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价值与路径
2022-08-15周先进史倩颖刘艳军
周先进,史倩颖,刘艳军
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价值与路径
周先进a,史倩颖a,刘艳军b
(湖南农业大学 a.教育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隆平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就是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大爱精神,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惟实怀真、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全面提炼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习宣传活动,推进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知识耦合和“第二课堂”同频共振,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形塑大学生健全人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长沙与世长辞。袁隆平院士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在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世界粮食增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以“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是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高度精练、概括和评价。但学界真正研究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文献并不多,且均未提及课程思政这一独特视角。鉴此,笔者试图以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这一路径,着重探讨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希望对同行进一步研究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价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征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②。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学家和科学家精神高度认可和肯定的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的意见》③,对科学家精神作出了明确界定,即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是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杂交水稻研究中所体现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追求。归纳起来,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大爱精神
大爱精神的基础为爱国主义,即胸怀祖国、心系天下,这是所有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大爱精神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体现为一种担当精神,即舍家为国、担当历史使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2]袁隆平院士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科学家,他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因自己童年时的经历,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便决心投入到祖国的基层建设中,毅然来到了当时极度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从事农科专业教学工作,并在此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毕生追求,为实现这一宏愿,袁隆平院士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希望“中国种子”走出国门,使全世界人民因“中国种子”而摆脱饥饿的境况。据有关数据统计④,20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为八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已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基本实现了他要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的伟大梦想和大爱精神。
(二)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科学研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创新,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是科学研究最本质的特征。创新精神引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行动、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支撑其创新实践,使其在实践过程中练就不怕失败、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一方面在于执着的探索;一方面在于锲而不舍的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展现超常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对杂交水稻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说是雄关漫道、困难重重,但袁隆平院士从未退却,反而越挫越勇。1968年,当袁隆平从14万株稻穗中发现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并将其培育成700多株时,试验田却被人为恶意破坏,田里的禾苗被拔得精光。但他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究成功之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但因自然因素使得全国“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失败。一时间,水稻育种科研成果被质疑。但是这些质疑、挫折不但没有将袁隆平击倒,反而使其越战越勇。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院士敢于质疑权威理论,提出新理论,开辟了新的领域,探寻新的路径,实现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零的突破,这是其对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最杰出的贡献。一路的艰难探索,充分彰显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
(三)惟实怀真、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惟实怀真、严谨治学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既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也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执着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要具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惟实怀真、严谨治学就是要求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大胆假设、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理性批判并仔细求证。袁隆平院士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他冲破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束缚,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研究,从选种育种到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研究历时十年之久。“三系法”成功之后,袁隆平院士并未就此停止科研探索的步伐,而是更加潜心钻研。在袁隆平的心目中始终坚持一个信条,即“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因此,他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钻研杂交水稻,希望用“一粒好种子”拯救“一个世界”,用杂交水稻的高产救活全世界挨饿的人民。
(四)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不求回报的一种品质,其基础为淡泊名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3]。这种道德情操砥砺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袁隆平院士一生淡泊名利,他始终抱定金钱、权利、物质、名誉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祖国和人民永存心底的态度。袁隆平院士日常穿着都是三五十元一件的格子衫,使用的都是两三元一支的签字笔,一部计算器跟随着他几十年,见证了他超高产杂交水稻成功的梦想,但他却将自己的奖金全部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中。正是袁隆平院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其更加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每次领奖回来,都会把荣誉、掌声归零,再次走入试验田,全身心地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当中,不断攻克难关、刷新自己的纪录。
(五)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协同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精神品质,凸显的是精诚合作。合作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而国家的利益与科技工作者内在的价值追求,是助推科技工作者走向融合的关键。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将他们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全国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加快了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研究目标得以很快地实现。同时,协同精神还需要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开展合作的基础,良好的团队文化有助于激发成员的科研热情,使其自觉融入并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员在团队中能发现自己的优劣,取长补短,提升能力。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不畏艰难、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将协同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将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补足大学生的“精神之钙”,为大学生扣牢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4]高校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和价值是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人思想的总开关,对一个人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殚精竭虑,一辈子躬耕田野,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精神品质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价值,对滋养大学生的心灵,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袁隆平院士在立志、选择科研方向等方面,始终以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并为此而不懈奋斗。