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水东醒狮工艺简析

2022-08-18林家缗

关键词:四象独角舞狮

林家缗

一、醒狮的由来

传说,民间暴发一场瘟疫,人畜伤亡严重,颗粒无收,神兽不忍心看到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于是下凡解救,但凡它经过的地方,瘟疫消失,寸草重生,生机重现。于是人民为了纪念神兽,模拟它的神情、动作创造出狮子的形象,并在每年的大年初一,通过舞狮的形式来纪念它,同时认为舞狮具有祈福纳祥、辟邪驱鬼的作用。另一传说,民间有一头怪兽,在它所经之处,寸草无生,人畜伤亡严重,佛祖慈悲不忍心看到生灵涂炭,于是把它降伏。人民为了感激佛祖的慈悲,模拟了神兽的形象,创造出了狮子形象。在南派的舞狮表演中大头佛挥扇引狮子则成了广东醒狮的经典特色。

舞狮又分为南狮和北狮,其中南派醒狮又叫广东醒狮,广东醒狮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文化,而广东水东醒狮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广东水东是一座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的东阳北街小巷进行第一间房子,有一户世代相传的武馆,又称尚武堂,负责人林师傅系南派的传承人,他集武术、醒狮表演和编狮手工艺于一身。

二、广东水东醒狮的制作

编狮制作手工艺包括狮头、狮被、狮裤和狮鞋几部分。编狮以竹藤条为主框架材料,结合纸、颜料等其他材料,步骤烦絮,工艺讲究,塑造出各具栩栩如生、庄严威武的醒狮形象。传统的编狮手工艺人,同时也是武术世家的传承人,他们集舞狮、武术和编狮手工艺于一身,节日庆典、新张赛会舞狮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但它们仅充当娱神娱乐的活动,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

扎制醒狮需要的材料、工具有:小刀、刻刀、剪刀、竹篾、竹藤条、宣纸、白砂纸、玉扣纸、牛皮纸、树糨糊、浆糊、胶条、焊胶枪、胶手套、白胶带、细铁丝、银线、细绳、毛笔、刷子、七十二色颜料罐、50 厘米直尺、卷尺、白纱布、白棉花、白棉布、透明薄彩布、仿皮毛、鳞片、白布鞋、灯泡、绒球、针线、缝纫机、熨斗等。

(一)狮头部分

编织一具醒狮大大小小工序有1300 多道,具体可以把它分为四大工序进行归纳:扎、扑、写、装。

第一道工序是扎。把准备好的竹藤条进行错位的衔接编织,然后用玉扣纸固定衔接位置,再用白胶布在每个衔接位进行扎绑,接着用细银线在对应位置加固,直至整具醒狮编织框架完成。工序繁琐,极其考验手工艺人的工艺技术。扎制完成后,放置阴凉地方晾干。晾干后会对扎制的醒狮框架进行检查,首先观察是否有脱落或松散的地方;其次通过简单的挥动,检验扎制的框架是否扎实牢固;最后检测是否有裂痕或者发霉的情况,因为扎制的醒狮框架影响到整具醒狮的使用寿命,因此每一道工序都是至关重要。(图1、2)

图1 林师傅在扎制醒狮,林师傅供图

第二道工序是扑。把准备好的宣纸贴满整具醒狮框架,让镂空的狮头变成实体框架。反复步骤贴三层,贴完放置阴凉处晾干。接着用白纱布贴一层,因为白纱布有韧性,可以起到以力接力的作用。再贴上白砂纸,增加它的牢固性。反复步骤贴三层,贴完再放置阴凉处晾干。然后再贴上牛皮纸,使醒狮更加扎实耐用。反复步骤贴三层,同样方法放置阴凉处晾干。最后再铺一层白砂纸,放置阳光下晒。通过光合作用,使扑框的造型起到稳固和扎实的作用。编织出来的醒狮看似硕大,实则轻巧。晒完后先通过表面检查,确定是否有裂痕或松散脱落的地方,然后再通过抖动挥动,再次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当确定无误后,将进入下一道工序,如眼睛、耳朵、嘴巴、独角和里面的枕头等部位工序的制作。

