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类型划分研究
2022-08-16安伊娜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文/安伊娜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引言
小镇的概念,最早出自《南齐书·柳世隆传》,书中有提:“东下之师,久承声闻。郢州小镇,自守而已。”其中的小镇特指派兵驻守的州郡中较小者,后又衍生为县及以下的人口密集且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古时的“特色”一词常用于描述风景和特产,到了近代,郁达夫在《青岛、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一文中曾写道:“青岛的特色之一,是在她的市区的高低不平,与树木的青葱。”首次谈到城市的特色。20 世纪80 年代初,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吴江的调研,形成了学术界有名的《小城镇,大问题》相关报告,“特色”与小城镇研究首次挂钩。
2011 年5 月,云南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10号)文件,成立相关调查部门,全力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1]。但这一时期公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不够充分和全面,无法实现城乡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省提出多功能空间的特色小镇概念,转型城乡发展模式,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特色小镇的培育上升为国家行动。2014 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特色小镇的总体目标和规划。2016 年3 月,“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中小城镇和特色镇,同年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建部、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1000 个特色小镇,占到建制镇总数的5%。至此,特色小镇的成立和发展在全国铺开,各地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到2021 年,各省份清单内的特色小镇共1600多个,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2]:(1)对特色小镇内涵的探讨。即什么是特色小镇?一方面,特色小镇以产业为核心[3],聚焦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它还是承载着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2)特色小镇的存在意义研究。特色小镇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困难、城镇发展无特色等问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解决城乡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3)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包括如何保持小镇特色[5]、创新小镇建设模式[6]等。(4)对特色小镇的空间特征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关系图的绘制来探讨小镇的空间特征[7]。近年,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但是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较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来针对一定范围的特色小镇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以最典型的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选择了目前已公布的194 个特色小镇,提取小镇的POI 数据,利用ArcGIS 10.7 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绘制相关核密度图,定量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参考,划分特色小镇的空间类型,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格局。根据空间类型,剖析特色小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特色小镇的地址选择和分类参考,以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为风向标,引导全国范围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和创新发展[8]。
1 浙江省特色小镇概述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发达,毗邻上海,受其辐射影响,优先发展,也是国家深化改革的前沿城市。浙江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数字经济发达,在杭州,坐落着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金华义乌的小商品批发世界闻名,具有发展特色小镇的先天优势。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2021 年浙江省共入选194 个特色小镇,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图1),特色小镇数量约占全省数量的1/5,除舟山外,其余地市的数目较为均衡。浙江省政府根据产业定位,将小镇分为8 个类型,其中金融产业型共11 个、数字经济型41 个、时尚产业型27 个、历史经典型24 个、旅游产业型40 个、高端装备制造型41 个、健康产业型12 个,环保产业型8 个,可以看出,杭州的数字经济最为发达,而丽水的历史经典产业占比相对较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杭州、宁波、衢州、金华等城市均具有优势[9]。
图1 浙江省特色小镇产业比重分布图
2 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类型划分
2.1 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从图2 可以看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整体分布呈现出中心聚集特征,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高密度聚集区和多个次级聚集区。高密度聚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绕城高速以内半径为25km的区域,该区域是浙江省的核心,具有天然优势,易吸引大量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产业,因此,该区域聚集着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除此之外,在金华、湖州、嘉兴、宁波、温州和台州等区域存在着次级聚集区,这些城市吸收了杭州的经验,在优化改革方面表现突出,培育出了义乌丝路金融小镇、绍兴黄酒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等。这些聚集区依托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和禀赋资源,有效地整合了经济新态势下的高端要素,并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自身特色,打造出生活生产生态新空间。
图2 浙江省特色小镇总体分布和核密度图
2.2 空间类型划分
通过分析浙江省现有的政策和相关文件,发现目前特色小镇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产业定位,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种类过多且区别性较差的问题,容易混淆,比如历史景点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界限不清晰,更为关键的是缺乏对空间或区位维度的相关性考虑,不利于指导特色小镇的选址及布局。根据2.3 部分对浙江特色小镇的空间特征分析,并结合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充分理解特色小镇产生的理论逻辑[10],本文在空间维度上将特色小镇划分为四大类型(表1),以进一步凸显小镇的区域特征和产业形态。
表1 特色小镇的空间类型
