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来了!穷兄弟的军队来给我们修堤了”

2022-08-18

新传奇 2022年31期
关键词:海堤贝尔新四军

1938 年11 月,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跟随上海民众慰劳团,赴皖南新四军驻地采访。在新四军驻地的日子里,贝尔登将其所见记录下来,取名为《成为时局中心的新四军》。

贝尔登坦陈,他之所以来到皖南,就是想通过调查解开心中一直萦绕的疑惑: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到底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他们和老百姓之间是否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和谐?

“纪律很严很严,但跟老百姓很亲很亲”

1938 年5 月,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东进抗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副团长江渭清就在其中。

江渭清晚年在回忆录里写道:“初到苏南敌后,到处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河沟里浮着尸体,有的断了头,有的砍了四肢,都是被日本兵残杀的中国军民,真是惨不忍睹。”

此时,苏南人民饱受日寇蹂躏和兵匪骚扰,看到这支衣衫褴褛、枪械落后,自称是打鬼子的队伍时,心中未免有些许怀疑。

新四军老战士杨寒说:“我们在夏天把棉衣拆成夹衣,夹衣拆单衣,皮带还用麻绳,就这样过日子。所以老百姓害怕,把我们当土匪。”

赴皖南途中的杰克·贝尔登

1938 年6 月,新四军军部抵达安徽南陵,在土塘村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要求部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实行不拉夫、不收款、不扰民的“三不政策”。

新四军对部队的约束甚至严格到群众的称谓,不准直呼老百姓,而要称老乡、老大爷、老大娘或者大哥、大嫂等。

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说:“我们住到老乡家里头有个‘三不走’,住的房子不打扫干净不能走,老乡的东西不还清不能走,水缸不挑满不能走。”

新四军所到之处严格执行铁一般的纪律,常常在维持半饱甚至是饿着肚子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江苏建湖县建河村村民谢晋瑶回忆:“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人在训士兵,就说他为什么拿人家肥皂,士兵说洗袜子洗不干净,就擦了一下。对方说擦了也不可以,‘你知道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叫他站好。所以,新四军(纪律)很严很严,但是跟老百姓很亲很亲。”

在皖南期间,贝尔登看到新四军战士每天只有一角钱的米、五分钱的菜,武器落后、装备奇缺,新兵入伍只能接受简单的训练,往往上午学会子弹上膛,下午就要投入残酷的战斗,但他们始终以苦为乐、士气高昂。

贝尔登在《不再害怕大兵了》一文中记载,一个店员兴奋地告诉他,新四军买东西不还价,什么东西都弄得十分干净,大家都喜欢他们。

“穷兄弟的军队来了”

在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里,有一块珍贵的石碑。这是盐阜群众给一位新四军干部竖立的,石碑上记载了一段新四军一心为民的故事。

就在新四军到达苏北盐阜地区的前一年,1939 年8 月底的一次海啸吞没了良田,荡平了村庄,淹毙了众多人口,光阜宁一县死亡人数就达一万多人。当地乡绅杨芷江等人四处奔走,恳求国民党当局拨款修堤,出钱赈灾。

新四军第3 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之女黄楠回忆:“国民党修的那个堤,收了很多钱。但堤修好了,一下子就被海浪给冲垮了。”

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知晓后明确指示,修筑堤坝应完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经费问题次之。

修筑堤坝的任务落在了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的肩上。

宋乃德之子宋齐生说:“我父亲当时刚到苏北,听当时苏北那些老乡说,(我父亲)穿的棉袄里头有虱子,头发很长,胡子也不刮。刘少奇看见我父亲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不像个县长,就是一个老百姓,坐在一个草堆上给大家办公。当时没有县政府,没有房子。”

宋乃德上任后,主持召开全县各方人士参与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并征求意见,准备修堤。新四军一来就要修海堤,盐阜的乡亲们全都将信将疑,国民党趁机四处造谣,说共产党想骗钱用来抽壮丁。

“在讨论修堤的这个会议上,折腾到夜里两点,斗争很激烈。一说发行公债,就有人说发行了公债被卷走了怎么办?”宋齐生说,老百姓不知道共产党来了这么一个军队,觉得他们武器装备都不行,那时对共产党的新四军、八路军是不信任的。

黄楠说:“我父亲分析了情况,下决心说没钱也得修,后来就用盐税做抵押。士绅买公债,然后动员老百姓。因为当时没有粮食,部队从山东筹了一点儿粮食,然后再派人到苏南去买粮食。”

1941 年5 月15 日,盐阜人民期盼的海堤修建正式开工。一时间,堤坝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军民一家,不分彼此。

当时参与修堤的民工孙维新说:“每天中午给我提供一顿米饭,即部队公粮,一立方土换二两黄豆。老百姓说了,穷兄弟的军队来了,国民党拿了钱跑掉了,他揣一点儿你揣一点儿。共产党一个也不揣。”

黄楠说:“因为这个地方不是老区,我们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但是通过做这件事情,人民认识了这支队伍,看到了这支队伍的官兵都在堤上跟他们一起干活,吃一样的东西,知道他们还是真心实意地在为老百姓办事。”

“每闻潮声思宋公”

宋乃德领导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和大家日夜奋战在大堤上。此时的宋乃德染上疟疾,他仍咬牙坚持,抱病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只用了4 个月的时间,一条长近50 公里的巍巍海堤终于如期竣工。

海堤建成的第二天晚上,一场大海啸就席卷而至,新大堤稳如泰山,经受住了考验。沿海的百姓万众欢腾,立碑纪念,称颂新四军给盐阜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宋公碑刻碑人汪继光之子汪峻说:“立碑的时候讨论起什么名字时,我爸就建议叫“陈公碑”,正好那时陈毅也来了。后来又说干脆叫“黄公碑”吧,黄克诚说不对,‘我没啥功劳,首功是你们宋县长’。最后,碑名定为宋公碑。”

古有诗曰“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日已”,歌颂北宋名臣范仲淹组织4 万军民修筑海堤,今有盐阜民谣歌颂新四军造福人民:“由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

猜你喜欢

海堤贝尔新四军
瞻仰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荷兰小英雄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湛江开发区硇洲岛联围晏庭段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浅析
海堤加固技术分析
关于海堤施工的质量管理的探讨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贝尔米兹的“鬼脸”
春天来了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