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有了小宝宝』主题课程的思与行

2022-08-17仪征市枣林湾中心幼儿园赵凤霞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幼小宝宝测量

■文/仪征市枣林湾中心幼儿园 赵凤霞

一、发现事件——捕捉幼儿兴趣

一天早上,见赵老师来到了大一班,幼儿很是好奇:“孙老师去哪里了?”等孙老师中午回到班级,幼儿围着孙老师问:“孙老师,你上午去哪里了?”“我去体检了。”“为什么去体检呢?”魏紫说:“因为孙老师有小宝宝了!”其他幼儿顿时好奇地围到孙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问道:“孙老师,你真的有小宝宝了吗?让我摸摸看好吗?”“小宝宝长什么样子呢?可是你的肚子一点也不大啊!”

“老师有了小宝宝”成了大一班幼儿近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一内容可以生成班本课程吗?大班幼儿对“老师生宝宝”了解多少?经过审议之后,我们有了以下思考:既然孙老师怀孕的消息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我们何不及时追随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生命的起源和孕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但同时,他们对此的认识是懵懂的,也是模糊的。借助孙老师怀孕这一事件,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主题课程“老师有了小宝宝”。

二、问题清单——了解幼儿的想法

基于前期讨论,教师又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研讨:大班幼儿对于“老师有了小宝宝”已经有哪些了解?他们可以从中收获什么?身边有哪些课程资源?为了让“老师有了小宝宝”主题课程持续深入推进,师幼一同观看了孙老师体检的B 超报告单,并开展了谈话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问题及已有经验画出来,最后将大家的问题罗列汇总成问题清单。

课程要始终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坚持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在主题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你已经了解什么”“你还希望了解什么”“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了解”,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师幼共同审议,找到有价值的问题,获得主题课程的生发点,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关于怀孕的问题清单

三、建立支架——引发幼儿的探究

1.经验调查

为了促进幼儿对怀孕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深入挖掘家长资源,动员幼儿和家长一起就“老师有了小宝宝”的话题制作“经验调查表”,并在班级进行集体分享。大多数幼儿提到,妈妈怀孕的时候虽然会难受、呕吐,但仍会觉得非常开心、幸福,在分享的过程中,幼儿流露出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将幼儿的调查表呈现在活动室后,教师发现幼儿对于调查表中妈妈怀孕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妈妈怀孕时吃什么食物最为关注。因此,针对幼儿的兴趣,教师找出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课程审议:通过主题课程,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对于“老师有了小宝宝”的认知,还要帮助幼儿成为有爱、有温度、有正能量的人。

2.绘本阅读,丰富幼儿经验

从幼儿的问题清单可以看出,幼儿对“孙老师为什么会怀孕”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于是,师幼一起阅读了绘本《小威向前冲》,绘本用童话般的语言清楚地讲述了遗传这些事情,并用幼儿思维来回应幼儿的好奇心。比如,当X 精子遇到了X 卵细胞就会变成女生,Y 精子遇到X 卵细胞的时候就会变成男生。这样看来,当我们在妈妈身体里面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性别,长大以后性别是不会再发生变化的。

3.爱的提示

在调查表中“怀孕需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妈妈们给出了许多建议,大家提议把这些提示用粉色爱心卡画下来,好提示孙老师需要注意什么。有了这些爱心提示卡后,幼儿会根据提示照顾孙老师。比如,早上入园时,有的幼儿会来查看孙老师有没有穿平底鞋;担心怀孕的孙老师在班级会被大家不小心碰到,大家互相提醒动作要轻一些慢一些,不要奔跑打闹;活动室里吵闹时,大家会说:“声音小一点,会吵到孙老师的小宝宝!”从幼儿对孙老师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一课程的生成,让幼儿学会了细心观察身边人、事、物的变化,从而学习关心和照顾有需要的人,学会了爱身边的人。

