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信息可视化设计1”课程为例

2022-08-17

科教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可视化创作信息

张 旭

(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4000)

1 课程教学内容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着眼于信息的视觉艺术化处理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视觉艺术设计的表现能力,还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构建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严谨理性设计工作者的方式进行训练。

该课程的开设基于本校特色办学的总体思路,立足传媒学院媒体类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媒体行业寻找本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契机。课程的整个构建以产出导向为基础,对标行业人才的工作要求,具体定位为:

知识目标:运用信息收集、信息架构、信息视觉呈现的技巧,进行各种图解类可视化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理性思维和创意视觉表现能力,独立进行图解信息的可视化创作。能够把本课程的创作技能用于后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创作中。

育人目标:形成创新精神,具备职业认同感,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通过设计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

2 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

2.1 师生专业课程交流不足

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现在安排为各40学时,共80学时。其中,理论环节以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为主,师生交流互动有限,学生难免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而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独立完成信息可视化的作品创作,教师全程指导教学。但由于现有班级规模较大,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以集中指导为主,一对一指导为辅,师生间深入交流的机会有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导致创作作品的质量不高。

因此,在本轮改革中需要在学时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引入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开展教学,并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2.2 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设计工作。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方式上的偏重不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面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很难面面俱到,因而难以提升学生整体专业水平。

因此,在本轮改革中需要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堂。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教学形式,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3 学生作品应用性不强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最终的成果输出也希望达到高度专业化要求。而学生作品往往为虚拟命题,再加上学时有限,其规范性和可视化手法的熟练度都不高,无论是作为参赛作品还是商业化落地都明显不足。

因此,在本次改革中引入多个专业赛事,分析赛事评价标准,拟定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评价体系。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点评学生作品,创设职场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真实地感受工作状态,增强课程的学习体验。

3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3.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作为教学发展的趋势,对于解决课程学时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学习需求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次改革以自建微课、引入网上同类优质课程等多种途径为主,将理论学习打造成线上学生自学为主,线下教师答疑为辅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课堂理论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学时。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实现一对一辅导为主、集中辅导为辅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得到足够关注、每个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时,线上平台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辅助线下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2 项目训练方式的实施

项目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次改革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对项目进行了细化分解,让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都可以在项目中进行训练,学生从拿到项目到完成过程都严格模拟市场的工作流程进行设定。学生在每个子任务中都可以培养技能。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做好调整和优化。

3.3 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内容就不能被动学习,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就需要真正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把学习变成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线上学习时间、空间,调整学习进度与方式进行“弹性学习”。

4 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整个内容的设置上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工作流程完全匹配。其中,第一部分“信息可视化概述”主要介绍信息可视化的由来及其发展等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信息整合”主要探讨信息可视化的创作流程、信息收集、分析、重构等。第三部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主要讨论图解信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等问题。

4.2 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库:使用了业内认可的经典专业书籍为教材,并引入《信息之美》《图解力》等多本优秀专业书籍作为补充,在两者基础上搭建了自制的教学纲要、教案及课件等资源。

教学资源:在原有自建课程资源基础上,引入学习通平台中“新闻采写”中的部分章节,弥补学生在选题策划上的不足,引入中国慕课网同类课程资源南京艺术学院“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作为课外拓展学习资源,整体提升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案例库:为了配合学生项目创作的需要,根据学生常见的创作主题整理了七大类专题库,包括文化、建筑、地理、科技、医疗、生物、社会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库:在原有授课团队的基础上,加入校外名师、校内新闻系教师及行业优秀设计师作为特邀导师,在不同阶段参与课程教学,实现协作育人。

项目库:为落实学生创作的应用性,以赛促教,选择了全国计算机大赛、中国数据内容大赛、白金创意大赛等不同难度的赛事作为项目真题,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创作需求。

4.3 组织实施情况

4.3.1 课前理论自学

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制订教学大纲,并制作课程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视频,于课前发布任务通知,组织学生自学,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计划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师通过各种学习数据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进程,把控教学进度。

4.3.2课中实践巩固

学生根据给定的赛事,依据自身的创作兴趣和专业水平自主选择,同类选题形成学习小组,后期便于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自身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由于学生选题和进度的差异,以一对一的指导为主,然后与学生就创作问题一起探讨。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和动手示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展示所有学生的进度,邀请学生参与点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教师可结合学习通平台中的各种互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其相应的教学价值。开展分组展示汇报,互评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评价的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活动方案。

4.3.3 课后发表总结

在整个实践创作过程中,学生各阶段成果都会及时得到多种形式的点评。各种点评方式依据难度和重点进行安排,教师主要负责核心技能类的点评、学生互评多围绕基本技能和制作规范等简单内容,校外专家和企业代表则针对作品的市场性和专业性提出意见,采用分类分级的指导模式。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4.4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总评成绩=60%过程性评价(线上学习+平时作业+考勤)+40%终结性评价,以成果为导向,采用课程评价量表对学生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便于后期改进。

5 课程改革创新实效

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教学创新上做到了以下几点:课程整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师团队做好教学的准备,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并且以线上平台作为教学的辅助平台,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按照专业理论+技能训练培养的要求,由原来“基础学科架构”学术性课程体系调整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性知识体系,整个体系更加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任务牵引、应用主导、按需组配”的线上线下交叉混合式建设思路;教学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对标行业需求,精选优质赛制,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事真题为项目,引入校外导师参与,在教学目标上更具有应用型特征。同时,创设职场环境,增强学生职业体验感。OBE理念的核心观念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应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基于OBE理论,高校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流程可概括为明确学习目标、构建教学体系、确定教学方法、制定学习评价、逐级达到顶峰(最终学习成果)。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上述理论,并且引入评价量表对课程达成度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更加客观科学地对课程开展进行了跟踪和数据收集,为持续性改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6 未来改革的思考

6.1 混合式教学体系升级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升级,加大对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特别是SPOC的数量以及其他扩展资源的丰富。

6.2 应用性教学成果落地

教师可以分析现有学生创作作品,寻找符合本校学生创作能力的特色化创作主题,加大后期课程中特色作品的系列化和持续性产出,并通过适当的商业形式进行落地。

6.3 加强课程群建设

教师可以将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思维与表现技法融入后期的其他可视化类课程中,与信息可视化设计2、数据新闻等课程形成课程群,使学生可视化的呈现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与其他视觉传达的载体形式相结合,拓展应用领域。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创作信息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Jazz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