以袁隆平院士所展现的崇高精神风貌感染、鼓舞广大学生,引导大学生从袁隆平的精神品质中吸取营养,涵养自己的底气,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将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个体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认同并自觉承担起维护家庭和国家的责任[5]。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其爱国意识。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蕴含着浓厚的以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鲜活的素材。同时,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还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凝聚中国力量。袁隆平院士“稻田里的爱国情”经过长期的积淀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精神骨髓,为全国人民所认同。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为纽带,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促推大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集聚起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切实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三)培育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精神成人”的任务[6],高校课程思政有效传承和弘扬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精神成人的价值和作用。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传承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提振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前进的价值导航,承载着这个民族发展的历史基因与时代基因”[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精神瑰宝,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袁隆平院士让世界人民远离饥饿的理想追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时代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自觉挖掘和阐释其内涵、特质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对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引导、规束、形塑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十分必要。二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袁隆平院士从小经历民族危难,立志改变外辱内欺的境况。他选择学农,毕业后长期扎根偏远山区从事农科教育教学,不遗余力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引领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主动承担并自觉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四)强化责任担当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任务和迫切要求,将袁隆平的责任担当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落地。一是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生逢盛世,青年更当有为。新时代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物质财富和生活环境,给予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牢记初心使命,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抓住每一次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成长为对国家民族有为的时代新人。二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用袁隆平切实感受、亲身经历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意志品质。三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斗争本领。新时代大学生敢于担当既是不畏艰难、不断奋斗的迫切需要,也是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应学习袁隆平院士扎根祖国大地,不断奉献的精神,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勤学习、多实践,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五)形塑健全人格
袁隆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是高校课程思政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上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在精神的滋养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在“思想上成才”,在求真、求实的过程中不断向善、臻美,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求真是知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旨归。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蕴含着浓厚的追求真理、怀疑批判、创新创造的精神品质,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科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求实是科学研究的行动所在。科学研究的过程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即“行”。杂交水稻的研究是在长期不断的求实、求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下田。”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真理、理解真理、掌握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检验真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检验、完善。向善是一个人格特质,即道德情操,不仅包括个体的道德品质,还包括“科学共同体集体的责任”[8],这种品质使得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主动担负起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建设之中。臻美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来源。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展现美、塑造美和实现美的过程。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当梦想不断变为现实,也就是实现美的过程。
三、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理应成为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从加强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推进袁隆平科学家精神与课程思政的知识耦合、形成袁隆平科学家精神与高校“第二课堂”同频共振等维度入手,引导大学生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切实加强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
一是要安排开展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了解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质和价值,为践行袁隆平科学家精神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加强媒介宣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深入人心,应发挥主流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讲好袁隆平故事,传播好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讲述方式,以精准有效的宣传直抵学生内心,掀起学习、弘扬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新高潮,不断提振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三是要加强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应深刻挖掘、总结、阐明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征、源泉等基本问题,阐明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联系,构建弘扬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理论基础。
(二)有效推进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课程思政的知识耦合
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需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用好袁隆平院士这一鲜活的教育素材,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质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要加强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课程知识的耦合,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影响,做到知识育才与精神育人相统一。
第一,教师要自觉挖掘、提炼、耦合学科知识与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联系,从而有意识地将学科知识与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联系起来。学科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学科结构,其背后隐含着属于直觉、统觉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知识所蕴含的人文底蕴,并自觉将其与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紧密结合,共同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之中,使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融入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共同形塑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特质。
