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与血液检验结果研究

2022-08-17卢艳韩海燕

系统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血小板

卢艳,韩海燕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研究室,内蒙古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医技与麻醉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也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导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紊乱的情况,进而诱发机体产生自身血小板相关抗体,使血小板的生成出现障碍,或遭到过度破坏[2-3]。如此一来,患者机体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会大幅降低,进而诱发出血症状[4]。目前临床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病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可包括急性型、慢性型两种[5]。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临床医治,需要有效鉴别区分两种疾病,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血液检验结果,并对64 例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9 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组,每组32 例。急性型患者中男17例、女15 例;年龄3~67 岁,平均(40.84±9.89)岁。慢性型患者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66 岁,平均(40.76±9.9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内容同意,且由本人或未成年患儿监护人签订知情告知书,表示自愿配合该次研究,同时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属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病标准的患者(或患儿);②有清醒自主认知,能够顺利配合参与研究的患者(或患儿);③一般资料完整无缺失的患者(或患儿)。

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恶性肿瘤类疾病者;②同时患有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者;③意识不清醒,同时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或研究期间失访者。

1.3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基本病历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观察分析,并详细记录总结。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其内容主要包括血小板相关抗体G、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具体检验方式如下:①血小板相关抗体G:在患者空腹状态下获取其静脉血液样本,并实施抗凝处理,然后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该指标进行测定,该设备经由上海永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为SM800型,所有设备和试剂均配套一致,且利用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②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此两项检验指标的血液样本获取方法与前者一致,然后将其放置在日本SYSMEX 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对血液成分进行测定,该设备型号为用SYSMEX SF-3000 型。所有试剂、设备的操作均遵照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严格执行。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血液检验结果展开对比。其中临床特点主要包括面色苍白、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及其他。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

急性型患者面色苍白占比明显低于慢性型患者,其皮肤黏膜出血占比明显高于慢性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脾肿大以及其他临床特点占比与慢性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液检验对比

急性型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G 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慢性型患者,同时其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型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统计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检验统计对比(±s)

组别急性型(n=32)慢性型(n=32)t值P值血小板相关抗体G(ng/×106PC)80.27±20.14 99.46±23.58 3.500<0.001血红蛋白(g/L)121.27±17.03 108.14±21.64 2.697 0.009血小板计数(×109/L)19.76±2.15 41.51±7.06 16.671<0.001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并不罕见,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的产生原因暂未得到有效定论,但是普遍认为细胞学因子水平异常、细胞凋亡、先驱感染、细胞免疫异常、体液免疫异常等均与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6-7]。其中最为普遍的研究理论均认为导致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机体中出现抗血小板抗体[8-9]。当该物质产生后,会同血小板相结合,使血小板遭受吞噬、破坏,如此一来,患者机体中的血小板数量会大幅降低,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10-11]。当患者患病后,其症状表现多以皮肤及黏膜出血为主,且持续时间长,对患者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2-13]。针对以上临床特点,需要在患者患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

通常情况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且相关报道显示,不同类型的患者,其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区别,其中最为显著的临床症状为出血,并且主要多见轻中度出血,症状表现为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等,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内脏出血的情况,但此类症状往往病程较短,血小板减少程度同出血程度之间为正相关[14-15]。在本研究中,急性型患者面色苍白占比显著低于慢性型患者,其皮肤黏膜出血占比显著高于慢性型(P<0.05),其他临床特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在临床中能够做出较好的初步鉴别诊断。虽然二者在此方面具有一定区别,但是其存在一致的发病机制,即患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受到破坏,其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16]。同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为常见的血液学表现为出血、血小板减少。一般来讲,人机体中的血小板是通过骨髓巨核细胞胞浆中产生,在脾脏内会有约1/3的血小板滞留其中,可以同外周血小板进行交换。但是当患者患病后,其机体中的淋巴细胞会受到影响,进而对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产生影响,此时患者机体中血小板水平也会大幅降低[17]。在本研究中,急性型患者血小板水血小板计数(19.76±2.15)×109/L、血小板相关抗体G(80.27±20.14)ng/×106PC、血红蛋白(121.27±17.03)g/L与慢性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孙谦[18]报道结果一致,其指出A组血小板相关抗体G(79.78±19.24)ng/×106PC、血小板计数(19.62±2.03)×109/L低于B组(99.31±27.08)ng/×106PC、(40.54±8.23)×109/L,血 红 蛋 白(121.39±16.42)g/L 高于B 组(106.17±22.73)g/L(P<0.05)。进一步说明二者检验结果能够对促进临床诊断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患病类型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液检验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积极作用,更加适合普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什么病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