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景半敞式视域下的“新情感人文主义”创作
——论广西网络文学作家辛夷坞的“菜品”传说

2022-08-15沈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530000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马来西亚吉隆坡43000

名作欣赏 2022年26期
关键词:辛夷言情网文

⊙沈明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 530000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马来西亚 吉隆坡 43000]

⊙李雨佳 [南宁市富宁小学,南宁 530033]

看似偏安一隅的广西文学自始至终从未被同质化的创作现实所遮蔽,南国地域中的广西网络文学不似广西传统文学一般齿背锋劲,较之浙江、广东、江苏等网络文学重镇,如此群落的聚集滥觞较晚,纵观广西网络文学的版图,尚未形成自觉地牵引与弄潮,但将细读过后的网络文本敛聚一堂时,不难发现其与众不同而优卓的南国书写、恋爱喧哗、乐性古典和野性叙述,辛夷坞,作为广西网络文学的领军人物,将注视下的粉丝经济发挥到了极致。

广西网络文学作家群体的形成是偶然而并非“引潮起波澜”的,它的生成源自不自觉地零散坠地,并没有像江苏等网络文学“发达”地区有一类引路者向前奔赴的助力,群落的形成基于散点的尝试。

广西网络文学作家辛夷坞的创作仍在继续。我们不难发现,她的确成功地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推向了商业化路径,勾勒了其作品走向“约稿——创作——改编——推广”的商业化版图,从 《致青春》到《针尖密》,辛夷坞与所属文化公司尝试着新的文学载体的宣传与推广,以微博话题互动与微信公众号更新招揽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粉丝。

从“暖伤青春文学”到古风言情初探,辛夷坞的文笔仍然停留在言情的维度。她慢热的风格影响了一批读者,起笔不落声色,故事动人心弦。我们必须承认,辛夷坞代表了“暖伤青春文学”创作的高峰,她在读者半景半敞式的注视下寻求新生,一批批新读者如“割韭菜”一般成为其作品的传说,韭菜产生裂变,会变成宜久放的土豆,进而影响其创作。在其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其网文创作的新生诉求,借之反观当下广西网络文学的创作态势,研究“菜品”传说带给她的优劣。

一、“被干扰”的网络文学:半景半敞式视域下的“新情感人文主义”创作

被注视下的网络文学,很难塑造超脱的质感。网络上的集体狂欢,决定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反客为主的粉丝经济为主导的体式,随着网络日趋完善和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沉浸在“半景半敞式创作”中难以自拔。

罗振亚教授在论及中国先锋诗潮时曾写道:“网络因为天地阔大,每个人的心态都极其自由与放松,从巫昂、轩辕轼轲、CMYPOEM、巫女琴思等笔名的运用,即可窥见一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人人都可以卸下职业抒情者的面具,像隐身人和假面人一样恣意狂欢,像排泄大小便一样随意处理生活、心理、意识和作品的关系,作品成了传播迅疾的一次性消费的流行艺术。”

质感和节奏不同。在言语世界里,语言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网络文学的语言旨在给人以感官刺激,“爽感”成了网文的创作根源。辛夷坞的暖伤网文,一定层面立足于时代精神,跟随民众诉求,符合新情感人文主义的创作指向,以人为本,以情感表达为手段,但在其创作中,处于半景半敞式视域的程度越来越高,被操纵和被引导成了她目前创作的主要桎梏。

且看一组数据。笔者作为网文创作者,创作过男频科幻末世、女频现代言情等多种风格小说,同时亦为辛夷坞的读者。截至2021 年12 月30 日,辛夷坞微博粉丝135.4 万,转评赞190 万,宣传作品的阅读数日1 万+,和其作品相关的超话帖子1329 条,共两个粉丝群,笔者所在的粉丝2 群共一千人,日发言量超900 条。微信号方面,辛夷坞签约公司北京白马时光旗下微信公众号定期连载其新作《针尖密》。

总而言之,微博、微信形成良性互动,在日益浮躁的当下有如此热度,实属不易。其此前在晋江女性原创网站创作的《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原来你还在这里》 等小说,阅读量皆突破百万,留言上万条。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辛夷坞创作的依赖性。