图2 醒狮框架底部,林师傅供图

第三道工序是写。扎制好醒狮后,上色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手工艺人会根据醒狮的原型来决定图腾、纹样、色彩等搭配。如刘备狮,图腾以龙为主,纹样以火纹为主,色彩以黄色为主。先进行轮廓的绘制,然后再上色。由于上色是重要的工序部分,每一细节都要特别细心和耐心地描绘,因为它不像之前工序可以修补,绘画错了,影响极大,导致前面所有工序都白费,甚至要重新返回第二道工序。因此,在上色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整体构图的搭配。当整具醒狮上色工序完成后,放置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毛刷给醒狮涂刷一层凝脂光油,它的作用是保存色彩鲜艳度,使它变得更加光滑明亮。

第四道工序是装。装饰是醒狮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给整具醒狮眼睛、眉毛、鼻子、脸颊、嘴巴、耳朵、独角等部位贴仿毛,额头处贴一块小圆镜,旁边再绕一圆花圈,镶上金边,在花圈旁边处扎制八颗小绒球。整体工序处理完善后,再处理工序的小细节,如在留白处贴小银片等,确保整具醒狮工序完整,装饰恰当得宜。然后放置阳光下晒,在阳光的照耀下,醒狮显得庄重威武,神情熠熠,色彩鲜艳。

(二)狮被部分

先裁剪一张长2.4 米的白棉布,再裁剪一张同尺寸的透明薄布,两张布整齐缝合一起。然后裁剪十厘米的银布,以间隔五厘米作为留白处,进行间隔缝制。再裁剪5厘米的红、黄、黑、白四色仿毛,缝制到留白处,接着裁剪一条银边,衔接在仿毛和银布的对接处。最后缝制一个圆锥形的棉布作为狮尾,里面放置棉花作为填充材料,再裁剪仿毛作为装饰,围绕狮尾一层层缝制,再缝合到狮尾对应的位置。

(三)狮裤部分

狮裤统一制作成均码。先裁剪一米一的白棉布,再裁剪一米一的黄色透明薄彩布,借助缝纫机缝合起来,然后缝制成一条裤子。接着裁剪十五厘米波浪形的红、黄、黑、白四色仿毛,缝合到裤子上,中间留白5 厘米,以叠加的形式,一层层间隔缝合。再裁剪5 厘米的银片布,缝合到留白处。

(四)狮鞋部分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狮鞋以红黄黑白四色为主,从40 到44 码,每种颜色各两双,对应狮头和狮尾各一双。材料比较简单,只需白布鞋、仿毛、鳞片、针线即可。先裁剪3 厘米大小的四色仿毛,通过针线缝制到白布鞋上,中间间隔的空隙留白在2 厘米之间,以间隔的形式缝制,脚趾部位缝制五个大小一致的圆形,再取五片鳞片,对应缝制在每个圆形中,完成脚趾部分工序。接着在空隙留白处,裁剪2 厘米的银布,间隔缝制到每层留白处。至此狮鞋部分工序完成。

(五)狮身图腾

图腾纹样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不同图腾纹样代表不同的文化渊源与历史特色。狮身图腾以龙、凤、仙鹤、麒麟等为主,纹样以刀剑纹、回纹、如意纹、火纹等为主。不同的图腾搭配不同的纹样,之间的联系也极其讲究。如编织刘备狮,选择图腾以龙为代表,而纹样则以火纹与之相对应。(图3)

图3 醒狮框架与储存室,林师傅供图

三、广东水东醒狮的工艺特色

广东水东醒狮制作工艺材料以竹藤条为编狮主框架材料,结合纸、颜料等其他材料,步骤繁杂,工艺讲究,塑造出各具栩栩如生、庄严威武的醒狮形象。醒狮工艺从选竹,到砍竹,然后削竹,再到晒竹等,有1300 多道程序,每一步骤都是关键,除了考验传承手工艺人的技巧,更考验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一)材料特色

