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滨水空间感受与环境要素的关联研究
——以上海市大宁灵石公园为例
2022-08-16刘麟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刘麟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陈 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 授 博 士(通讯作者)
引言
人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喜好度,滨水区作为复合、多元、开放、共享的空间,其空间的自然资源和健康价值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重视[1]。滨水空间在改善公众健康、提升幸福感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情绪状态与身体、精神健康及社会适应密切相关。不同的建成环境所带来的情绪响应差异及其衡量方法一直是环境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文章选取了四个代表性的节点空间进行分析,探讨滨水空间中何种环境元素引起了人们的情绪差异,导致人流量的变化,并随之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为滨水空间设计略尽绵薄之力。
1 基地状况
大宁灵石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总面积约为68 万m2。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公园,大宁灵石公园拥有上海浦西最大的集中绿地。园内有面积约100 亩的大片湖面①,吸引了大量周边人群前来活动。人群类型丰富,沿湖岸线空间界面多样,十分适合作为研究选址。
本次调研重点研究大宁灵石公园中心湖泊沿岸,将沿岸区域按照空间模式分为面状、线状、点状及环状四种类型(图1),选取四个典型节点开展环境要素分析和人群感受分析(表1)。
表1 四个典型节点空间特征(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图1 四个典型节点位置分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调研方式
通过线上和线下问卷两种方式对人的心理感受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内容从选取的四个节点出发,基于人群在公园中的满意或厌恶程度以及对公园休闲空间的需求展开,分析法运用excel 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应分析。
采用的方法包括:“快照”——记录同一天不同时段人群活动情况;“访谈”——深入了解人们的意见与想法;“问卷”——基于访谈在询问者的帮助下完成问卷;“线上问卷”——基于网络帮助下完成问卷搜集。
2.1 问卷设置
2022 年1 月1 日对场地进行现场访谈调研,在该公园四个节点范围内采取随机抽样方法[3]。共抽样调查40 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4 份,有效率为85%,线上问卷共收集177 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6 份,有效率99.43%。
调研期间为晴天,且因节假日因素场地人群较多,能通过人流量较为直接地反映场地的使用频率和人群活跃程度。9 ∶30 ~12 ∶00 期间询问15 人,完成11 份问卷;13 ∶30 ~16 ∶00期间询问30 人,完成29 份问卷。
2.2 快照
用快照的形式记录下9 ∶30 ~12 ∶00、13 ∶30 ~16 ∶00 期间,人群在场地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记录(表2)。
表2 节点人流分布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 调查结果
3.1 被访谈对象结构研究
有效被访谈对象总计34 位,男性为20 人,女性为14 人。现场公园活动人群男女比例为女性略多于男性,因为大部分男性更愿意接受访谈,而女性出于安全、防备等情况婉拒访谈的人数比较多,因此访谈对象性别占比并不反映公园活动人群的性别占比,年龄情况也类似。
3.2 问卷情况数据分析
请人们对四个空间节点的环境感受进行打分(5 分为最高值,1 分为最低值),结果是:节点三成为人群喜爱度最高的空间。各节点从5分至1 分的百分比排序如下:节点一(15.82、18.08、48.59、11.30、6.21)、节点二(12.99、28.82、45.20、11.86、1.13)、节点三(21.47、31.08、33.90、11.86、1.69)、节点四(13.56、12.43、38.42、27.12、8.47)。
3.2.1 节点一
节点一的空间特征在于视野开阔,“白沙滩”作为特殊场景具有功能性吸引。
在采集范围内,公众的感受与愿意停留程度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图2)。在空间分异上,节点一的人流量最大,人群多聚集在节点中的大片沙滩、草坪内。公众活动出现了明显的聚集特征。
图2 人们在空间中最喜欢与最厌恶的情况分布(节点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空间分布方面,中低强度活动沿滨湖岸线呈散点分布,交通节点上呈线性分布;高强度活动在功能性场地内呈向心性分布。
活动类别方面,以休闲娱乐类活动居多,安静休憩类活动次之,小孩(10 岁及以下)占整个公园比例最高,多为儿童玩沙父母陪同,这是该场地的特定活动,其他类型的活动出现较少。活动强度方面,中高等强度占比较少。
亲水性方面,沿湖栏杆与天气降低了人们近水游玩的欲望。
人群喜好度方面,最受欢迎的是白沙、湖水等特色景观,而过多的人群又降低了人们对空间的喜爱程度。
3.2.2 节点二
节点二属于周边步道边上的一小块休憩场地,水面平静,视野开阔,但座椅背靠步道,私密感较差(图3)。
图3 人们在空间中最喜欢与最厌恶的情况分布(节点二)(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节点二中,临水台阶提供了大面积静坐赏景的空间,利用高差提升景观层次感,为观水提供了较好体验,是缓解都市压力十分有利的空间形态。但是和同类型的空间比较,其座椅背后的步道给人不安全、私密被侵犯的心理感受,导致对该空间的喜好度下降,人流流动性大,停留时间较短。
3.2.3 节点三
