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全身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2022-08-17刘彩云
刘彩云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皮肤科,江苏连云港 222100
皮肤瘙痒作为一种皮肤科常见病症,是以患者皮肤瘙痒为表现,常见于中老年人群,部分湿热证患者多发于夏季,老年患者则发生于秋冬季节[1]。全身皮肤瘙痒易使患者全身皮肤发生阵发性瘙痒情况,且瘙痒部位可发生移动。皮肤瘙痒症的出现一般与患者情绪、饮酒、温度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伴随苔藓样变、抓挠痕迹、血迹、血痂及继发性皮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2-3]。不少中医文献对皮肤瘙痒的表述主要采用“痒风”方式,主要伴随局部或全身瘙痒症状,虽是一种主观感觉上的瘙痒,且无原发性损伤,部分患者还是忍不住抓挠,受病情严重等因素影响,会引发抓痕、苔藓样变、血痂等继发性损伤[4-5]。临床以往治疗皮肤瘙痒的方法主要采用镇静与抗过敏等药物,虽有助于缓解患者现有临床症状,但难以根治。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医圣张仲景,对阴胜、阳虚、虚寒等病症具有良好疗效,当归、芍药散可用于风湿瘀滞、脾胃虚弱、血瘀肝虚之证,两者联合运用可发挥清热解毒、健脾驱散、解阳虚、化瘀补血等作用[6-7]。本文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 例全身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皮肤科收治的60 例全身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7岁,平均(44.67±3.64)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4.62±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皮肤性病学》关于全身皮肤瘙痒的临床诊断;符合全身皮肤瘙痒相关症状。排除标准:因严重脏器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情况患者;合并尿毒症、淋巴瘤、血液免疫系统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润燥止痒胶囊(国药准字Z20025030;规格:24 粒×0.5 g)口服治疗,2 g(4粒),3次/d,连续用药4周。
观察组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处方:天花粉、黄芩、当归、白芍、茯苓、泽泻、荆芥、盐蒺藜各10 g;龙骨、牡蛎各20 g;桂枝、柴胡、川芎各6 g、干姜、炙甘草各3 g、苍术15 g,水煎煮,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1剂,以温水送服,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包括瘙痒频率、皮损面积、持续时间、瘙痒程度,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进行评估。以5 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各症状严重程度,皮肤瘙痒症状积分评估标准如下:①瘙痒程度:0分(无)、1分(轻度,可控制)、2分(中度,偶尔存在抓挠情况,并不影响生活)、3 分(重度,时有抓挠,但仍可忍受,影响患者正常生活)、4 分(显著,难以忍受,不受控抓挠)。②瘙痒频率:0 分(0 次)、1 分(1~3 次)、2 分(4~6 次)、3 分(7~10 次)、4 分(<10次)。③皮损面积:0 分(无)、1 分(未超过体表面积1/4)、2 分(介于体表面积1/4~1/2)、3 分(介于体表面积1/2~3/4)、4 分(超过体表面积3/4)。④每次持续时间:0 分(0 min)、1 分(1~2 min)、2 分(3~5 min)、3分(6~10 min)、4分(>10 min)。
(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计算患者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后积分差与治疗前积分比值。疗效指数>85%表示治愈;疗指数介于50%~80%为显效;疗效指数介于20%~49%为好转;疗效指数<2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3)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频率、皮损面积、持续时间、瘙痒程度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频率、皮损面积分、持续时间分、瘙痒程度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瘙痒频率2.66±0.71 2.75±0.73 0.484 0.630 1.34±0.19 1.02±0.27 5.309<0.001皮损面积2.03±0.41 1.98±0.45 0.450 0.655 1.61±0.42 1.26±0.43 3.189 0.002持续时间2.15±0.52 2.11±0.57 0.284 0.778 1.17±0.23 0.78±0.19 7.160<0.001瘙痒程度2.65±0.64 2.63±0.67 0.118 0.906 1.25±0.22 0.86±0.25 6.415<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头晕、腹痛腹泻、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一种无明显原发伤害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伴随皮肤瘙痒情况,当出现剧烈皮肤瘙痒时,导致患者忍不住搔抓与摩擦,使皮肤出现抓痕与血痂等,甚至还会产生色素沉着现象[8-9]。现代医学研究可知,全身皮肤瘙痒通常由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减退、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缺少皮脂滋润、周围环境等因素引起,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等特点[9]。针对全身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对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当前临床针对全身皮肤瘙痒病症,主要采取西药治疗方式,通过向患者提供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止痒、杀菌类药物,缓解患者瘙痒症状,但该方法难以有效根治,还会面临复发情况,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10-11]。
中医将皮肤瘙痒归为“痒风”“诸痒”“痒症”等范畴。由《外科症治全书》可知,痒风可导致患者全身瘙痒,虽无疮疖,但仍搔挠不止[12]。中医认为皮肤瘙痒是由风邪入侵、风湿瘀阻等因素引起,使患者因难以疏泻风邪与风湿、肌肤失养而引发皮肤瘙痒[13]。皮肤瘙痒患者受血虚燥胜、风湿久瘀于肌肤等因素影响,随病情持续进展,极易出现反复发作情况,由于发病部位可移动,经搔挠极易遍及全身,甚至出现苔藓样变等情况[14-15]。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是由柴胡、桂枝、黄芩、牡蛎、天花粉、干姜等药物组成。其中黄芩可发挥清热解毒作用;桂枝与柴胡则能发挥解郁散热作用;牡蛎与干姜入药,可起到散结化瘀、健胃利脾、散结解郁作用;配合具有消肿、排瘀及化脓功效的天花粉,可共奏攻补兼施、温寒并举、健脾驱寒之效[16]。当归芍药散主要用于妊娠类疾病的治疗,患者存在脾胃虚弱、血瘀肝虚及风湿瘀滞之证也可纳入治疗范畴。当归芍药散是由川芎、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泽泻等组成。茯苓、白术及泽泻具有利水消肿、化湿温阳、益气健脾功效;芍药、川芎入药,可发挥温通活血、化瘀通脉作用;黄芩与牡蛎入药,可起到清热疏肝效果。多味中药联合使用可起到疏肝健脾与化湿祛痰效果[17]。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瘙痒频率(1.02±0.27)分、皮损面积(1.26±0.43)分、持续时间(0.78±0.19)分、瘙痒程度(0.86±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全身皮肤瘙痒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可从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皮损面积等方面,达到缓解患者瘙痒症状目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全身皮肤瘙痒患者经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可通过解阳虚、健胃利脾、化瘀补血,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与吴灿[18]“观察组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7%,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柴胡、黄芩入药可发挥疏解肝火郁热作用;炙甘草与干姜具有温补脾阳功效;桂枝可交通寒热阴阳;牡蛎与天花粉能发挥软坚散结、清热生津作用;配合白术与茯苓,能达到健脾祛湿效果,多味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清热利湿、温阳健脾等功效[19]。经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全身皮肤瘙痒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全身皮肤瘙痒患者接采取柴胡桂枝干姜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对患者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大幅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