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综述
——基于CNKI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2-08-19关金铭杨厚天何云晓
陈 浩,关金铭,杨厚天,何云晓,朱 兵,陈 娟*
(1.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2.川西北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
0 引言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发展属性仍没有变,农业大国的身份也没有变.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方面展开研究仍有很大的价值.顾姗姗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我国乡村的特有属性进行了探讨,从村庄有机更新、乡村传统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和新乡村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总结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结构[1].邱锡寅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前提,将风水理论、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规划三个要素相融合,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研究,旨在为生态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2].许慧等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规划中的景观规划部分进行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合理建设思路[3].
通过对2003—2021年发表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分析,根据观察研究趋势,可看出研究初期学者们研究方向较为分散,主要对概念本身展开研究,如李伯华等从人文、空间以及生态环境三个视角切入,将乡村人居环境分解为三部分.而三者之间相互交融贯通,组成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结构[4].刘金梁等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的特点,从核心视域出发提出了两个核心理念,针对核心理念,分析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原则和基本构成部分[5].一些部分学者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倡导用以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核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化思路[6-8].一些研究以省为单位,结合当地乡村发展状况,经济发展现状,土地建设政策入手展开分析,如王萌等对河南全省农村的土地使用,工业发展、能源利用、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发展情况,提出适用于河南省的最佳农村人居环境规划设想[9].那伟等对吉林省人居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和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吉林省乡村社区之间文明和谐发展[10].张瑶从少数民族视域出发,针对云南当地哈尼民族特殊的房屋建筑同时考虑文化,经济和农业发展等因素,展开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11].而近期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3S技术,回归模型,3D建模等软件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规划研究深度逐渐增加.李阳等用交互式乡村规划方法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宁海县村民提供可实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电子沙盘,有效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12].米芳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经济和文化资本等因素,找出案例内影响乡村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意愿因素,为增强村民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参与度提供新的思路[13].
本文以统计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自2003年1月25日至2021年11月7日,CNKI中有关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或涉及相关主题分布和国内前沿机构的研究.通过直观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利用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阐释CNKI文献库中乡村人居环境规划领域各分主题的研究情况.
1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
1.1 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以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发文期刊数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21年11月7日;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条件以“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新农村建设”“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乡村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模糊匹配)等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由于以主题“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为检索条件,不限定检索年限,得到的文献较多,共有349篇.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人工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剔除无关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数据189篇.其中以主题为“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检索条件中博硕士论文44篇,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9篇.因检索到最早关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文献是由同济大学王云才博士于2003年1月25日发布的《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14],故据此建立了适用于本文的数据库.
1.2 对现有文献的计量分析
我国关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在CNKI权威期刊每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图1)[15].检索到最早关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文章是清华大学赵之枫2001年发布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16].但是2003年出现首篇关于乡村规划的文献之后发文增速较为平稳,2011年突破个位数并从2015年起每年发文量增多,直到2018年文献数量每年呈现陡峭式递增,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随即向乡村人居环境规划领域偏移.截止统计数据库时,在2021年出现峰值,不排除继续增长的可能(图1).
图1 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的发文量趋势Fig.1 The trend of publications of planning research on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2018年来,权威期刊和科研机构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通过分析349篇文献发现,《小城镇建设》《乡村规划建设》《中国建设报》这三家期刊发文最多,其中《小城镇建设》发文量最多达9篇(图2).这些规划领域的核心刊物为学者们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宽广平台,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屡次登上CNKI搜索热榜,对该领域的研究会成为未来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17].
图2 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主要发文期刊Fig.2 Main published journal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planning in China
数据分析发现发文作者较为分散,仅有1位作者发表了5篇文章,2位作者发表了3篇文章.仅李伯华等在2008年发表的题名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的论文被引次数超过200次,但该文发表时间距今已超10年.可见学术界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尚未成熟,随着国家政策的更新和乡村实践不断探索,乡村环境规划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也将随之更新,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完善.
根据资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受国家级资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71.18%(图3),各省份的课题不足10%.只有浙江,湖南、河南、吉林、安徽等少数几省提供基金支持,其余省部级层面在本领域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获得基金支持,希望日后的研究中各省份给予相关研究的资金帮助,促进全国各地乡村共同发展.
