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蒲江县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2022-08-18羊德容
羊德容
(成都市污染源监测中心蒲江监测站 四川成都 611630)
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的五年,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能源消费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进一步带来了环境压力[1]。这五年里四川省蒲江县按照省厅部署,通过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等八大战役[2],通过精准靶向、精准施策、精准履职、精准服务、精准打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大气、水等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定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本文基于蒲江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并结合历年环境监测报告、统计年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十三五”期间蒲江县主要生态环境要素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总结生态环境质量突出问题,并且提出了对应的建议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各要素监测报告、2016 年至2020 年《蒲江县环境质量报告》、成都环境空气监测管理系统和相关文献资料等。
1.2 研究依据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9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等各生态环境质量要素相关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及评价规范等进行分析。
2 统计特征
2.1 环境空气
以优良天数比例、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类别及超标天首要污染物作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蒲江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优良率为78.4%。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超标污染物9 天,以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超标污染物251 天,以臭氧(O3)为首要超标污染物132 天。2020 年与2016 年相比,优良天数比例由2016 年的71.2%升至2020 年的85.8%,上升14.6 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明显。
图1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变化
“十三五”期间,二氧化硫(SO2)日均值范围为1~44微克/立方米,年均值范围为5~1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日均值范围为5~71 微克/立方米,年均值范围为26~31 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范围为6~369 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超标率为5.8%,最大值超标1.5 倍,年均值范围为46~82 微克/立方米,除2016 年外其余年份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日均值范围为3~248 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超标率为14.2%,最大值超标2.3 倍,年均值范围为30~54 微克/立方米,仅有2020 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其余年份均不达标;一氧化碳(CO)日均值范围0.2~1.8 毫克/立方米,日均值第95 百分位数范围为1.0~1.4 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浓度范围为5~279 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7.3%,最大值超标0.7倍,日最大8 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 百分位数范围为144~160 微克/立方米。
结果表明:PM10、PM2.5 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SO2和CO 浓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NO2和O3有上升趋势(图2)。2020 年SO2、NO2、PM10、PM2.5、O3、CO 的浓度值分别为5 微克/立方米、31 微克/立方米、46 微克/立方米、30 微克/立方米、160 微克/立方米、1.1 毫克/立方米,与2016 年相比,SO2、PM10、PM2.5 和CO 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37.5%、43.9%、44.4%和8.3%,NO2、O3浓度上升幅度分别为19.2%、11.1%。
图2 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
“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未出现严重污染天;重度污染天各年分别为6、16、6、0、2 天,呈明显下降趋势;优级天数分别为54、83、80、115、134 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从超标天首要污染物来看,“十三五”期间已基本消除以PM10 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以PM2.5 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臭氧超标天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图3)。“十三五”末与“十二五”末相比,PM10 和PM2.5 超标天明显减少,分别减少3 天和34 天,表明颗粒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O3超标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十三五”末,臭氧超标天已达35 天,已经超越PM2.5 成为影响蒲江县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且蒲江县臭氧污染主要集中在3-8 月,为“春夏高、秋冬低”的特征。
图3 超标天首要污染物占比变化
2.2 地表水环境
将水质断面类别比例及主要污染指标作为水质变化因子反映地表水质量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从2018年开始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6 年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0%,2017 年水质状况急剧下降,未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并出现劣Ⅴ类水质断面且比例达33.3%,2018 年开始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逐年上升,不再出现劣Ⅴ类水质断面,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到2020 年Ⅰ~Ⅲ类水质断面达100%。
从主要污染指标来看,水质超标因子涉及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溶解氧,其中总磷污染最严重,2017年-2019 年均有超标,最大超标倍数是2017 年为1.8倍。2018-2019 年仅总磷一项因子超标,至2020 年总磷污染得到遏制,水质明显好转。
表1 “十三五”期间地表水水质状况表
2.3 湖库营养状态情况
蒲江县现有中型水库一座,即长滩湖。根据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 和透明度5 项指标对湖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长滩湖每年均为轻度富营养。
2.4 声环境
