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视角下老旧社区自发性营造
——以广州宝贤社区为例

2022-08-16张晓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自发性场所营造

文/张晓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朱亦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博 士(通讯作者)

引言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基本组成单元,也是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在新时代语境下,为满足居民对生活的需求而开展的老旧社区改造工程变成了重要的城市命题。

虽政策提倡多方参与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策略及居民低下的参与度使得老旧社区微改造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组织方式机械化、改造内容碎片化以及公众参与形式化等[2]。时代的发展逐渐将人们内在的心理感知与外在空间的现实联结打断,空间脱离了使用者的真实感受而变成单纯抽象的符号化形式[3]。“割裂式”设计使得老旧社区改造效果差强人意、矛盾频发,诸如大力改造后的休闲空间闲置浪费、规划的种植景观被肆意破坏、改造后依然存在大量的居民自发营造性空间及场所。

基于此,文章选取一典型的广州老旧社区进行调研,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就社区中自发性营造现象进行解读。主要通过社区调研、跟踪访谈、行为观察等方式,梳理社区自发性营造策略,为老旧社区改造提供一种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分析思路。

1 宝贤社区概况

宝贤社区历史悠久,位于广州海珠区海幢寺街道,属于多居住类型共存的典型的广州老社区(图1)。据统计,社区面积约为0.08 平方公里,至2019 年常住人口约2076 户,共5608 人,其中60 岁以上老人约1560 人。宝贤社区内建筑类型复杂(图2),多为旧时宿舍房及自建平房,均无物业,社区老龄化现象严重。

图1 宝贤社区范围区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宝贤社区内部空间分布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社区于近十余年间分散式推进老旧社区微改造,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应对治安环境差等问题,政府于2007 年对宝贤社区进行“围院管制”,同时设置社区视频监控室,打造“15 分钟生活圈”(图3)。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斥资600 多万元对社区旧楼进行立面整饬,铺设路面瓷砖,为街坊统一安装遮雨棚,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及关爱老人为主题的“福星馨苑”公园。

图3 宝贤社区“15分钟生活圈”(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 日常生活视角下宝贤社区自发性营造策略

通过对宝贤社区的走访调研,呈现并梳理社区内部空间使用情况与居民自发性营造现象,试图探究自发性营造与社区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挖掘空间变化背后的思考,以日常生活视角呈现矛盾及协调的过程。

2.1 居住空间的功能性构筑的外延

宝贤社区的房屋老旧,在初始设计上并未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居民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如收纳储物、环境品质等。

策略:社区居民结合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对居住空间进行合理的改善,使之更好地承载生活发生。如在房屋外加建“阳台”“入户花园”等空间,充分扩展房屋外墙的可能性,赋予其多重功能,如储物、阳台种植、晾晒等(表1)。

表1 居住空间的功能性构筑外延的表现(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分析:居住空间的外部空间改善源于居民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而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建设行为须由一系列相关部门的审核之后方可付诸实践。冗余的流程阻碍了空间实用性的提升。在社区整体面貌管控的前提下,居民自发性的对居住空间进行功能性的改善,如在住宅外侧合理化加建“阳台”,改善入户空间的品质。一方面实现了居民的利益需求,提升了居住空间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居民通过绿化等自发营造的入户空间也改善了社区整体风貌。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居民自发性营造活动与自上而下的管控的合理化的平衡。

2.1.1 建筑外立面功能延伸

社区居民对建筑外立面空间进行了丰富性利用,赋予了“面”以“空间”功能,如储物、晾晒、阳台搭建等,极大提升了外立面的功能价值。

2.1.2 入户空间品质提升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宝贤社区居民尤其注重入户空间品质的提升,通过植物种植、私人搭建等方式限定区域,将生活活动延伸到户外。通过绿植改善入户环境,结合废旧家具打造独特的户外活动花园,实现了家具二次利用的同时延展了户外功能。有些入户空间还设置特色“围栏”,实现室内外的过渡,容纳了更多生活活动的可能。

2.2 临时性生活场所空间的自发性营造

宝贤社区老龄化现象明显,邻里关系较为紧密,维系沟通纽带的直接体现便是交流活动的场所空间。社区内虽有经规划改造的福馨苑特色主题公园,但由于选址偏离主路、四周居民楼包围、通风采光等不尽人意的原因,难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交流活动需求,基本闲置。

策略:走在社区内,随处可见出于日常活动需要而自发营造的生活场所空间:巷口的临时性早餐摊、裁缝点;树下三五成群的老人扎堆而成的聊天场所、小食店门前空地上的“棋牌室”等等。这类空间随着时间以及天气发生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几把凳子、一张桌子以及参与的人,共同构建了场所空间的价值(表2)。

