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8-15汪祥磊
汪祥磊
(霍山县上土市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霍山 237266)
0 引言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主要粮食产区逐渐实现全程机械化,但是山区等地形地势不良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相对落后,农机化普及不理想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提高山区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土市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04.1 km2,其中山场占据74%左右,农业耕地主要位于山场区域,在约0.78万hm2的山场中有约0.75万hm2的耕地。群山环抱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进步,上土市镇农业管理部门及农民对于农机化生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希望能够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解决山区农机化发展不理想的途径,改善农机技术在山区农业生产中落地难、应用难的困境。
1 山区乡镇的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地域广袤、幅员辽阔,地形地势的差别对于农业生产的实施影响很大,据统计,我国山地、丘陵等地形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在这些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实现连片化、规模化的难度更大,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也存在很大难度[1]。以上土市镇为例,在“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总体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带动上土市镇的农机化水平也相应提高。与2010年以前相对比,农业生产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人力、畜力劳作向半机械化及机械化方向转型,截至2021年底,全镇农机总动力19 711 kW,农机台数约1 092台,比十年前有大幅度增加;拥有农用运输车25台,各类茶叶机械215台,微耕机70台,茶叶修剪机790台,小型联合收割机4台,配套农机具110台,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农机作业面积不断增长,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明显增加,应用农业机械的能力不断加强。在对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与探索中,上土市镇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引进和推广了符合地区需求的农用机型,包括农用运输车、茶叶机械、微耕机、茶叶修剪机、小型联合收割机等。
与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相比,上土市镇的耕地集中在山地,地形多变、坡度不一,农机化发展的难度更大,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与农业发达的平原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可选机型、机械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天然劣势,要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宜山区乡镇特征的系统方案。
2 山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难点
2.1 地形地势条件制约
山区乡镇所管辖的农业生产耕地条件十分复杂,以上土市镇为例,由于耕地整体多存在一定坡度,对很多现代化轮式农机具的适用性明显降低,为减少坡度的影响,形成了大量小区域的平整耕地,受到单家独户经营方式的影响,耕地的连片性不好,独自经营造成耕地零散分散[2-3]。种植的作物品种、栽培工艺等差异性较大,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不同,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差异明显,导致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时的侧重点难以把握,农机技术推广与机械化普及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2.2 配套基础设备设施不足
配套设备设施的不理想对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首先,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多变,交通公路的建设难度更大,部分地形不良地区难以建设标准公路,导致交通条件恶劣,缺少公路造成轮式农机的进出和转移难度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的物资进出运输难度也相应增加。其次,由于生产条件较差,山区普遍缺少农业机械的售后、维修配套机构,农业机械使用一旦出现故障,常需要将农机运输到镇级甚至县级维修点进行维修,严重影响农机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最后,农业机械配套的加油站、电力、卫星基站、通信网络等覆盖不充分,平坝田地少,水利沟渠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机使用难度增加[4]。
2.3 专项帮扶资金不充分
近年来,从上土市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来看,霍山县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给予了大量政策性帮扶,支持资金也逐渐增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但山区农业发展本就落后,在基础设施、农业机械保有量等很多方面相对不足,所需农机机型多且杂,购机所需的补贴资金覆盖不全面,例如,适合山区茶叶产业的植保无人机等机型的补贴力度仍不足。
2.4 农民素质与人才配套待提升
上土市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群平均文化程度偏低,据不完全统计,上土市镇的农机使用者学历情况分布如图1所示,可见高中学历以上人群仅占14%左右,大部分农机使用者的学历层次偏低。已购置农机和想要购置农机的农民对于农机技术、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农机装备的性能难以充分发挥。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农艺技术的理解不到位,难以实现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机技术的发挥。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在上土市镇专门从事农机技术的相关人才明显不足,农机推广人员日常工作强度大、时间紧,缺少集中学习提升自身的时间;农机维修、售后服务的人员数量也明显不足。
图1 上土市镇的农机使用者学历情况分布
3 山区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 完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山区乡镇要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要加强统筹领导的力度,因地制宜地探索真正适合山地农业生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首先,要组建专业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队伍,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认清乡镇农机推广服务组织的重要作用,探讨并形成农业机械化推广方案,大力开展管理机制、推广机制、考核奖励机制创新,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确保农业机械推广相关政策落地。其次,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强农民的购机能力,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机化生产需求优化补贴方向,扩大补贴机具范围,帮助农民购置到所需农机[5]。
3.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考虑山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加强必须的道路、水利、电力、燃油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农业栽培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引进卫星定位基站、5G/4G通讯网络,帮助多种农机技术切实落地。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形成明确的规范,根据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需求,按照重要程度分步进行。同时,从农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筹管理,鼓励农民将耕地进行整合,并为整合后的耕地进行机耕道路、水渠、沟坝等建设。此外,还要协调解决农业机械维修和售后服务等不合理问题,争取建立充足且技术实力符合农业机化生产需求的规范农机维修点,并与农机销售企业及农机生产商沟通,设立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售后服务点,解决农民购机后使用与维修的难题。
3.3 鼓励并支持农机服务组织
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扶持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能够利用服务社购置的农机装备完成农机化生产的多种作业任务,在农机服务组织的技术支持下,鼓励农民对自有耕地进行托管与流转,逐渐形成规模化经营的良好趋势,并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相融合,为先进的中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创造有利条件[6]。为促进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合理化发展,应针对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大户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及资金补贴,如优先提供购机补贴资金并由农机推广部门给予农机使用及维修保养等,帮助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迅速发展壮大,并形成农机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山地乡镇农业生产的农机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7]。
3.4 加强农机培训与购机指导
重视农民技术、能力、思想认识方面的培养,通过农机培训、技术宣传等多种方式提升农民对农机化生产的认知。首先,从山区农民文化基础薄弱的角度出发,农机管理部门应根据农民的知识程度设置适宜的培训教材,并结合农民使用农机的实际需求,展开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需包含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必备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宣传农机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农民安全规范使用农机。其次,将农民的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的实施范围,与县农机学校、农机企业等合作,展开集中且全面的技能培训,实现农业机械在山区应用能力的提升[7]。
3.5 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山地地区的农业生产所需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农机推广人员要实现全面的农机推广难度很大,加之农业机械技术快速发展使农机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繁,农机推广人员很容易出现知识陈旧、落后等问题,基于此应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可以采取定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将农机推广所需的知识技能系统的传授给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建立网络化的培训平台,方便农机推广人员随时随地自学农机技术。
3.6 加强政府引导与帮扶力度
通过政府引导,利用农机部门与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农民之间的纽带关系,系统梳理真正适合山区丘陵农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装备,明确产前、产中、产后的适宜装备类型,利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技术示范区,形成技术的引领、带动与示范推广作用。同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帮助山区农业经营者降低购机压力,对于购置中大型农机的农民,政府部门还应协调银行给予购置贷款优惠政策。
4 结语
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针对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明确要求,要在2025年前实现全国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5%的目标,这对山区乡镇的农业机械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土市镇作为典型山地农业生产区,近年来已经加强了农业机械化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机服务部门加强了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农业机械普及是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未来,上土市镇还应针对山地农业的特点,进一步利用农业机械化实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播种施肥、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利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