“十三五”期间,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二级水平,声环境强度有不同程度上升(图4)。道路交通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3dB(A),夜间为51.4dB(A),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升高了1.0 dB(A)和1.1dB(A);区域昼间等效声级为53.3dB(A),夜间为43.3dB(A),分别较“十二五”期间升高了2.3dB(A)和2.9dB(A);各功能区监测点位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各功能区标准限值,达标率均为100%,但昼间、夜间声强都有所上升。
图4 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变化
2.5 其它环境要素
“十三五”期间,降尘均达到当年地方标准限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图5)。2020 年为3.84 吨/每平方公里月,较2016 年下降28.6%;“十三五”期间,蒲江县城区未出现酸雨情况,酸雨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6.06~6.46,总体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小范围内呈波动变化,期间未出现酸雨污染状况(图5)。
图5 降水和降尘pH变化
2016-2020 年,蒲江县生态质量状况均为良,生态状况指数(EI)呈现波动变化特征,分别是69.8、62.0、63.6、62.4、63.9,EI 值最高年份为2016 年的69.8,最低值为2017 年的62.0(图6)。2016 年与上年(2015 年为69.0)相比,△EI 值为0.8,处于无明显变化区间|△EI|<1,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2017 年与2016 年相比,△EI 值为-7.8,处于较大波动区间3≤|△EI|≤8,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2018 年与2017 年相比,△EI 值为1.6,处于略微变化区间1≤|△EI|<3,且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2019 年与2018 年相比,△EI 值为-1.2,处于略微变化区间1≤|△EI|<3,且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差。2020 年与2019 年相比,△EI 值为1.5,处于略微变化区间1≤|△EI|<3,且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
图6 生态状况指数(EI)变化
“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状况指数(Ienv)分别为83、75、77、82、85,环境状况为良,存在轻微污染,基本适合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图7)。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指数为100,污染物项目浓度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为Ⅰ级,土壤环境质量无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因原生地质环境影响而存在铁和锰超标情况。
图7 农村环境状况指数(Ienv)变化
“十三五”期间,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显著。2020 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8.12 吨、79.28 吨、16.60吨、43.35 吨和2.04 吨。与2016 年相比,分别下降81.5%、30.4%、86.3%、59.5%和39.1%。
3 结果与讨论
“十三五”期间,蒲江县生态环境质量虽然取得了显著改善,但随着各类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已进入攻坚深水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面临巨大挑战。
3.1 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难度增加
臭氧(O3)污染形势严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十三五”末,臭氧超标天数已超越细颗粒物成为影响蒲江县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且单次臭氧过程污染时段变长,污染程度超出预期。同时,NO2污染贡献一直呈明显增长趋势,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所带来的扬尘污染也直接导致颗粒物浓度升高;春节期间燃烧烟花爆竹导致颗粒物污染加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县境为三山夹两河地形,全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不利于污染物的平移散逸和垂直扩散。
3.2 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水生态环境改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城区生态环境用水严重缺乏,生态来水不足,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滞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
地表水总磷污染较为突出,特别是生活源和农业源的影响明显。化肥施用方式较为简单粗放,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不完善,导致下游支流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且距出境断面较近,对出境断面的水质影响较大。
3.3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形势有待提高
受县域地质结构影响,农村饮用水(地下水)存在铁、锰超标的情况;地表水存在超标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都未能正常运行,导致生活污水直排造成污染。
3.4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期待与更多需求,持续上升的能源消费和交通总量给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了压力。需要开展全民宣传教育,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解决环境问题[3]。
3.5 环境监测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受限于监测设备、技术力量等因素,基层一线的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且过于繁杂,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提高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应用,解决高频次以及夜间监测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加大质量体系管理,加大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能力建设,以适用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4][5]。
结语
“十三五”期间,蒲江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到2020 年地表水已全面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农村环境等要素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随着近两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全域禁放烟花爆炸的实施,将有助于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下一步应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全民参与,提高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应用,加大质量体系管理,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十三五”期间蒲江县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的研究可为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对蒲江县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十四五”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