图3 我国关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基金资助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planning funds in China
2 对现有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可视化方法,对筛选出的189篇权威文献进行分析,将189篇文献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后,节点类型勾选Keyword,最终绘制为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节点越大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圈层颜色的渐变程度可以反应关键词出现的时间,颜色越深意味着关键词出现时间越近.
图4 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Fig.4 Co-occurrence network knowledge graph of China's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planning
节点之间的线条越粗则联系越强,节点中心性可以判断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中心性数值越大越容易成为关系网络中的关键节点[18].利用CiteSpace的输出功能,将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导出为网络汇总表,前10依次为:人居环境、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村庄规划、公共空间、三维电子沙盘、交互式规划、美丽乡村.本研究文献共包含218个关键词,将“评价”“产业”“策略”等无具体研究意义的主题词剔除后得到“频次”及“中心性”排序表(表1),可见,频次排在前六位,且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有“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乡村规划”等,中心性越高则代表研究中的热度越高,其中“人居环境”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分支,研究热度最高.从总体上归纳这些关键词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研究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热点主要包括:一是与人居环境相结合研究;二是乡村规划研究.
3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从CiteSpace软件中导出的关键词共现时线图(图5)可以看出,2003—2021年学者们在对该研究的阶段划分中,现阶段主题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再是研究的重点,而是更关注于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如“乡村规划”“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关键词.而随着乡村建设政策的逐渐更新,学者和社会对乡村建设的关注度会持续加深,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将更倾向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等方面研究,必然会加快铸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体系.
图5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关键词时线图Fig.5 Time chart of keywords
随着国家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政策倾斜下有更多的学者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乡村旅游、生态乡村视角融合分析.李伯华等基于国家建设的大背景,阐述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急迫性和必要性,从多个视角出发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研究,结合现在科技手段,3S技术等,综合考虑文化,环境等因素,建立了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19].田淇元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视角出发对乡村规划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乡村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乡村规划制度编制的思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应结合当地特色和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编制规划[20].随着国家针对乡村建设的政策更新优化,研究的重点也在偏移,近年来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研究综述明显增多,学者们指出乡村人居环境以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一些学者以乡村振兴新视角,对我国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优化的思路[21-23].学者们结合前期国家乡村发展政策,及时调整研究重点,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对北京,淮安等地具体村庄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对比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结合当地村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在现阶段建设的基础上,保持优点亮点,合理建设,加以改善.旨在为当地乡村人居环境规划提出合理建议[24-25].
以上研究主题和热点的分析发现,目前关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多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和农业经济[26],其他学科研究较少;仅仅少数作者与机构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学科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也随之减少,跨区域机构合作的情况更为罕见;相关研究核心期刊的发文量相对较少,缺少权威机构和研究团队的加入.这种散落态势虽有利于从多领域、多方面展开研究,但也削弱了该研究的理论系统性和深度.从研究内容来看,当前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策略研究,虽有一定成果,但相似文献较多,角度单一,规划对策大同小异.虽然有学者尝试进行学科交叉研究,但文献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与近来国家关注的国土空间规划结合较少,案例研究多以发达省份为主,代表性不足.针对相对发展落后地区和云南、甘肃、四川、新疆、内蒙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村研究较少.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更多的学者开展乡村规划研究,将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和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出现.
4 展望
未来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首先是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当下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科学与工程和农业经济两门学科,研究成果较多,但核心主题较少.针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应该是多方面的、多视角和跨学科的.虽然有学者以“生态乡村”“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等其他学科为研究视角,但其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成果较少,今后研究中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和补充,尤其要鼓励权威机构与普通院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大对此类项目研究的支持力度,激发优秀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热情,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实现最大限度地优势互补,跳出常规研究方法和思维定式,挖掘理论研究的创新点,不断提高该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其次,要创新实用研究方法,目前对于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大多采用案例和与政策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今后的研究可以多尝试使用跨学科研究工具,如3S技术、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多元化分析.最后,研究内容选择上,多以“乡村环境”为研究对象,内容重复率较高,而对于“人居环境”“乡村规划”“乡村景观”等其他相似方向的研究又偏离乡村人居环境的主题.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乡村的人居环境规划、规划技术手段、环境保障与产业发展等方面[27],推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更好地支撑乡村建设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