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的记忆与想象
——南通万科“揽境”社区中心

2022-08-16石登科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建筑与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庭院入口空间

文/石登科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案例研究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南通万科·揽境社区中心

项目位置:南通市中创区

项目功能:展示、休闲、社区中心

建筑面积:地上1100m2;地下1500m2

业主单位:南通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董恃、丛煦婕、应俊

设计单位: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任治国

设计团队:石登科、章卓、杜怡心、刘向阳、王雪洁、刘影、朱琳

景观设计:上海澜道佑澜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世尊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浙江中南建设集团幕墙设计研究院

竣工时间:2021 年11 月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梁思成

引言

本案以江南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在地记忆为想象源点,融合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交融的东方精神,以期获得东方记忆的在地性表达。采用外房内院的布局,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对东方元素进行提炼重构,掇山高下、理水回折、林桥掩映、檐廊错叠来打造符合东方记忆的空间。通过流线和功能的整合,材料和形式的呼应,场所和事件的重塑,实现符合东方精神的诗意栖居。

1 缘起——人生三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①

图1 沿街效果图

图2 沿街实景图

图3 鸟瞰图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对应的三种人生状态。第一重境界,少年立命,以求登堂入室。第二重境界,中年修身,高居庙堂。第三重境界,晚年得道,归隐田园,丘园养素,远离尘嚣缰锁的羁绊。三种境界对应三个词语——摩登、礼序、写意。写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文化向来更注重对意的描摹,而非具象的表达。我们希望创造这样的生活场景,享受克制下的自由,庇护下的眺望,既身心安宁,又能荫庇后世,追求雕琢下的精致,实现泉石啸傲、渔樵隐逸的东方生活。

2 布局——对抗交融

本案基地南北狭长,唯一主要交通出入口位于基地东侧,正对城市丁字路。东方文化中将冲路视为不利因素,同时丁字路口对社区的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道路与基地关系形成了实质上的对抗。同时建筑作为道路尽端的对景,也会对城市形成一定的压迫。本案充分利用基地南北狭长的条件,让渡出一部分用地作为入口的缓冲,将进入基地的车流南北分流,从城市道路转入小区先进入一片内部幽静道路,拉长基地内通行长度,让车流汇入城市道路前有充分的地面行驶缓冲空间,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交通拥堵。正对道路区域视为视觉缓冲区,以低密建筑为主,避免形成视觉压迫,高层建筑布局以东西路为轴对称展开,南北分为两个组团,同时建筑由东至西渐次抬高,形成天际线的变化。

低密区作为社区中心,仿网师园形制,外房内院。临街之处造房,内辟园林。园居正中,将连接南北两区。社区中心消解了从城市进入社区的突兀之感,使用者通过社区中心园林景观的过渡进入社区之中,悄然完成了从开放空间进入私属空间的转换。

图4 布局分析

图5 体块生成

图6 网师园与揽境布局对比

图7 社区门厅的演化

3 功能——复合多维

随着对居住品质的要求提高,社区入口作为内外之间的边界,由原本清晰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功能也从原本单一入口而变得更加多元。从只有一个门卫加大门的线性界面,变成一个穿过式的社区接待门厅,逐步增加递进院落,融入景观园林,丰富归家动线,最终成为了复合健身、游泳、读书、亲子等多元活动,同时拥有院落和园林景观的生活综合体。

社区中心主要建筑功能地上为社区门厅和书吧,地下布置私宴、健身和泳池。地面主入口第一进建筑为社区门厅。内置卫生间、吧台和临时休憩的茶座,为公众提供服务,有电梯直通地下泳池和健身,是对公众开放的空间。第二进建筑为社区书吧,与第一进建筑由双桥连接,外辟环廊,有室外电梯通向地下私宴。

图8 中国黑石材墙

图9 社区主入口落客区

图10 功能分析爆炸图

4 空间——并置互渗

社区中心作为城市和社区的边界,模糊了内外的界限,既提供了面向城市的公共性,又保证了社区的隐秘性。从城市道路转入社区前场的半开敞空间、进入门厅后的室内空间、穿过门厅后的下沉庭院与大屋顶形成的通高空间,以及环绕建筑的檐廊灰空间等多种空间的并置形成空间的连续性。