节点三的私密感强,位置幽静,空间呈三面围合状态,亲水性极佳,靠水面视野开阔,景观优美。
节点三中,观景桥梁组织了步行和休憩空间,拥有特殊的视线开阔角度,是缓解浮躁的适宜亲水方式。人的内心感受多表现为宁静平和,人流量较少,多分布在背靠完全围合的观水空间。
空间分布方面,空间水体对低等强度活动的发生影响显著,以视觉吸引为主。中低强度活动亦较多,沿水小径分布,呈散点展开,交通节点上呈线性分布。
活动类别方面,以美学吸引的安静休憩类活动较多,主要以闲聊观景、散步观景为主,其他类活动出现较少。
亲水性方面,人群可以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可以以站、坐、蹲三种形式对水进行接触与观赏,亲水性较强。
人群喜好度方面,最受喜爱的是自然灵动的曲线感,而枯败荷花秆茎使水面显得脏污,降低了让人们对空间的喜爱程度(图4)。
图4 人们在空间中最喜欢与最厌恶的情况分布(节点三)(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4 节点四
节点四属沿湖游径,四周较为开阔,生境优良,可观赏到各种鸟类、动物。
节点四中人流量与停留时长,在邻湖步道上呈线性聚集,访谈的人群也更多地反映出高兴、兴奋等积极情绪,与不邻水的步道反差明显(图5)。
图5 人们在空间中最喜欢与最厌恶的情况分布(节点四)(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调研结论分析
4.1 空间特征对人群喜好度的影响
基于上述四个节点的人群喜好度调研可以发现,节点中人群厌恶度最高的分别是:人流量(2次入选)、湖中枯败的荷花秆茎、围住湖水的栏杆;节点中人群喜爱度最高的分别是:沙滩、树木、湖水(2 次入选)。从各个元素代表的空间特征可做出如下推论:
4.1.1 人群喜好度受人流量多少影响
当受白沙滩这种功能吸引聚积起大量人流后,其他可在场地内进行的活动类型急速下降,例如远眺湖面、散步、跑步等,仅达23.6%,人们对场地内大量聚积的人流感到不愉快,对节点三中多围合、幽静、私密感强的空间给出了最高的评分。
4.1.2 人群喜好度受环境质量影响
湖中枯败的荷花秆茎使湖面变得浑浊,从公园整体来看,人流量最少的位置是水体污染、可视垃圾明显的区域。通过访谈得知:在此类空间,人们的情绪积极度低,多表现为伤心、愤怒、厌恶等,且情绪的厌恶程度与环境质量恶劣等级呈正相关。
4.1.3 人群喜好度受人与水互动关系影响
除节点三外,其他节点均有围住湖水的栏杆,将人群与水分隔,大大减少了人与水的互动性。一、二、四节点人群对于湖水的喜好程度也少于节点三。而节点一、四中,栏杆与环境的不协调,不具备倚靠性,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厌恶情绪。
4.1.4 人群喜好度受场地功能影响
可活动区域,场地内如景观良好,加之以功能性吸引,人流量会较为可观。如节点一中的白沙滩,吸引了更多人群拍照、带儿童游玩等活动,可以较好地带动公众的积极情绪。但人流过多时,又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4.1.5 人群喜好度受围合度程度影响
树木作为在景观设计中竖向分隔空间的方式之一,其常用来调控围合程度的大小[4]。在节点三的人群喜好度中,树木以喜好值最高入选,人群对于节点三的喜好比值也远高于其他三个节点。围合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流总数,营造空间氛围感,创造了更多易识别的空间,能够对大众活动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
4.1.6 人群喜好度受视觉美感影响
视觉是最直接的环境感受,滨湖岸线视线开阔,“烟波千里”的画卷感可以比较好地缓解人们的社会生活压力,或者曲径通幽,激发人的探索欲望。从表2 的人流分布可知:近水的岸线人流呈线性分布,或呈点团状聚积停留,而不近湖的道路则人迹稀少,即使在节假日也是如此。在沿湖岸线、亲水平台,尤其是深入水面的挑台空间都能唤起人们的情绪,置身水面的介入感和与水的肢体互动能够有效耦合视觉触感与肢体触感,显著唤醒各项积极的情绪感知。
4.2 对空间设计的借鉴作用
4.2.1 注意围合度保护私密性
每人都希望有独属的空间,亲近、个人、社交、公共距离有着不同尺度的范畴。前面分析显示:过度密集的人群会给人带来不适的心理感受,甚至会让人放弃在该地的观景停留。在私密性处理上,设计中可利用乔灌草搭配、起伏的微地形、合适的空间尺度,营造舒适的距离感受。
4.2.2 丰富生物生境吸引人流
活跃的生物氛围可以让人与自然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丰富的动物种类可激发人对场地的喜好度,例如:可被投喂的鱼群、戏水的鸭子、在树枝上的鸟类等,它们呈现在空间中时,能够极大吸引人的停留与观赏,并产生互动行为。场所内动物种类丰富,也能提高场地辨识度,成为吸引点。
4.2.3 建设临水平台舒缓情绪
临水平台为游人提供面向水域的视野和休憩场所,通过节点调研,人们反映出更期待亲水、近水等互动行为,尤其是采用木材等自然材料建造的平台、深入水面的挑空平台,能充分调动游览者的情绪感受。
4.2.4 注意功能配置引导人流
不同的空间会引发不同的行为。在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场地的比例尺度去营造趣味性的功能空间,从而增加人群对场地的喜好度,达到吸引人流的目的。例如:对于场地开阔的空间,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性装置,激发场地活力;对于视野景观良好的场所,可设置专门的可游可憩的场所,丰富人群行为活动;在幽静的小尺度空间,可设置私密性高的观景点,让其成为在游览路径中不经意之间被人发现的“小惊喜”点。总之,可以在不同的空间,设置不同的功能,激发场地的可探索感。
结语
公园滨水空间作为人们舒缓情绪的空间,近年来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园滨水空间如何进行进一步改善、激发活力、提升人群喜好程度,是公园滨水空间质量提升的重要议题。本文从上海市大宁灵石公园中选取了四个代表性节点进行人群喜好度的调研,探讨“环境提升-情绪积极化-人流量提升”之间的关联,希望能为提升公园滨水区(乃至城市其他地区滨水区)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活力提供一点参考。
注释: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AE%81%E7%81%B5%E7%9F%B3%E5%85%AC%E5%9B%AD/2150340?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