表2 临时性生活场所空间自发性营造的表现(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分析:社区营造的核心在于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4]。日常生活中,空间功能是灵活多变的,同一空间具有在不同时间段内承载不同功能的潜力[5]。如日常都市主义认为,当空间没有自己独特身份定义时,可以随着在此发生的不同活动来塑造和重新定义。宝贤社区居民出于生活需求,无论是空间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共同参与了生活场所,实现了空间的多重内涵。这种对空间的临时占用需要建筑师在微观的尺度上去捕捉及分析。通过了解空间占有的主体如何使用空间、发现他们使用空间的条件,设计师们便能更为精准地“对症下药”,通过专业的手法再加工,设计出真正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设施或空间,让人们对场地的自发的、非正规使用变为可能的合理存在[6]。

2.2.1 商业性场所营建

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如早饭、缝衣、生活用品等,社区内存在一些由本社区居民自发营造的商业性场所空间,如临时的早餐点、裁缝点、棋牌以及小卖部的外摆空间。这类空间一方面为社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社区经营者提供了收益。

2.2.2 休闲活动性场所营造

社区内白天主要活动人群为老年人及幼儿,源于对生活的基本交流等活动需求,于是社区白天内可以发现很多自发性活动如遛鸟儿、老人聊天、看护孩童等,围绕着这些活动便自发性形成了一些休闲性质的活动空间。

2.3 永久性特殊业态空间的自发性营造

宝贤社区内存在几处并未具有日常生活的必须性使用要求的特殊业态空间,分别有理发店、vintage 杂物店、二手书店、建材五金店、长租公寓,其中还有理发店、vintage 杂物店、二手书、建材五金店。这些店均由社区居民自发性营造,出于空间闲置、个人爱好、生存需求等原因。

策略:社区居民利用自身现有资源优势营造特殊业态空间,一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精神消费场所。因为由社区内部居民开办经营,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直接的便利,也为邻里休闲聊天提供了场所。笔者在调研期间发现二手书店及vintage 店的消费人群多有外来游客等,这些店铺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无形中被软推广提升了知名度,刺激了隐性消费(表3)。

表3 永久性特殊业态自发性营造的表现(表格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分析:虽然这类型的业态空间并非生活必需品,但对社区管理者、居民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均体现了一定的价值。首先,社区管理者对遵守流程及管控的此类业态持支持态度,认为是实现了社区的多元化的体现;其次,对经营者而言,不仅刺激了闲置空间的可能性,也实现了自身的收益价值。对社区居民来说,此类空间提供了休闲的容纳场所,是社区人群精神消费的体现。此外,还会吸引部分前来猎奇打卡的年轻人群,结合互联网平台的软推广,无形间提升了社区的商业价值。

3 自发性营造的日常性内核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为日常生活赋予了巨大的意义,认为有关日常生活与空间的研究理论与建筑空间设计的联系最为紧密[7]。通过对宝贤社区内居民自发性营造策略的解读,改造空间的实用性根本上源于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无论是自发性营造的、具有功能性的构筑物,或是聚集性场所空间,都在物质或精神层面满足了社区居民合理的生活需求。

日常生活渗透于公共性与私欲性的制约抗衡中,自发性营造则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了公共性与私欲性的动态关系[8]。一方面,政策管理部门作为日常生活中公共性的利益代表进行自上而下的管控;另一方面,出于社区日常活动及发展需求,居民通过自发性营造为自身提供发展所需空间,是私欲性的物质体现[9]。在宝贤社区中,居民自发性改造赋予了建筑更多的功能空间,以容纳生活需求;灵活的空间营造激活了场地的可能性,满足了日常交流活动;合规化的业态场所满足了多方的诉求,承载了社区的一种生活,起到了链接内外的桥梁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老旧社区文化现象,居民自发性营造活动与自上而下的管控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合理化的平衡。

结语

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老旧社区的微改造已经逐渐步入常态化。由于地域各异、社区环境差异、使用人群构成不同等种种现实性因素,改造工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标准化经验与体系。现实中自上而下的改造工程多由于缺乏群众的紧密参与而暴露出“改造不到位”的矛盾,资金的投入并未取得预期成果,现实中的矛盾不断激化。

日常生活视角的回归,为老旧社区改造提供了一种参考,聚焦居民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挖掘生活的经验智慧并以专业思维进行加工,多维度探索改造策略,以激发老旧社区活力并使之延续。蕴藏在日常中的生活智慧为专业人员与使用者、专业知识与日常经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得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层面得以对话,从而在老旧社区改造工程中更为高效地针对性切入,更大程度上实现微改造的价值与意义。

猜你喜欢

自发性场所营造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