第一种是都市社区型。一般分布于大都市核心或边缘地带,该类特色小镇以传统城市的地块和文化为基石,依托于大都市便捷的生活环境、充足的资本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形成了以创新经济、金融运营和符号消费为核心的新型社区。这部分小镇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迅猛发展的创新信息产业,同时还具有丰富多彩的消费中心和服务产业,拥有承载传统文化的建筑物环境。通过自发或者政府引导的形式,生成具有特色的生活性社区,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均表现出此类发展特征。第二种是创新创业型。其分布在大都市区边缘或临近地带,主要依托于数字企业、科研型院校和人才基地等。这类小镇既可以享受到大都市的各类生活服务,还可以广泛地吸收创新人才,吸引资本投资,凭借其良好的创业环境,成为创业企业的孵化器,构建以创新型和创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小镇模式,典型的例子有杭州余杭梦想小镇、浙江大学紫金港众创小镇等。第三种是区域集聚型。其主要分布区域为非大城市的核心地带,县市区域的中心或者次中心。这类小镇具有传统产业优势和区块特征,在新经济常态的引领下,结合区域优势转型升级,并通过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和企业的加入,建立具有集群特征的小镇模式,比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诸暨时尚袜业、新昌装备小镇等。第四种空间类型是创意旅游型。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市区边缘或边远地带,县市区域次中心或一般中心。依赖于该区域独特的生态环境、传统艺术、历史文化等,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小镇,如龙游红木小镇、湖州丝绸小镇、武义的温泉小镇等。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当地的文化创意、手工艺术和特色农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周边乡村的建设。
2.3 产业类型与空间类型对比
产业定位与空间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图3)。比如,数字经济与创新创业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约95%的数字经济属于创新创业型。区域集聚型产业具有新兴产业所没有的特质,其发展的历史更为久远,基数更大。根据图3所示,区域集聚型由9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89%的时尚产业、约58%的健康产业和88%的环保产业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结果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时尚产业、环保产业与区域集聚型具有相关性。创意旅游型产业的数量仅次于区域集聚型,占总量的31%,几乎全部的旅游产业和超过95%的历史经典产业以及42%的健康产业构成了创业旅游型特色小镇,所以旅游产业、历史经典产业和创意旅游型具有对应关系。而都市社区型小镇在空间上处于大都市的中心,满足要求的小镇数目较少,可以看到所有的金融产业小镇包含在都市社区型中,其余仅有1 个旅游产业属于都市社区型,于是认为金融产业与都市社区型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图3 产业定位与空间类型的关系图
当然,产业定位与空间类型也存在异质性。可以看到,少量的数字经济属于创意旅游型,其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别于传统的数字经济产业。
2.4 空间类型分布特征
对浙江不同空间类型的特色小镇进行核密度分析(图4),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空间类型的特色小镇在分布上存在差异。都市社区型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杭州地区,但也少量分布于嘉兴、宁波、金华和台州等地;创新创业型小镇也具有相似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杭州地区。这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相关政策支持,杭州的数字经济高度发达,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也不差毫厘,另外金华、湖州、嘉兴、宁波、温州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也存在创新创业型小镇。区域集聚型特色小镇重点分布在以嘉兴为中心的区域,包括杭州、湖州、宁波和绍兴;台州地区存在次级聚集区;除此之外,温州、金华和衢州存在聚集区。创意旅游型在全省范围内分布相对均衡,湖州最为密集,嘉兴、绍兴和丽水等地次之。综上所述,都市社区型和创新创业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高度聚集,区域集聚型具有多核心的聚集趋势,而创意旅游型在空间上分布最为均衡。
图4 不同空间类型的核密度图
3 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空间分布存在问题
基于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和类型分析,并结合其建设现状,发现以下两个不足:
一是部分小镇的特色不突出,浅层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11]。虽然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在全国作为典型被争相模仿,其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且各个特色小镇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身的新意,但部分区域为了增加特色小镇的数量而盲目跟风,特别是易于模仿的创意旅游型小镇模式。这些区域大都缺乏丰富的历史底蕴,也没有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传承,大多选择模仿其他成功案例,如建立温泉、影视以及有噱头的区域特色,浙江省内有将近20个类似的小镇。特色小镇创建的核心是“特色”,失去特色的小镇是没有灵魂的,这种广泛化的现象会带来审美疲倦,使得特色小镇这一概念名存实亡。
二是空间分布不均,某些地市的特色小镇空间类型单一。都市社区型和创新创业型小镇均聚集于杭州,其余城市较少或完全没有相关小镇的创建。这是由于都市社区型和创新创业型小镇的创建要求较为严格,需要充足的资金、人才资本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除杭州外,宁波、嘉兴、温州和绍兴等城市也具有创建的外部条件。不同于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极易被套用,该类小镇的创建投入大、成效慢,很难被模仿创建,需要结合当地消费和生活情况,充分融入到当地的城镇主体中去。另外,如舟山、衢州等地市,受制于自身经济条件,无法吸引外来资本和人才进入,其小镇空间类型单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性。
3.2 对策建议
根据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一是结合当地特色,进行产业精细化分工,引导创新发展。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共有八类,本文划分了四种小镇的空间分布类型。许多小镇特色不鲜明导致缺少进一步细分的依据,为了避免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浅显化、同质化、低端化现象,因此要重点突出“特色”。政府方面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由当地相关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发展特色进行调研,提出发展方案,引导企业方向,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企业应在微观层面挖掘自身优势,借力政府,壮大自身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二是加强空间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12]。目前,浙江省对于特色小镇的空间规划引导不足,需要加入城乡规划体系。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发展范围进行划分,另外还要重点关注产业竞合、历史保护和人才引进等问题。城乡规划的改革应当注重上下统筹和左右统筹,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树立结构化目标,协同各功能板块共同促进城乡统筹建设,创立区域均衡发展的特色小镇模式[13]。
结语
特色小镇是增强小镇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工具。特色小镇能够改善城镇发展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壮大特色产业,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攻破“三农”困境。目前,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其优势点,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认为,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过度追求数量,而应结合空间规划和区域特征,在新型治理机制的管控下,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小镇产业。
图表来源:
文中图片、表格均由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