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 共同朝前走武汉大学对口支援恩施教育工作侧记
2022-08-18涂晓璇
文/涂晓璇
2022 年5 月,一张教育定点帮扶清单由武汉大学派发到恩施市人民政府,清单中的12 条措施,给恩施市受帮扶的中小学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条“东西协作”的感情纽带是在13 年前开始连接的。2009 年,武汉大学积极响应湖北省委“616”对口帮扶工程,支援恩施市一中的教育事业;2016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武汉大学继续定点帮扶湖北省恩施市,派出驻村工作队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支援扶贫工作。
2021 年至今,武汉大学与恩施市各中小学携手共育,将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恩施市白果树小学定为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单位,武汉大学用行动架起连心桥,积极拟定帮扶计划,与恩施市携手共建恩施教育乡村振兴之路。
压实教育扶贫责任,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13 年来,武汉大学将教育扶贫作为定点帮扶恩施市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并建立恩施帮扶工作队,全方位压实定点帮扶主体责任,先后投入各类教育帮扶资金800万元,确保帮扶工作落实落地。
“帮扶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武汉大学校领导多次前往恩施市调研定点帮扶工作,深入对接恩施市需求;下派挂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挖掘学校资源、发挥科教优势,实施多样化支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1 年,武汉大学出资100 万改善恩施办学条件,为恩施市教育局捐赠200 台电脑、5000 册图书及桌椅等教学设备,还牵线校友捐赠200 万修建清江民族学校,协调校友企业慧宜集团在恩施高中设立225 万元“爱眼基金”。
“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到乡村小学来支教,继续发挥余热,更是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支教老师袁宾宝,在美篇日记里记录着他来到白果树小学发展的点点滴滴。
袁宾宝老师今年60 岁了,是武汉大学附属一小的退休教师,积极响应武汉大学发起的“银龄”号召,支援乡村教育振兴,他重回讲台,来到恩施支教,与当地老师同吃同住,架起一座省城教师和西部乡村教师交流沟通的桥梁,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振兴的第一步是提升乡村师资力量,武汉大学实施乡村教师提升工程,不仅为乡村学校教师免费提供研修机会,还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恩施乡村中小学支教。”武汉大学挂职副市长吴德敏介绍,武汉大学采用“引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每年选派2 名优秀教师赴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小学支教,接受恩施市10名乡村教师到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免费跟岗培训,积极为壮大恩施市的师资力量出力。
武汉大学为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挂牌“武汉大学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学校”
在2022 年的教育帮扶计划中,武汉大学牵头项目12 个,全力支持恩施教育建设。
聚焦立德树人举措,拓展定点帮扶育人效能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武汉大学将定点帮扶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引导干部师生在定点帮扶这个大课堂上锻炼提升,使定点帮扶工作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桥梁、锻炼干部的舞台、教育师生的窗口”。
“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白果树小学看望大山里的孩子们。”2022 年6 月19 日,来自武汉大学的32 名港澳台大学生们走进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并捐赠书籍200 本。
每年,武汉大学都会结合时代主题优化学生社会实践方案,通过组织乡村调研、开展支教活动、举办暑期学校、下乡义诊送药、宣传法治思想等活动,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立体感知国家的发展,指导学生将学术研究与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组织留学生代表团考察学习、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实践,结合党史教育、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讲好学校定点扶贫生动故事,丰富育人内涵。
同时,武汉大学在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上下足功夫,以“梦想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为宗旨,累计投入100 余万元为恩施市17 个乡镇援建25 间“大山里的魔法教室”,选派300 余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前往“魔法教室”授课,让大山里的孩子享受到现代信息化教育和实践式学习方法,感受不一样的高素质教育。
武汉大学还选派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友到恩施中小学校开展“武大精神”讲座,组织150 多名师生参加武汉大学“珞珈未来之星”夏令营、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樱花诗赛”等活动,组织优秀大学生到乡村学校开展暑假支教,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送温暖。通过打造品牌项目,不断加强对恩施市基础教育的帮扶力度。
针对恩施市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问题,武汉大学用真情、出实招,实施“手拉手工程”帮扶对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办学硬件、提升师资队伍、提炼校园文化,帮助教师全面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城乡结对把脉问诊,传递希望播种教育明天
“白果树小学是武汉大学在恩施市定点帮扶的村级小学,这几年学校得到武汉大学的大力支持,学校校容校貌变化很大,武汉大学每年派遣优秀志愿者支援师资,办学质量也逐年提升!”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学校校长陈红介绍,武汉大学不仅为白果树村小学修缮教学楼、更换课桌椅,还组织专家和大学生到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将白果树小学装扮得“焕然一新”,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线。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的教师为学生上励志教育
与武汉大学附属学校“结对子”的还有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和高旗实验小学。2022 年6 月8日,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副校长周一敏带领教师团队来到芭蕉初级中学开展“城乡送教手拉手,亲情帮扶心连心”的名师送教送研活动;6 月17 日,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衡斌带领名师送教团队来到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白果树村小学开展“向美而生一路同行”的教学教研活动。
武汉大学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宣讲“武大精神”,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深深植入被帮扶学校的同学们的心灵,鼓励同学们做“弘毅”少年,用最美好的愿景书写侗乡少年的成长赞歌。
“未来几年里,武汉大学附属学校负责对芭蕉初级中学、高旗实验小学、芭蕉白果树小学进行‘一对一’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支援,实现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武汉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郑现镇介绍,城乡学校“联姻”能更好地提升教育研训联动工作力度,推进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共同画好乡村振兴教育发展蓝图。
与芭蕉白果树小学、高旗实验小学、芭蕉初级中学一样受益的还有恩施市第一中学。2011 至2020年,武汉大学累计给予恩施市第一中学550 万元的资金支持,助力学校理化生实验室、高考视频监控室、微机室、阅卷室、数控中心、录播室等硬件建设;聘请各类专家在恩施市重点高中开展知识讲座,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恩施市第一中学连续两年成为武汉大学在恩施市的第二大优质生源地。
同时,武汉大学的校领导每年都会前往恩施市第一中学检查、指导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邀请市一中部分学子参加武汉大学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樱花诗会’”大赛和“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安排武汉大学的专家教授赴恩施市第一中学举办科普讲座,为恩施市第一中学支招把脉。
从“616”工程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13 年里,武汉大学用真情帮扶恩施教育,用行动提升恩施教育发展质量和成色,书写一份精彩的教育帮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