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2020年合肥某医院门诊儿童意外创伤单中心回顾性调查分析

2022-08-17尹纯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年龄段流行病学合肥

尹纯林,李 贺,高 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合肥 230061

医学领域对于儿童年龄的界限范围是14岁以下,在此范围内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尚未成熟,且好奇心极强,对风险及潜在伤害的识别能力差,因此各种创伤频发,如出现严重创伤,儿童的身体、心理及人格均会受到伤害[1-2],同时也会加重家庭经济、情感与社会医疗负担[3-4]。三胎政策已全面放开,儿童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如何有效预防创伤的发生是社会、家庭及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儿童创伤可控可防[5],然而防范措施的制定需要客观的流行病学依据,因此总结门诊创伤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创伤的科普、预防提供资料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安徽合肥门诊儿童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规律,为儿童创伤的预防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伤后首次就诊于笔者医院。排除标准:(1)二次复诊或多次复诊;(2)所需临床资料不完整。调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与急诊骨科的9 770例门诊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项临床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不干预患者治疗方案,研究过程中尽全力保护患者提供的信息不泄露,伦理委员会予以免除知情同意。

2 分组方法

本研究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组:(1)年龄分组:根据学校教育的年龄划分为低年龄组(4个月~3岁、4~6岁),高年龄组(7~12岁、13~14岁);(2)受伤时间:全天划分为5个时段:22∶01~8∶00、8∶01~12∶00、12∶01~14∶00、14∶01~17∶00、17∶01~22∶00;(3)受伤地点:家中、学校、其他(上学或放学途中、游乐场所等);(4)受伤部位:分为头部、颌面部、会阴部、四肢和多发伤(多部位),其中多发伤指受伤部位≥2个;(5)致伤因素:分为跌倒伤、动物致伤(咬伤或蜇伤)、烫伤、撞伤、道路交通伤。

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门诊创伤患儿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患儿9 770例,年龄4个月~14岁。其中,2019年4 396例,2020年5 374例,年增长率为22.25%。患儿中男性6 423例,女性3 347例,性别比为 1.92∶1。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伤患儿数量逐步减少,呈下降趋势。其中创伤高发年龄段为4个月~3岁(4266/9770,43.66%),13~14岁患儿创伤发病率最低(422/9770,4.32%)。

2 门诊儿童创伤的受伤时间、月份、地点分布

在全天受伤时间的分布上,17∶01~22∶00为高发时间段(4880/9770,49.95%),22∶01~次日8∶00为低发时间段(252/9770,2.58%)。月份分布中,受伤高发月份为9月,占全部创伤儿童的11.82%(1155/9770),2月受伤人数最少,占1.97%(192/9770),见图1。受伤地点多为家中(4596/9770,47.04%)和学校(3581/9770,36.65%),其他地点占比为16.31%(1593/9770)。

图1 2019—2020年合肥某医院门诊创伤患儿受伤月份分布

3 门诊儿童创伤的受伤部位、致伤因素分布

患儿受伤部位主要为头部(5154/9770,52.75%),其次是颌面部(2747/9770,28.12%),除7~12岁患儿为颌面部,其他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患儿受伤部位均主要为头部;在致伤因素中,整体和不同性别均主要为跌倒伤和撞伤,撞伤为7~12岁患儿创伤就诊的首要原因,13~14岁为道路交通伤,4个月~6岁均为跌倒伤;高龄患儿组(13~14岁)道路交通伤的占比最高(46.4%)。经χ2检验,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儿在受伤部位及致伤因素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2019—2020年合肥某医院门诊不同性别创伤患儿受伤部位、致伤因素分析[n(%)]

4 2019年度与2020年度受伤地点差异性分析

笔者科室自2019年4月开始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患儿创伤发生的地点出现了变化,经χ2检验,两年度患儿受伤地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07,P<0.001),发生在家中及学校的患儿比例有所降低。见表3。

表2 2019—2020年合肥某医院门诊不同年龄段创伤患儿受伤部位、致伤因素分析[n(%)]

表3 2019—2020年合肥某医院门诊不同年份创伤患儿受伤地点分析[n(%)]

5 非住院创伤儿童首次就诊转归

本研究中有1例患儿因交通事故导致多发伤,入院后虽积极抢救,仍未救治成功,伤后1h死亡,其余患儿急诊处理后门诊随访。

讨 论

笔者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坐落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地处黄淮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界地带,各地区人文、气候及地貌特征差异不大,因此本院门诊儿童的创伤特点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合肥地区儿童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儿童不论在身体还是心理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成长发育,在这段特殊时期内其避伤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创伤。

