进信托、保理等金融业态。精准产业定位与错位发展,三个片区突出上下游产业链接、高端制造业,培植未来产业,促进实体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发展支柱产业、全程产业链,形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兴产业示范区、外向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企业聚集地。创立科技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体系,启动联动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处于供应链前端的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中介、战略咨询、贸易航运货运代理、航运物流跨境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知识、高级专员人才,引进长三角区域孵化平台、创业基金、担保公司、融资租赁、会计、法律等创业要素及高校优势资源。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自贸区肩负着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任务,更担负着探索改革开放实践的重任,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受到国际大环境及国内政策效应、经济模式、产业结构、人才机制等各类因素影响。探讨适合安徽自贸区创新发展路径,有利于促进国家战略实施、政府政策制定、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与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江浙沪长三角安徽
《安徽记事》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基于MODIS数据的江浙沪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