第二,实施课堂革命,推进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课堂育人的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不同,所教授的课程不同,对于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教育把控能力也不尽相同。高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各级教学单位定期组织专门的教学研讨,深入挖掘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形成价值认同,也可以组织师生前往袁隆平院士工作室、研究院、科研基地乃至家庭,实地感悟其精神价值和品质,还可以邀请袁隆平院士的亲人以及与其长期共事的同事、朋友等讲述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以启发教师的思维,增强教师的情感体验。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知识融入途径与实施、评价、反馈、诊断等方面,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主动性、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同时,推荐、选拔具有代表性、积极性的教师代表,采用课题资助形式,鼓励、支持其开展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资源开发和实际教学活动,在不断积累经验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观摩、公开示范、经验分享等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以袁隆平院士崇高的精神风貌感染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担当使命、不懈奋斗。
第三,教师应以恰当的方式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情感认同和价值升华。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搬运场所,更应成为实现学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场域。教师在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时应结合各门课程特点、专业特色,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方式,结合教学实际,精选角度,找准切入点,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施教方法,农科专业课程教学更应注重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深度融入。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故事讲述、主题归纳、共同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课程知识深度耦合,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以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为价值导向,不断升华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形成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与高校“第二课堂”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9]。“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第二课堂”,以此增强大学生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唤起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对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是开展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为教育主题,结合袁隆平同志“为什么能”“怎么能”,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征文演讲、讲座、报告会等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内涵和价值的认知、感知、悟知、行知能力,充分汲取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养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自发从思想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二是通过在校园内为袁隆平院士立碑塑像或建立袁隆平纪念馆来弘扬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站以及学报刊物、校园广播等平台,加强对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宣传推介,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弘扬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其激励青年大学生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其次,将袁隆平科学家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以培育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所有知识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10]袁隆平院士一辈子扎根祖国大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播在田野上,终其一生为人类解决吃饭问题,其精神具有形象生动、感染性和说服力强的特征,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实践育人,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践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高校可以依托学生社团等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育种试验基地、水稻博物馆等参观、调研,也可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奉献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在实践中学习本领、增长才干,将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https://m.voc.com.cn/wxhn/ article/202105/202105231740575672.html
② 新华网站http://www.news.cn/2022-04/11/c_1128549 235.htm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 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④ 凤凰财经网 https://finance.ifeng.com/c/86S5SIPXvAj
[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 刘在洲.科学家精神培养:引育大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84-87.
[3]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002).
[4]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9(9):4-7.
[5] 李辉,孙晓晖.论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22(3):56-62.
[6] 张尹.“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彰显与实践落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6):67-71.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8] 周显信,袁丽.习近平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与实践逻辑[J].理论探讨,2020(5):55-61.
[9] 张苗.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88-90.
[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The integration of Yuan Longping's scientist's spirit into colle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and path
ZHOU Xianjina, SHI Qianyinga,LIU Yanjunb
(a. College of Education; b. College of Marxism/Yuan Longping Spiritual Research Center,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old gen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ers such as Yuan Longping". Yuan Longping's scientist spirit is the spirit that Yuan Longping and his team formed in the long-term hybrid rice research proces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hat is brave to climb to the peak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 the spirit of truthfulness that is true and rigorous, the spirit of dedication that is indifferent to fame and fortune and dedicated to research, and th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that is wisdom and cooper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Yuan Longping's scientist spirit should be thoroughly explored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ed, and through the study and propaganda activities, the knowledge coupling and "second classroom" resonance of Yuan Longping's scientist spirit with the curriculum of university government should be promoted, which is important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al belie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entiment,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e and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coopera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national sentiment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shape their sound personalities.
Yuan Longping; scientist spiri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10.13331/j.cnki.jhau(ss).2022.03.011
G640
A
1009–2013(2022)03–0100–06
2022-05-10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袁隆平先进事迹融入新时代涉农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21VSZ027)
周先进(1963—),男,湖南常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黄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