男童相比于女童,性格调皮、行为鲁莽,参加体育活动时又以激烈运动为主,因此创伤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女童,本研究中男女性别比为1.92∶1,表明创伤的男童患儿明显多于女童。不同性别患儿受伤部位及创伤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孩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而男孩除头面部受伤外,四肢及多发伤(多部位)亦较为常见。致伤因素方面,男孩跌倒伤的占比大于女孩,而女孩除跌倒伤以外,撞伤占比也较高,不同性别儿童受伤部位及危险因素不同,家长或老师可根据儿童性别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儿童创伤的发生。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4个月~3岁年龄段为儿童创伤高发期,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似[6],4个月~3岁组儿童因生长发育限制,识别危险的能力弱、导致意外伤害频发。4~6岁年龄段是儿童创伤高发的另一时期,该年龄段内儿童需进行学前教育,离开家中相对安全的环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喜欢跳动、爬高,但运动协调能力薄弱,出现紧急情况时避险能力欠缺,因此发生创伤的风险居高不下。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随着年岁的增加而逐渐趋向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均会得到不同程度加强,创伤的人数也会逐渐减少。两年度13~14岁年龄段儿童仅422例出现创伤,占比为4.32%。除此之外,不同年龄段患儿受伤部位及创伤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面部是低年龄段患儿常见的受伤部位,而高年龄组多发伤的比例明显增加。患儿头部受伤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引起颅脑并发症。因此,急诊外科医护人员在接诊儿童头面部创伤时,需注意颅脑损伤的可能。在致伤因素中,跌倒伤是各年龄段患儿创伤就诊的首要原因[7],而撞伤的患儿主要集中在7~12岁;高龄患儿(13~14岁)道路交通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交通事故往往造成多发伤,患儿受伤后紧张、哭闹、恐惧等情绪给诊断带来困难,往往容易漏诊,同时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致伤因素抵抗力较弱,往往造成严重创伤,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严重创伤,入院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虽积极抢救,患儿仍死亡,对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结合患儿致伤机制、医师个人经验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创伤患儿检查务必全面,早期诊断,避免漏诊。不同年龄组儿童受伤危险因素不同,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防护重点在于加强看护,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而小学、初中阶段的儿童应减少高风险活动或运动带来的创伤。

创伤全天时间分布方面,17∶01~22∶00是创伤发生高峰时间段(4880/9770,49.95%),这个时间段内绝大多数儿童在家或出门玩耍,加之家长繁忙,儿童缺少细心的看护,容易出现创伤,需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在全年时间分布上,9月份创伤高发,可能与天气适宜,儿童外出活动增多有关。因此,家长应加强监管,降低创伤发生的概率。发生创伤地点,家中最多,学校次之,本研究将2019年度及2020年度创伤地点予以对比分析,发现2020年度创伤患儿的就诊人数较前一年增长22.25%,究其原因可能与医院周边住宅区入住人数增多以及二胎政策放开后儿童人数增多有关。同时本研究发现两年度创伤患儿在创伤地点方面存在差异,与2019年度相比,发生在家中、学校的患儿比例明显降低(45.6%vs.48.7%,34.9%vs.38.8%,P<0.05),而发生在游乐场等其他地点患儿比例明显增多(19.5%vs.12.5%,P<0.05)。笔者科室自2019年4月开始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足迹遍布合肥经开区多个社区、学校,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家长及老师的安全意识,对于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创伤发生的地点出现了变化。不仅如此,家长和老师接受创伤包扎甚至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后,也可以在儿童出现创伤时第一时间予以急救,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创伤患儿的预后。

本研究分析了门诊患儿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男童人数多于女童,年创伤高发月份为9月;日创伤高发时段为17∶01~22∶00;最常见受伤地点是家中,其次是学校;头部是最易受伤部位;致伤因素以跌倒伤最为常见;发生在游乐场等其他地点的患儿比例逐渐增高,需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在儿童创伤高发时段,适当增加值班医师,优化医师排班。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数据量偏少,代表性可能不足。其次,笔者医院非专科儿童医院,纳入研究数据均来自门诊,无住院患儿,无法分析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能影响创伤预后的因素,下一步拟在合肥市开展多中心研究,为儿童创伤的预防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作者贡献声明:尹纯林:论文撰写、修改,资料搜集,文献检索;李贺:研究指导、论文修改及审校;高明:资料收集、文献检索

猜你喜欢

年龄段流行病学合肥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合肥的春节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风起科学城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