我们在此将网络文学场域内的半景半敞式视域框定为“作者在与粉丝互动中写作,并且采纳粉丝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存稿,或者直接写新章节,在读者的注视和参与下写作”。辛夷坞正是在这种被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文学创作的。

网络文学质地平缓,一反传统文学以输为赢的艺术创作理念,将读者的地位推向极致,充分考虑读者的意见,以此延续粉丝经济,以文本作为商品,实现接受者和创作者的双重转化。辛夷坞在微博上与读者的互动,正中“被注视”的下怀。

除了日常互动外,辛夷坞的创作团队还定期征集书评活动。她在2021 年12 月30 日发布的微博中写道:“#辛夷坞超话,今天聊得差不多了,感谢大家捧场,没有存稿的人要去写番外了!还有啊,上次的书评征集活动也即将揭晓结果。”不难看出,如果辛大说的是真话,其存稿则已经消耗殆尽,她需要征集读者的意见来进行下一步的创作。

适时回复读者书评和建议,是她被干扰的另一个场景。

微博南山可几人@辛夷坞写道:“辛大,抚生2大概多少字,其实好想看辛大直接开连载,天天催更搞得我好辛苦。”辛夷坞公开回复:“《抚生 白乌幽明》的字数和《孤暮朝夕》的字数我尽量写得差不多吧,悄悄告诉你,我确实最近也在重温第一部,不过好消息是爱做笔记的大纲星人有两万字的素材存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下面其他读者评论:“很期待了;怕不会等到猴年马月吧,快一点哦;这个人设像周瓒;我就等他变成女孩子(不过我感觉开头会虐来)。”

直观地面对读者的评论并且和读者进行互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创作。

笔者在17k 网站创作《元世界:异度空间》(末世幻想爽文,已签约)时,有读者留言“也就是元宇宙这个设定有意思,前三章故事性消解了,没有那么爽”,笔者心存疑虑许久,觉得自己完全暴露在读者的视域内,被注视着写作。和辛夷坞类同,在读者评论的言语作用下,网络作家面对话语质疑则会做出应激反应。要么,辗转反侧坚持自我,要么尊重读者修改内容。

因此,辛夷坞目前的创作即使已逃出网文网站的连载方式,采用与图书公司签约、微信网上连载的途径,但仍然难逃窠臼,仍然处于半景半敞式视域下,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读者的主观性干扰,为了“菜品”读者们的审美期待,不得已在干扰中创作。

二、“菜品”传说:言情好手堆砌的文字王国

网文受众者被定义为“粉丝”而非纯粹传统文学的“读者”,网文打破传统文学“耐住寂寞”的小众姿态,以“粉丝经济”为前提,顺水推舟地将“韭菜”推向巅峰。对于辛夷坞而言,她从创作伊始便陷入了这个现实的伪命题中。

能不能当作家?能不能做读者?能做什么样的作家?能当什么样的读者?这几个问题同样需要放置在网络文学这个特殊的文学场域中来考察。

丧失老读者,被新读者取代,无法完成代际传递,终究形成代际割裂,从《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到《针尖密》,文笔依然稳健,但仍然难逃旧叙,且看其文字的变化:

9 月10 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

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抬头用手背擦汗的时候,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阳光让她眼前短暂地一黑。她用手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郑微站在唯一可以遮阴的大树下,一边用手扇风,一边打量着这个她即将要战斗和生活四年的地方。她所在的位置是一条长长的校园林荫道,道路的两边是她叫不出名的亚热带树木,可以想象黄昏的时候散步在这样一条道路上应该是比较有意境的事情,然而现在整条路的人行道上基本被熙熙攘攘的人和大大小小的桌子挤了个水泄不通。

——节选自《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下午四点半,正是菜市场刚从冷清的午后逐渐苏醒过来的时候。江海树下车后迫不及待地舒展着僵硬的肢体,深吸了口新鲜空气。八月热浪蒸腾下,一股混杂着鸡鸭粪便、肉类腥臊、腐烂菜叶、新鲜出炉的烧卤和香烟臭汗的气味瞬间填满了他的肺叶。他正好站在一处下水道栅格的上方,雪白的球鞋旁是一滩颜色可疑的汁液,身旁有好几个流动摊点,拎着藤篮的老妇人用陌生的南方口音招呼着他:“小伙子,土鸡蛋要不要呀?”

