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平化插画在建筑设计表现中的应用研究
——以《微观剧院》等课设作品及建筑海报系列插画创作为例

2022-08-16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效果图扁平化插画

文/钱 靖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胡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 授 博士研究生

吴大江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研究生

1 扁平化插画风格的基本概述

1.1 插画的含义与起源

插画又称“插图”,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之一。除了新颖的形式外在表达外,它更多地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情感和文化价值取向。在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插画相比于文字有着更加直观、通俗易懂、受众面广等优点,因而发展迅速,尤其在艺术和设计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主流表达形式。

插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以图记事成为主流,后来的甲骨文、象形文字都可以说是插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旋即至近代社会软件的出现,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的变革使得插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的趋势。而扁平化插画作为其一分支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至今。

1.2 扁平化插画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扁平化插画作为插画的一支,相较于插画,它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更为简练的特点提取并通过几何化、抽象化、平面化的绘画方式来进行。借此通过夸张鲜明的表达技巧使阅读者更加快速直观地获取图面信息,进而把握整体特点,借图面阐述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情感诉求。扁平化插画设计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作为实用美术中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同时在表现形式上,扁平化插画的形体塑造主要通过简洁的几何元素来表达,进而再通过色块的铺砌——或是同色系,或是邻近色,或是对比色,来营造画面的氛围感和故事性[2]。而正是由于扁平化插画的简单明了,决定了它的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2]。

2 建筑插画表现的应用与意义

2.1 扁平化建筑插画的产生及发展

扁平化建筑插画顾名思义是将插画元素应用到建筑表现中。追根溯源,建筑插画表现在我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宫廷生活的工笔画、重彩画中出现较多,譬如《汉宫春晓图》《清明上河图》《明宣宗行乐图》等等。但建筑的刻画在图面中只是作为承载人们活动的一个载体和表现事件发生的背景,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表现对象。

当今,伴随着建筑设计“学院派”的兴起,偏向于扁平化和2.5D 风格的插画逐渐在建筑设计行业风靡起来。建筑插画与传统的写实风格效果图相比,它更迎合了设计师惯用的元素抽象的思维和清新脱俗的视觉审美,进而与传统表现图纸产生极大的视觉对比。并且,建筑插画的人为可控性和自主性更强,能够通过建筑图纸精确地反映设计师所设计的空间氛围和理念,因此如今在建筑作品集中建筑插画的比重逐年增加。

2.2 扁平化插画在建筑设计图纸文本中的由来

传统建筑表现图纸主要包括:建筑效果图、轴侧分解图、建筑平立剖、文本海报。因此笔者即从这几个方面结合在课程设计中自绘的插画分别对扁平化插画进行阐述。

建筑效果图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广泛使用是由于广大民众无法从二维的基础图纸联想到建成建筑的三维形态。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正投影技法出现,建筑轴测图也应运而生。轴测图反映了物体最真实的形态,不会存在近大远小的视觉偏差,但正是因为如此,民众抑或是委托人仍然无法直观地认识到建成建筑的“真实”模样。除了真实世界透视的存在,还会有周围环境、光影对建筑本体的影响,自此反映真实环境的建筑效果图便代替了建筑轴测成为表现建筑形态的主流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千篇一律的写实风格效果图逐渐使民众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写实风格效果图为凸显建筑的宏伟和质感,通常会将视野拉得比较广,视线高度比较低,加之极具表现力的背景环境,从而将人与建筑的距离越拉越远,看图者无法将自己带入画面。同时现如今冷淡风效果图大行其道,过多的雾气、雨水、暗角等违背客观实际的环境元素,更是使仅存的能够反映建筑形态这一功能也逐步丧失。然而建筑插画表现图却能够很好地回避这一些问题,同时通俗易懂的画风,便于表达的形式也逐渐使建筑插画成为主流。

图2 课设轴测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作为阐述设计者理念和建筑内外部形态最重要的图纸,笔者对建筑效果图刻画也最为详细。以笔者所绘制的课程图纸《微观剧院》(图1)为例,所要改造的影剧院位于常州魏村的一处老街,周边为老式民宅所环绕。结合这是承载当地老年人回忆的属性和剧院所固有的温情感,笔者将整体图面的基调定位为夕阳西下的橘黄色暖色调。同时将这一幅插画更多地理解成是一种故事场景情节的叙述,借助插画这一特殊语境使建筑跳脱出建筑材料固有的真实。笔者为让建筑的空间感、氛围感更直接地传递给阅读者,放弃建筑的材质等一系列次要因子。通过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市井文化小场景的塑造,营造感人画境与有趣的场景,让观者步入画境可以读到自己的故事。

