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2022-08-15吴业泽
吴业泽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55)
泌尿道结石会经历从结晶到结石、从小结石到大结石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小结石可通过口服用药或改变饮食习惯实现溶石、排石[1]。临床建议小结石结晶也应加强重视,若没有接受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展形成大结石,增加治疗难度,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碎石治疗[2]。常见的泌尿道结石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钬激光碎石术等。通常对于较小结石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这一方法碎石成功率高、损伤小;而对于较大结石则需要选择钬激光碎石,前者在碎石后需要自行排出碎石,后者碎石率更有保证,碎石也更容易排出体外[3]。腔内手术治疗泌尿道结石虽然碎石效果明显,但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可能性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为保障患者预后,需重视做好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本研究以我院89例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防治方法及效果。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89例泌尿道结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综合组45例,男25例以及女20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年龄平均(43.95±5.19)岁;常规组44例,男26例以及女18例,年龄平均(44.52±5.34)岁。2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泌尿道结石诊断标准;择期行腔内手术碎石治疗;术后确诊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结石;急诊手术;尿源性脓毒血症未确诊;术后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进行;药物过敏史。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经由同一组医师团队开展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结石类型具体选择手术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防治尿源性脓毒血症,具体如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具体流程,查看尿液化验、细菌培养结果,详细询问病史。手术整个操作均保证严格无菌,对手术中灌注压力、手术持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围术期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有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防措施,采取科学方法对患者的结石性质、尿路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对于确诊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根据经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综合组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具体如下:术前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术中保持无菌操作,术后进行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知识介绍,对于确诊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迅速转入监护室,实施支撑治疗、复苏治疗,维持呼吸稳定以及血压水平稳定,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选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规格: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500mg)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定时对患者引流管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扭曲或堵塞,必要情况下通过微创法将梗塞清除,对腹部、胸腔以及肺部情况进行检查,待到患者体征恢复稳定后,通过卧床、膀胱双J引流管、经皮肾穿刺造瘘控制合并因素,通过引流消除泌尿道梗阻,将异物清除。如果患者存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不足,选择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剂量是200mg/d分四次输注或240mg/d(10mg/h)连续输注≥7天;严重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推荐甲泼尼龙片的剂量是1mg/(kg·d)≥14天,糖皮质激素应该缓慢停药而不能突然停药;如果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选择激活蛋白C进行治疗。
1.3 评价指标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尿急、尿频、血尿等症状均消失,检查显示各项体征恢复正常,体液恢复平衡,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C反应蛋白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尿急、尿频、血尿等症状明显缓解,各项检查显示体征接近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接近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仍明显甚至进一步严重,各项检查结果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疗效评价在手术结束1个月后进行。
炎症指标:分别在术前3天、术后1个月抽取5mL静脉血液作为检测标本,进行血清分离后留取上层血清,置于零下80℃温度下保存待测,选择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血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进行检测,选择指标配套试剂盒,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2.2 炎症指标
综合组与常规组术前3天WBC、PC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WBC、PCT、CRP水平均有下降(P<0.05),综合组术后1个月WBC、PCT、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3天、术后1个月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泌尿道结石是泌尿系统多发病,膀胱、肾脏是主要病变部位,结石形成后会同时表现出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4]。手术是治疗泌尿道结石的有效方法,腔内手术被证实碎石效果良好,虽然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微创手术的应用有效减轻了创伤,但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风险很高,具有较高病死率,对患者预后存在直接影响,必须在碎石手术治疗基础上做好防治[5]。
本研究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P<0.05),另外综合组术后1个月WBC、PCT、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相较于常规防治方法,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综合防治方法对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有更好的作用,分析是由于防治中应用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包含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两种作用成分,其中亚胺培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不同种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均良好,不仅抗菌作用明显,且抗菌谱广[6]。而西司他丁钠成分可保护肾脏中的亚胺培南免遭破坏,使亚胺培南的原形药物在尿液中的回收率提升至75%左右,还可以防治亚胺培南进入到肾小管上皮组织,使肾毒性得到缓解,因此能更有效控制炎性水平,获得更高的作用效果[7-8]。
综上所述,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接受综合性防治可提升治疗有效率,更有效控制炎性水平,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