城市和内部开放道路之间的高墙明确了内和外的边界,而内部道路和内院之间的低矮的墙又模糊了内外的边界,强化了内部道路的归属,同时让视线得以穿过,居者可以直接望向社区内部。建筑大面积的玻璃墙面让室内和室外视觉上相互连通。景观和室内形成视觉上的互渗。

(1)供应链过长,全面了解信息成本过大。从全链的角度考虑,关键企业和少数的一二级企业获得了资金帮助。解决了融资困难。但是全链的效率没有那么高,整体授信变得困难。银行作为服务机构,获取全部信息成本很高,很难。从收入成本角度考虑,鉴于信息获取的难度考虑,商业银行没有动力去全部兼顾信息。

双桥为归家的必然动线,社区前场空间对社区内的渗透,内部园林向外溢出、地下庭院向上蔓延、地面建筑平台的扩展、大屋顶对下部空间的界定,不同空间在此交汇,形成空间的融合与嵌套。

围合的高矮,视线的露与透,材料的透明性,模糊了建筑的边界,形成了空间的互渗。空间的模糊性实现,进而强化了知觉的体验。使用者在不同的观察角度感受到不同的空间,同一角度由于关注空间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使用体验。空间的互渗最终导致了建筑多维性和多重记忆点的产生,唤起不同人对于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想象。

图11 地下庭院与泳池

图12 下沉庭院与双桥

图13 内与外的分隔墙

图14 造景与借景

图15 下沉庭院看双桥

图16 桥与屋顶

图17 设计草图

5 场景——画意诗情

王维的“意在笔先”强调作画先立意,然后再动笔。东方文化中,写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揽境师法自然,如画观法,一草一木,极尽画意,一池一山,尽显诗情。

临城市道路用自然面中国黑石墙来区隔城市界面,营造幽静之感。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临内部筑以矮墙,以当围墙。从而实现了后呈现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景象。将公共社区用中心纳入在一片屋顶之下,通过密植参差来营造现代都市中的桃花源。

社区入口即为园林入口,归家之旅也变成了一场游园之旅。社区中心变成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私属园林,从而满足得闲即诣、随兴携游的东方居住想象。

图18 主入口夜景

图19 自然毛石墙面

图20 内院水景

图21 长廊景观

图22 地下瑜伽室

图23 下沉庭院

建筑的大屋顶通过凹曲的变化之后覆盖在一二进建筑之上,仿佛身披蓑衣,栉风沐雨。弯曲的屋顶提示了建筑的入口,有别于传统建筑庄重周至的姿态,展示出一种自由放松、豁然自达的状态,隐喻“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写意与洒脱。

有高差的山林地最适合造园,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揽境本无山林之势,设计时候将第二进建筑抬高1.5 米,一二进之间布置下沉庭院,一二进建筑用向上行走的双桥连接,增加空间的层次,行走的过程中视线有了动态变化。

建筑西侧为内院园林。构以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渊转渚而散芳,岸靡沙而映竹。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②。

环绕地下庭院南侧布置健身瑜伽,运动时可尽赏庭院景致。西侧布置泳池,东望庭院。

泳池北侧新构一院,叠石为径,蜿蜒而上。又辟溪流,落水潺潺。石傍林而插岩,泉协涧而下谷。有山川丘壑之妙,拾级其中,千峦环翠,万壑流青。

院中置一电梯,与上方书吧相通。地下庭院北侧作私宴,有会客访友之用,闲暇邀几个好友,坐饮其间,一池一山,化为杯中闲谈,沽酒不辞风雪路,安闲莫管稻梁谋。

图24 南立面图

图25 东立面图

图26 西立面图

图27 北立面图

图28 剖面图

结语

揽境项目借鉴了网师园外房内院的布局,通过现代材料的在地性表达,将归家与游园体验自然结合,置入现代城市理想人居的生活方式,将原本独立的生活场景有机地融合成一个现代的东方园林,通过造园,实现对东方精神的写意表达。远而观之,有一障山川之势;近而赏之,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而游之,得云水相忘之乐。

注释:

①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语出计成 《园冶》。

图片来源:

文中图片均由日清设计、行知摄影、澜道佑澜(景观)提供

猜你喜欢

庭院入口空间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回到庭院
空间是什么?
庭院
创享空间
庭院中的童年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