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针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16何玲芳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阻塞性证候穴位

何玲芳

(江西省鄱阳县中医院 内科,江西 鄱阳 333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呼吸窘迫、慢性咳嗽、咯痰、胸闷等为主要症状,以可逆性持续气流受阻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发病机制多与烟草、粉尘、有害颗粒、烟雾等因素对肺部及气道的刺激引发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相关[1]。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主要以提升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要护理目的。常规性护理模式,由于针对性差、显效慢等因素,应用价值受限。因此有学者表示,由中医辨证学理论作为基础,对患者实施穴位贴敷及耳针疗法,通过中药敷贴穴位,刺激穴位对药物的吸收,联合耳针予以刺激,发挥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应用价值显著提升[2~3]。鉴于此,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针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岁~85岁,平均(69.62±2.36)岁;病程2.5 a~32 a,平均(15.25±1.02)a。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岁~81岁,平均(70.62±2.35)岁;病程2.5 a~31 a,平均(14.69±1.25)a。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知情并同意实验;③符合《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中医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加重期患者;②药物禁忌证;③全身性免疫障碍及造血功能障碍;④中途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主要采用止咳、化痰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等,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肺功能水平。

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针辅助护理。①中医穴位贴敷:在贴敷前做好宣教工作,讲解作用机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担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取穴:天突穴、风门、定喘、肺俞。将白芷、白芥子、细辛、防风、荆芥按照同等比例研磨成粉与蜂蜜调和,穴位消毒后,将中药饼以2 cm左右大小贴敷于穴位上,贴敷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表现,告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发红、发热等状况,均属于正常现象。贴敷时长:4 h~6 h/次,频率:3次/周,具体根据患者皮肤耐受进行针对性调整。②耳针:取咳点、支气管、皮质下、肺、气管,患者呈坐卧位,利用弹簧探棒寻找各穴位敏感点,作为主要刺激点,利用碘附对耳郭实施消毒,并用消毒持针器将揿针刺入穴位,胶布固定后留针30 min,3次/周,连续干预3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并记录,同时计算FEV1/FVC水平,评估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标准予以评估,中医证候:气短、纳呆、咳嗽、咳痰、喘息、易感冒,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计为0分(无)、2分(轻)、4分(中)、6分(重)。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VC、FEV 1、FEV 1/FVC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 1、FEV 1/FVC水平均较干预前存在不同程度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3.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指标(气短、纳呆、咳嗽、咳痰、喘息、易感冒)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4 讨 论

中医学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于“肺胀”“咳嗽”范畴,多因肺气闭郁、痰瘀互结、痰浊壅肺所致,因此应以调和气血、疏通经气,提升机体免疫力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本。中药穴位贴敷主要通过反射、吸收、透射、渗透等过程,与药物产生“生物共振”,在此种效应中,药物可通过经络吸收,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调节反应,以此改善气道阻力及分泌物阻塞状态,促进肺循环功能提升,同时利用耳针形成穴位敏感点刺激,可针对血管、气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舒缩产生极大的调节作用,以此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均较干预前存在不同程度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指标(气短、纳呆、咳嗽、咳痰、喘息、易感冒)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在于,通过局部药物贴敷,使药效通过经络直达病所,达到利咽清肺、散结理气、解表祛风、益气固表之效,以此增加肺活量,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及肺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耳针刺激主要以调节肺主气功能,改善咳嗽、咳喘等症状为主要目的,穴位针刺过程中,选取支气管、气管、咳点、皮质下、肺等部位进行针刺,可针对神经中枢反射引发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进行有效缓解,以此降低中医症候积分。

综上所述,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针予以干预,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升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阻塞性证候穴位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