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油找气最前沿一干就是30多年
2022-08-17供图
□ 文/供图 陈 冬
“科研人员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敢于创新,为端牢能源饭碗竭尽所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宏经常这样勉励年轻的同事。
33年前,张宏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来自祁连山下、戈壁滩上的风光少年决意投身祖国的油气勘探事业,为打破油气发现瓶颈负重前行。他从一名实习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油田基层科研人员成长为直属研究院科研带头人,一路初心不改、勇毅前行,在找油找气最前沿一干就是30多年。今年上半年,他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刻苦钻研,奋楫扬帆踏浪行
从地质认识到地震勘探、从地震资料处理到储层综合预测、从地球物理技术革新到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软件研发,年少时养成的刻苦钻研精神,使得张宏在油气勘探的各个研究方向都脱颖而出,一路从新人成长为同事口中的“大神”。
张宏始终认为,专业技术的推陈出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做有用的研究、产生实际效益是不被淘汰的关键,创新创效在他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鄂北杭锦旗上古生界气藏具有储层致密、相态多变、河道薄窄的特点,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找到针对这种复杂致密储层行之有效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鄂北杭锦旗区块优质高产储层的预测和大规模上产始终得不到突破。
2014年,张宏开始接触杭锦旗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没有退缩和畏惧,一头扎进机房里开始“5+2”“白+黑”地攻坚:沉积推演、地貌恢复、河道刻画、油气检测、综合评价……凭借对于储层的深刻认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细节,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地质模式指导的古地貌约束下的储层定量预测技术,与沿袭的研究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并据此提出有利钻探井位位置建议。一开始,无论是甲方油田公司还是团队同事都有顾虑,但他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证,最终锚定河道砂体富集部位,打出一系列高产气井,成功打开了杭锦旗滚动开发的新局面。
2016年,张宏转战西北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预测。虽然研究对象十分复杂、生产节奏极其紧凑,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发挥“拼命三郎”精神,针对地层沉积复杂、储层埋藏较深、储集空间多变、后期改造剧烈的特点,他创新采用多尺度振幅变化率勾勒、无井约束反演刻画、叠前分方位裂缝检测等新方法,提出基于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的多属性分级分类精细刻画技术,攻克断控岩溶储集体描述的技术瓶颈,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这套针对缝洞储集体的地震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中收到实效,为后续石勘院深度参与西北油气大开发、助力西北局增储上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传业授技,提携后进攀高峰
成为科研带头人物后,深谙“独行快,众行远”道理的张宏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目标定得更高——以发展地球物理技术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地质地球物理综合专长,带领团队潜心攻关。
张宏(左)与年轻同事共同研究地质结构。
指导培养年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建设高水平团队是张宏心之所系。他经常对年轻同事说:“我希望你们年轻时都能有那股爱钻研、想进步的劲头儿。只要你们肯学,我会竭尽所能把我的经验和认识教给你们,这样将来你们回想起来,才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虚度了。”他经常鼓励年轻同事把握机会,苦练基本功,同时学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经常把这样的机会让给他们。他还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年轻人开班授课。“张专家,您今天的讲座太棒了!把构造解释的细节和技巧都讲得明明白白,我听完感觉豁然开朗!以后您要多给我们讲讲啊……”“没问题!只要对你们工作有用,只要你们愿意听,我很乐意跟大家多多交流……”诸如这样的对话场景,经常发生在张宏与他的同事之间。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光和热
“张专家负责质控和指导很多项目的日常运行,大家都找他技术把关,但是他也一直都是亲自干具体的那些活啊,基本有时间就泡在机房里面。”对于张宏的爱岗敬业,身边的同事都觉得司空见惯。张宏始终坚持,工作就是要身体力行,才会激发深入的思考,才会产生灵光一现的突破点。
调研文献、准备报告、商业竞标、团队协调、预算安排、参加研讨……张宏每天的工作时间表都排得满满当当。虽然很累,但是他乐在其中,连工作日晚上,甚至周末、节假日都成了他工作的“黄金时间”。陪伴他多年的黄色小自行车见证了他对石油行业的挚爱。“做出成果来的感觉是很幸福的。这种幸福感要靠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走才能得来。”张宏说。
面对荣誉,张宏从未沾沾自喜,反而感到一丝压力。于他而言,得到“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这一称号并不是终点,必须更加努力工作、创新,才对得起这份对于他过去成绩的肯定。55岁的张宏,仍在创新创效、稳油增气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