4.猜一猜,量一量

鉴于幼儿对小宝宝的生长过程非常好奇,教师问大家:“谁来摸摸孙老师肚子,看看是否能摸到小宝宝?”可可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孙老师肚子,说:“好像长大了!”魏紫说:“真的吗?我来看看!”大雷说:“不对不对,我来听听看,什么声音也没有!”教师问道:“孙老师肚子里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呢?”魏紫说:“当然是一天天慢慢长大,我妈妈说的!”“那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孙老师肚子里的宝宝每天长多少?”琪琪说:“用手摸,我奶奶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来动去!”魏紫说:“可以用眼睛看,眼睛会看到肚子越来越大!”“那你看看,孙老师的肚子有什么变化呢?”魏紫说:“好像没有!”梅梅提议可以用尺子量,用什么尺子呢?有的说用长长的尺子,有的说长尺子太直了,不能弯曲,有的说虽然卷尺可以弯,但太硬了,有的说见过妈妈用软软的尺子,可以试试。金晓提议说可以称一称,可是哪里找到秤呢?经过询问保育老师,幼儿决定用食堂的秤。怎么才能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变化呢?幼儿决定自己设计记录表。

于是,幼儿根据讨论的几种测量方法自由分组去设计记录表,表格上有测量日期、测量方法、老师怀孕的天数、测量人、测量结果等信息。设计好表格后,幼儿分组展开了测量并记录,测量组的幼儿发现孙老师要站起来量会比较准确,称体重组的幼儿和老师一起去食堂给孙老师称了体重。幼儿提议可以一个星期给孙老师测量一次,为了知道下一次测量的日期,师幼共同制作了一个月的日历,并把下一次测量的日期圈画出来。

在幼儿给孙老师的小宝宝测量做记录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坚持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合作、自由实施计划。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去尝试、探索和发现,然后自己设计记录表并自主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发现幼儿对体重的数字感兴趣,教师投放了体重秤和记录纸,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征和记录,并在集体表述后,引导幼儿发现数字越大体重越重。

5. 我也有宝宝啦

课程进行到这里,幼儿了解了生命的孕育过程,对这个过程充满了兴趣和好奇。魏紫小朋友在区域游戏时把自己的上衣套在腿上说:“看,我也有小宝宝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为了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做妈妈的感受,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我们开展了体验活动“我也有宝宝啦”。幼儿将皮球或枕头塞进衣服里,装扮成“大肚妈妈”,带宝宝活动、做游戏、如厕、喝水、下楼梯等。当了半天的宝宝妈妈,魏紫说:“太累了!”小小说:“气都喘不过来了!”梅梅说:“太辛苦了!”通过体验活动,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并萌发了爱妈妈、爱家庭的情感。相信幼儿永远会记得这次体验的感受。

四、经验梳理

随着幼儿即将毕业,课程也将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研讨并没有结束。通过开展主题课程“老师有了小宝宝”,我们对怎样生成和实施课程有了很多感悟。

1.良好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老师有了小宝宝”课程源于幼儿身边真实的事物和资源,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接纳幼儿,陪伴幼儿一起探究,良好的师幼关系促使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活,共同成长。

2.较强的课程意识

陈鹤琴的“活教育”就是倡导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让课程变得鲜活、有趣、生动,真正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而“活”的课程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源于幼儿的兴趣和探究需要。教师善于抓住课程生发的契机,能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孙老师去哪里了”,倾听幼儿的谈话——“孙老师真的有小宝宝了吗”,这种较强的课程意识是“老师有了小宝宝”主题课程生发并不断走向深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生命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此次主题课程源于幼儿对怀孕的好奇,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遵循幼儿的兴趣需要,从问题讨论到初步了解,从体验活动到情感提升,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照顾生命的不易,并从中产生共情,体会父母在照顾自己过程中的付出,同时在幼儿内心播撒下爱的种子,帮助幼儿成长为心怀感恩、对生活有期盼、积极向上的人。

猜你喜欢

师幼小宝宝测量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小宝宝高兴了
小宝宝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小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