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中生态创新城造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分析

2022-08-15方海燕

甘肃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普查总数适应性

方海燕

一、调查背景

榆中生态创新城是做好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兰州行政副中心、培育全省新的增长极“三篇文章”的一件大事,生态绿化是创新城建设的先导和基础,对创新城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科创、文创、创智、创造”“田园、花园、校园、家园”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理念,大规模开展绿化建设,构建具有兰州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域生态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型增长极,奠定坚实绿色环境基础,是创新城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准确掌握创新城123 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及周边辐射区域绿化植物资源,将对今后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 年,对创新城规划范围及周边辐射区域绿化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通过现场取样、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区域内绿化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植物种类、生长情况、观赏特性等数据记录建档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二、区域概况

榆中生态创新城位于兰州市区以东35 公里的榆中盆地,规划范围东起青龙岭,西至白虎山,南起兴隆山,北至北山,总面积约123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榆中县夏官营镇、原三角城乡和城关镇三个片区。坐标为:东经104°11′70″~104°16′19″,北纬35°84′76″~35°95′47″。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海拔1700米~2000 米,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50 天,年均降雨量400 毫米,主要集中在6~9 月。创新城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环境优越、交通发达,是榆中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各类型生态绿地和植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

三、普查方法

根据创新城地理环境和生态绿地分布特点,制定了《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选取84 个普查样方,逐一进行实地普查。样方涵盖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荒山绿地和美丽乡村绿地等各个类型,具有很高的代表性。根据普查获得的生态绿化植物资源信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普查范围内生态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观赏特性进行详细记录,分门别类登记归档。

四、结果与分析

(一)绿化植物种类

榆中生态创新城绿化植物有33 科69 属114 种。其中裸子植物4 科14 种,占总数的10.53%;被子植物29 科100 种,占总数的89.47%。蔷薇科植物最多,有27 种,其次是木樨科10 种,松科、杨柳科、豆科、菊科各7 种,柏科、景天科各5 种,忍冬科4 种,百合科、榆科、卫矛科各3 种,木兰科、毛茛科、鸢尾科、锦葵科各2 种,七叶树科、无患子科、悬铃木科、银杏科、杉科、柽柳科、漆树科、黄杨科、玄参科、蓼科、葡萄科、小檗科、山茱萸科、石竹科、唇形科、马鞭草科、紫堇科各1 种。

(二)基本特征分析

创新城绿化植物中,乔木44 种,占总数的39%;灌木46 种,占总数的40%;地被24 种,占总数的21%。乔木与灌木种类资源比较丰富,藤本种类明显缺乏,地被种类相对不足。在此次普查的114 种绿化植物中,大多数应用频度较低,雪松、毛泡桐、二球悬铃木、暴马丁香、金娃娃萱草等植物仅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分布较多,其它区域很少发现,致使生态绿化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景观单一。

(三)观赏特性分析

创新城绿化植物中,观花植物62 种,占总数的54.4%,以蔷薇科、木兰科、百合科、菊科植物居多,花期集中在春夏两季,花色有红、黄、白、紫色四种系列;观叶植物14 种,占总数的12.3%,以观叶色为主,秋季景观最佳;观姿植物35 种,占30.7%,以高大挺拔的乔木植物为主,如国槐、雪松、白皮松等;观果植物2 种,占总数的1.8%,以夏秋挂果较多,果实以红色、黄色为主;观茎植物只有1 种,占总数的0.8%。

(四)适应性分析

创新城绿化植物中,适应性强的86 种,占总数的75.4%;中等适应性的25 种,占总数的21.9%;适应性较弱的3 种,占总数的2.7%。调查发现,小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管护水平等因素对植物适应性影响较大。公园游园、商住小区、机关庭院等区域绿地普遍环境优越,管护精细,植物的适应性整体很高,而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周边及城镇绿地环境较差,管护不力,植物适应性相对较低。另外,近年来从外地引进的部分园林植物由于自身特性问题,在创新城普遍表现不佳,适应性较差,如二球悬铃木、红叶石楠等。

五、问题探讨

(一)绿化植物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据调查,创新城123 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及周边辐射区域生态绿化植物共有114 种,生态绿化常用植物只有30 多种。公园游园、小区庭院、乡村花园等生态绿地植物材料单调雷同、千篇一律,与建设“西部生态城市典范”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绿化植物种类结构不够合理

创新城生态绿化中,落叶植物偏多,常绿植物欠缺,冬季景观单调,缺乏生机。园林绿地中,灌木占比优势较大,乔木占比相对较低,绿地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发挥不充分。

(三)乡土品种重视度不够

对灌木组团、名贵乔木的引进应用重视程度较高,效果显著,而对乡土品种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如紫斑牡丹、荷包牡丹、马蔺、苦水玫瑰、山荞麦等植物在创新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绿化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四)彩叶植物品种应用水平不高

彩叶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丰富城市自然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榆中生态创新城应用的彩叶植物只有14 种,只占全部植物种类的12.4%左右。而且应用较多的仅为金叶榆、红叶李、紫叶矮樱、紫叶稠李等少数几种,区域绿地景观的季相变化不明显,观赏效果欠缺多样性。

(五)地被植物资源应用缺口较大

榆中生态创新城生态绿化植物中,地被植物应用明显不足,常见品种不多,主要为萱草、石竹、八宝景天、鸢尾、白三叶等少数几种。地被植物在绿地中的比例很低,其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

(六)绿化植物多样性水平需要提高

兰州市园林绿地中栽植的植物种类共有259 种,这是丰富创新城生态绿化植物品种、提高区域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宝贵资源。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应切实加大乡土植物推广应用,有针对性开展新优植物引种驯化,利用条件优越的小环境扩大边缘树种种植数量,不断提升植物多样化水平,扩大苗木储备,丰富创新城生态绿化景观。

猜你喜欢

普查总数适应性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