竹藤条是首要选材。竹的品种材料有很多,如毛竹、篓竹、桂竹、苦竹、花竹、绿竹等将近30多种。广东水东属于亚热带季风地区,常年湿润多雨,因此在选择竹材上就有所讲究,除了竹子的选材,还有其他材质的选择,如反光朱砂、砂纸、砂绸、宣纸、牛皮纸等,都有特别严谨的工艺程序。每一道程序的把关,都是工艺品质量的保障。

材料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力学和工艺两个方面。竹材作为支撑整个醒狮框架的主体,它的关键特征在于力学承受性。因此,竹材质量的好坏与传承手工艺人的精湛技巧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在醒狮材料工艺的制作上,广东水东醒狮与传统醒狮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醒狮使用报纸、厚纸皮等,使醒狮显得特别沉重,舞动时非常吃力且不方便,而广东水东醒狮则使用宣纸、牛皮纸等,使醒狮看起来体形硕大,实则轻巧。

(二)意涵特色

广东水东醒狮也有自己的专属图腾。在广东,醒狮的形象以刘备、关羽和张飞为参照原型,醒狮以端庄严肃的文狮、忠义英勇的雄狮、勇猛霸气的武狮为主。传统醒狮的图腾也以山丘、河流、云彩、太阳等图腾作为装饰的纹样,象征着朝气蓬勃、万物复苏、川流不息。在广东水东,林师傅结合道家思想,融合四象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图腾设计上,添加运用了青龙纹样、白虎纹样、朱雀纹样、玄武纹样,呈现出端庄严肃的气象。醒狮中文狮、雄狮和武狮的图腾色彩以黄色、红色和白色为主,四象方位的纹样图腾以青色、白色、赤色和绿色为主色彩。

在醒狮图腾工艺的制作上,广东水东醒狮与传统醒狮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醒狮图腾以龙、凤凰、仙鹤、老鹰、山丘、河流、日月、云彩等图案为主,而广东水东醒狮则融合四象方位,图腾纹样呼应醒狮独角上的四象神兽而定,彰显创造理念和呼应主旨。

(三)造型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认为舞狮起到祈福纳祥的作用,舞狮又分为南狮和北狮,其中南狮造型威猛,北狮造型酷似真狮。虽然南派醒狮原型是狮子,但在造型上,体形硕大,高额大眼,造型饱满,口阔带笔,讲究形态生动、神韵俱佳、返璞归真。整体给人一种神情熠熠,端庄威严、雄壮英勇的感觉。相对于南狮而言,北狮更像真狮,较为简单,而南狮更像传说中的年兽。另一方面,南派醒狮最大的造型特色是有独角。

广东水东醒狮,除了继承传统醒狮的造型外,林师傅在独角的触角尖上,融合了四象方位,把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造型运用到醒狮的触角处,形成了水东醒狮的造型特色。而传统民间习俗则认为,舞狮除了祈福纳祥,还起到辟邪驱鬼的作用。在《礼记·曲礼上》记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自古以来,四象方位寓意着中国地理方位观念。传统民间习俗认为,四象方位象征着四大神兽镇守东南西北四方。广东水东醒狮造型特色把民间习俗寄予的祈福纳祥、辟邪驱鬼,与四象方位的神灵庇佑相融合,寓意着驱邪镇妖、消灾降福、吉祥如意、祈福纳祥。

在醒狮造型工艺的制作上,广东水东醒狮与传统醒狮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醒狮只有独角且固定不动,而广东水东醒狮独角上融合四象方位,不同的文狮、雄狮、武狮配上不同的四象,且独角、耳朵、眼睛三大部位连于一体,捆绑在一条细绳上,醒狮表演者在舞狮时,只需拉伸细绳,即可表现出醒狮的眼睛、耳朵和独角的张合伸缩运动。

