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分析
2022-08-19高翔
高翔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髋关节骨折类型,以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与骨质疏松、外部暴力等有关,加之股骨粗隆间组织本身较为脆弱,使得这一部位的骨折发病率较高。临床统计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所有髋关节骨折的37.88%~45.45%,发病率仅次于股骨颈骨折[1]。一旦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髋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骨折愈合速度慢,需长时间卧床,明显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整体疗效并不理想[2]。手术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微创内固定术式,应用具有髓内固定作用的螺旋刀片,达到较好的加压和抗螺旋力作用,有助于提高骨折愈合效果,恢复髋关节功能[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生物力学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 在本院骨科收治的6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57.8±10.2) 岁;Evans-Jensen 分型:Ⅰ型3 例,Ⅱ型11 例,Ⅲ型14 例,Ⅳ型2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57.8±10.2)岁;Evans-Jensen 分型:Ⅰ型4 例,Ⅱ型11 例,Ⅲ型13 例,Ⅳ型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CT 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依从性好,无严重躯体疾病;排除严重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行腰椎管内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适当垫高患侧臀部,由股骨大转子处入路,钝性分离,显露骨折断端和股骨大粗隆,将骨折牵引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 臂机透析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置入解剖钢板在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干外侧,用锁定螺钉对钢板固定,测试患肢旋转和骨折稳定情况,无异常后清洗创面,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4]。观察组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固定在支撑架上,躯干向健侧倾斜15°,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若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C 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从股骨大粗隆顶端入路,切口长3~5 cm,显露股骨大粗隆顶点,开槽点选择在粗隆顶点偏内侧,C 臂机透视下置入导针,进入髓腔中心,扩髓,调整角度,手动轻微旋转插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用侧向瞄准器由股骨颈置入克氏针导针,至股骨颈中下1/3 处,击入螺旋刀片,C 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置入远端锁钉2 枚,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5]。两组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及恢复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髋内翻、骨折愈合延迟等。
1.4 Harris 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 根据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计算优良率。共分为疼痛(44 分)、功能(47 分)、关节活动度(5 分)、肢体畸形(4 分)四个项目,总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 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46.75±12.01)min、术后下地时间(7.32±1.98)d、住院时间(14.35±2.18)d、负重时间(7.20±0.6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34±1.50)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57±14.13)min、(13.85±2.29)d、(17.56±2.72)d、(8.59±0.78) 个月、(13.63±1.67) 个月,术中出血量(223.14±20.76)ml 少于对照组的(334.62±25.47)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
2.3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在股骨颈和股骨体相连的部位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大粗隆以及一个向内突出的小粗隆,此处为松质骨,容易发生骨折。保守治疗骨折愈合速度慢,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整体效果不佳[6]。对于无手术禁忌证、骨质疏松程度轻的患者,临床提倡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术式较多,各种内固定术式各有利弊。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主要的髓内固定术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老年骨质疏松的适宜内固定方式。其属于微创术式,手术切口较小,术中无需剥离股外侧肌,对股骨周围组织及血运的影响较小,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通过扩髓,置入主钉,能承载大部分的应力传导,降低外侧壁承重,并用螺旋刀片加压固定,增大内部与骨质的接触面积,可达到稳定的固定力,锁定后不易退钉、旋转,不会发生髋内翻等并发症[7,8]。此外,防旋型股骨近端钉为空心,可在导针导入下轻松置入髓内,满足微创手术的要求,大大减少了软组织钝性损伤,保证骨折周围血运,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9]。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创伤较大,容易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整体骨折愈合效果不能令人满意[10-12]。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加快骨折愈合,提升骨折愈合质量,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