图1 《微观剧院》轴测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传统图纸更多地是反映一个客观实体,设计者的某些设计思路有时无法通过写实图纸进行刻画,或者说无法呈现建筑建成后使用者的一些具体行为模式。图纸是设计者的二次创作,插画表达就是将设计者意识和想法乃至当前所处环境、氛围体现出来的工具。同时建筑的类型不同,设计者可能会在图面中加入该建筑类型特有的元素,譬如学校建筑:运动会上拉起横幅的拉拉队,因考试没及格被老师扣在教室补习但仍把视线注视在操场上的小朋友;医院建筑:医疗大厅因医患矛盾家属抓住医生的袖口但医生仍然在向他耐心地解释,另一边一位妇人言辞急促但眼神充满关切斥责着打着点滴的儿子。建筑归根结底是为人所服务的,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建筑的某些空间与不同的人群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与互动才是建筑设计所需要去表达的。这一幕幕人在建筑中发生的场景相串联,构成了笔者所绘制的一幅幅建筑插画作品。因此建筑插画在效果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图面的整体色调以及人在建筑中的一系列活动的细节化表达。在刻画某一处小结点的人视点透视图中,笔者更希望营造出传统建筑效果图所无法营造的人情与温度,以图3《微观剧院》室内透视图为例:这是一条改造后的工艺文化街区,暖色的主色调,洒进来的阳光再加上“曲径通幽”般的街道,空间的丰富性搭配熙熙攘攘的人群使得画面充满活力与恬淡。用图面将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建筑也许会消失但场景不会。如《一点儿插画》所言:用图画和照片来记录这些房子在这段时间的变迁,既给我们带来纯粹专业研究的愉悦,也可以作一个背包客的指南,也许更重要的是,将来戏台若是拆了,还能给后来的人们留下点“蛛丝马迹”[3]。

图3 室内透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建筑文本封面以及海报设计中这一诉求则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建筑海报的表达对于建筑本身并无太多要求,更重要的是建筑所处的环境以及建筑与人群整体所构成的一种氛围,以及透过画面所需要的表达的主旨和含义。海报设计本质上与上述图纸相同,表达的方式与手法更是并无二致,因此在做文本封面与海报时笔者通常以效果图或者能够反映方案特色的局部表现图纸为基础再进行二次乃至三次创作,将海报所需呈现的主题进行强化与升华。亦或者通过形式的转译对原有图纸进行割裂,模糊等操作使图面更加具有趣味性。

关于插画在基础图纸中的应用,笔者主要将其运用于总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分解图以及剖视图中。这一类图与效果图不同,工程图纸的本质依然是要将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正确清晰地传达给观者,因此笔者在绘制这一类图时,在形式上是插画的手法,但其内容依然是工程图所需要传递的,并且通过建筑插画的某些手法将枯燥的工程图纸表现得轻松有趣,可读性更强。笔者主要运用的手法是通过对比色来强调所需要重点刻画的部分,再通过深浅光影将之挤出画面之外,从而使画面一目了然。以《微观剧院》轴测分解图(图4)以及居住区规划的总平面图(图6)为例,在通常的建筑文本中,这两类图大多以黑白线稿表现居多,其带来的问题便是观者无法清晰地阅读画面内容,以及甄别绘图者所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首先通过线条的加粗和非重点线条的虚化,再通过高饱和度颜色的反差对比,从而使得画面更具有层次感,观者能够直接抓住最重要的点,进而再依次阅读画面的其余部分,最终完整地理解整幅图的内容。在居住区总平面图中,着重需要表达的便是道路在场地内的布局、人行车行道路的布置以及建筑群体的图底关系,因此对画面中红色建筑与蓝色道路的关系笔者做出了强烈的回应。剖透图是将传统的剖视图加上一点透视的技法,从而使得画面更加具有进深感与丰富性。在建筑剖视图中,笔者以《微观剧院》剖透图(图7)为例,首先通过建筑与天空的颜色对比将主体脱离出来,进而在建筑内部光影关系上,运用明暗关系的描绘加强建筑的体量、纵深以及建筑的空间关系,结合不同功能营造出不同小场景的画面,使得整体图面更加活泼以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图4 轴测分解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立面图与节点海报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微观剧院》剖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在固有的插画表达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笔者作为建筑学的一名学生,通过这一比较独特的表现方式对自己的专业内容能够进行一个不一样的阐述,将建筑作为图面表现的主体,或者说借建筑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设计理念。