(四)技术特色

醒狮工艺是为舞狮文化而服务,技术工艺是否扎实,在舞狮表演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呈现出来。舞狮作为一项高活跃的体力活,舞狮表演除了考验表演者的体力体能外,更考验表演者的扎实武术功底。因此,林师傅作为广东水东醒狮的传承负责人,对技术的把关尤为讲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表演者的体能消耗,对传统醒狮工艺进行创新创造。

醒狮工艺有1300 多道程序步骤,据说民间流传的醒狮表演套路十分丰富,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150 套左右。[1](P108)在醒狮表演过程中,狮头表演者需要抬着十几斤重的狮子,完成一系列的舞狮动作。狮舞基本动作有拜、舔、吃、吞、吐、探、戏、叨球、甩球、侧滚、跳跃、擦、转圈、绞子。结合弓、马、虚、仆、跪、探、独立、跳等步型步法,来表现出狮子的喜、怒、动、静、惊、疑、怕、寻、探、戏等神态。[2]

在醒狮技术工艺的制作上,广东水东醒狮与传统醒狮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醒狮讲究精、细、巧、神四法。精:做工精湛,是传统醒狮的特色工艺;细:手法细致,是传统醒狮手工艺人的独特技法;巧:技术轻巧,是传统醒狮工艺的精髓;神:形象传神,是传统醒狮的文化传承。广东水东醒狮讲究精、细、巧、神、色、韵六法,精:工艺精致,在继承传统醒狮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放弃厚皮纸和报纸作为材料,改用牛皮纸,而眼睛与耳朵部分,由两条细绳操控,改成连系一体的一绳操控;细:细节考究,从醒狮框架到图腾纹样,再到色彩,每道工艺的细节都经过反复衡量、对比、修改;巧:手艺精巧,整个醒狮造型看起来硕大,实则轻巧;神:神情熠熠,醒狮讲究的是整体的形象,过于扁的醒狮显得小气,没生气,而过于宽的醒狮则显得笨重,没活力,只有适度的醒狮,才会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庄严威武的感觉;色:独具特色,色彩鲜艳,在传统醒狮的独角处,结合四象方位,在独角的尖角处加以改良成四象方位的神兽造型;韵:气韵俱佳,既保留了传统醒狮的形象,又有独自的地域特色。(图4)

图4 醒狮表演,作者拍摄

四、广东水东醒狮的价值

逢节日庆典、新张贺彩、迎春赛会,都能看到醒狮表演。广东醒狮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于2006年5 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醒狮文化作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民俗艺术,它服务于功能追求。传统民间习俗认为舞狮可以纳祥祈福、趋吉避凶、避邪禳灾。借以通过文化心理上对各种消极意念因素的排拒,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纳祥祈福不仅美化了民间习俗的生活,还给人带来精神信念的满足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艺术等为一体的技艺活动,如在跳桩、走钢丝、腾空跳跃等高难度表演中,充分展示了“新、高、难、险、绝”等绝技特色,彰显出“中华一绝”的艺术价值。醒狮的艺术之美是客观的存在,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表现上,或是精神上,都蕴含着审美的理想意识。它不仅体现在对民俗艺术的民俗精神美的承载上,更表现在艺术的形式美上。

醒狮活动是借助舞蹈和音乐的节奏韵律巧妙融合,通过特殊的舞姿风采,呈现出激昂震撼的雄姿飒爽舞蹈,成为一道充满民间风情和民俗特色的亮丽风景线,给人们带来激奋人心、气势磅礴、吉祥欢快的氛围。(图5)

图5 醒狮,作者拍摄

五、总结

广东醒狮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彰显地域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其丰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深入人们内心,形成了水东人们的精神支柱的一部分。广东水东醒狮表演不仅仅只是娱神娱乐的消遣,更是一种地域的习俗文化传播,只有真正了解、重视醒狮的工艺特色、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它的精髓,展现它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四象独角舞狮
我才是独角熊
《四象》
迷宫弯弯绕
方向漫谈
独角仙
独角仙
舞龙舞狮进校园
解救独角王
舞狮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