2.3 建筑扁平化插画的意义与影响

建筑插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图纸表现方式,建筑设计工作以及设计工作的图纸表达与普通大众也相距甚远,很多人对这一行业也比较陌生,但戏剧性的是建筑设计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建筑本身又是面向所有大众的,每一个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建筑都会被所有民众所感知、阅读、使用乃至评论。因此建筑设计与建筑实施之间需要一个能够为大众所能理解的中间物,建筑插画作为扁平化插画的一种,具有通俗易懂、可读性高的固有属性,相比于技术图纸和单纯的商业效果图,建筑插画的出现便有了一个更易于彼此沟通的内在精神,从而向观众去传递,笔者认为这便是建筑插画最大的意义与影响。

一幅好的建筑插画笔者认为绝不仅仅是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它承载的固有建筑图纸本应传达的内容则需要更加清晰准确,通俗直白地反映出来。建筑插画虽然是插画,但不仅仅是插画,并非是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地自由创作,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对工程图纸理性把握后的转译,很多时候脑海中设想的场景往往落实到图面上出入会很大,场景的可视化、细微化便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认为建筑插画更加需要设计者对自己方案的细微把握与推敲,进而使得设计与表达相互促进。

3 扁平化插画在未来建筑设计表现中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自雕版印刷出现,插画已经成为社会民众喜闻乐见并且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随着表现工具的不断丰富,譬如水墨、水彩乃至电脑的出现都极大丰富了插画的艺术表现力。但就建筑插画而言,历史并不是特别久远。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并无专业系统的学习,而建筑表现则更是停留在能够看懂的程度,而不以表现真实的建筑尺度、空间为首要目的。举个例子:在出土的宫殿陵墓总体平面图中绘制的各个单体建筑并不是现代平面图中以自上而下俯视的正投影表现图,而是将该建筑的立面图作为建筑的标志。笔者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符合民众的视觉习惯,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定位建筑与场地、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所以回溯过往,国内真正意义上开始采用建筑插画或者表现图的则是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归国建筑师。近几十年受到日本浮世绘和欧美商业插画的不断影响和冲击,一时很难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但近几年以来,随着民众民族自豪感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风以及华夏古风的热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学生都争相用此风格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尽管发展的苗头很迅猛,就当前来看,建筑插画在学生建筑竞赛以及欧美、中国上海等小部分建筑事务所中仍只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概念或者是建筑形态的初稿出现,因此相比商业效果图而言仍然比较小众。但笔者认为建筑插画的天然优势也是传统的建筑效果图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插画的方式,建筑师可以深入浅出地诠释出更多专业方面的东西。笔者在大量的建筑插画中深切感受到建筑插画是对方案的二次创作和对某些微小细节的补充。所以对部分人们所持有的建筑插画仅仅只是商业效果图的补充的观点,笔者认为并非合适,就笔者个人而言,建筑插画往往能够使自己换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方案,并且得出更合适的处理方式。

结语

本文分析了插画在建筑图纸中的具体应用和绘画技法,指出扁平化建筑插画在目前建筑表达领域还缺乏普及性。鉴于建筑插画在建筑各类图纸应用中的普适性以及建筑插画本身特点的趣味性、可读性,笔者认为建筑插画或者说以建筑、空间为表达主体的绘画方式一定会逐步发展起来。

笔者以从本科至研究生求学阶段所绘制的数幅建筑插画作品为例,每幅图分别对应相关的建筑工程图纸,从建筑设计者和图纸绘制者的双重角度来对建筑图纸进行不一样的诠释,进而为以后的建筑插画设计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例指导。笔者认为建筑插画图纸是能够在工程性与艺术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的,因而未来建筑的插画表达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效果图扁平化插画
就要紧紧粘住你
苏楠作品
《客厅效果图》
效果图1
效果图2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无脸小插画
扁平化的球星Ⅱ
扁平化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