——节选自《针尖密》

从2007 年到2019 年,十几年的跨度,辛夷坞仍然是依照自己旧式叙述手法,以南国的街景、校园风光、民间生活为切入点,慢慢引到情爱叙事上,没有丝毫突破的意思,叙事手段亦无创新。作为老读者的笔者模仿过辛大的创作,但十几年过去,创作水准仍然停留在过去,并无眼前一亮之感。

《抚生·孤暮朝夕》,是她古代言情、仙侠传说作品的尝试之作。为了顺应读者要求,辛夷坞在短时间内放弃现代言情书写,转而写作《抚生》系列的古言仙侠作品,看似为一种新鲜的尝试,实则是网文中言语故事层面的复调,虽与同为广西网络文学作家的海青拿天鹅形成呼应,但其作品总有着青春文学的感伤,并未形成同为广西网文作家独特的古言仙侠风格。

辛夷坞曾经说过,她的网文创作缘起于自己喜欢的作者断更,作品风格开端亦是人云亦云的模仿,好在通过不断的试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风格已成传说。传说即为过去,不算成功的递归。反而形成了“割韭菜”“存土豆”的局面。辛夷坞这般言情书写的好手,应该更加直面现实创作,依托老粉丝,促进双向成长。

三、进阶之痛:从“暖伤”到“成熟”的写作转向

2013 年,辛夷坞以500 万版税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8 位。伴随着巨大收益的同时,作家本身需要注意自己的进阶之路,徘徊并不是好事。

将整个广西网络文学群体置放在21 世纪中国网络文学的场域内,具备可行性。广西著名作家林白曾说过,说方言的她完全被普通话写作所吞噬。广西作家较之于其他地区的作家,交错驳杂的方言类型成了他们写作的绊脚石,消化普通话,成为普通话写作者,广西作家要比其他地区的作家多走一段路,但这种天然的语言灵性优势,使得网络文学作家们的意识上升到了一个普通话写作的历史自觉性高度。

由于地域发展和语言方面的压力,广西文学起步晚,广西网络文学的起步也相对较晚。因此,广西网络文学作家们基本在早期遵循着模仿的“随波”状态,通俗而言,就是别人写什么我就写什么,我看过的、我喜欢的、能火的,我都写。

循着“随波”的婴儿学步,后现代语境的介入和网络文学商业化背景的加持,以辛夷坞为首的广西网络作家们开始和大环境接轨,努力融入文化产业多边版图,拓宽了广西网络文学的视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以南国叙事、暖伤言情、古典乐性和野性叙述为表征,在半景半敞式主义的注视下进行着各自领域的“突围”。

从嫁接移植到自我救赎,转眼间流转到21 世纪20 年代,那批“80 后”的网络文学作家们纷纷迈入自己人生的“40”阶段,作品也迈入尴尬的“不惑”期。无法剥离同质化的创作语境需要广西网络文学作家寻找新的出路。人生经历的嬗变,财富地位的加持,他们还能够保持初心么?抑或是原地旋转?

因此,产生优卓的网络文学作品,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图景,以时代背景为基点,拓宽创作视野是必然趋势。

辛夷坞的创作势必要从“暖伤”走向“成熟”。《原来你还在这里》的失败改编,恰恰证明了类型化作品的失败。作为一个处在不惑之年的作家,成熟表现在一个四十岁作家对于世界的思考,局隅于千篇一律的言情现状,容易引发丧失读者群的连锁反应。

紧跟时代大潮,书写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其创作转向的途径。作家需要思考,特别是如辛夷坞这般出色的言情网络作家。

白烨认为:“写作的问题、技术的问题都是表面现象,根本问题在于观念,也就是说,对于网络文学的认识不能只盯住网络或者只盯住文学,无论是网络还是文学,其立足点与出发点都在于人民这个根本。网络文学的要务显然就是要进一步解决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好不好的问题,依然要以为人民作为基本的坐标来衡量自我和要求自己。”我们不能否定辛夷坞创作的人民性,但人民性的维度海纳百川,紧紧咬住人类情感痛处一成不变地续写言情网文,不利于作家走向成熟。

正如安徽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周志雄所说:“优秀的网络文学作者一定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开阔的文学视野,热爱人民、热爱时代、热爱生活,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身处半景半敞式视域下的创作无可厚非,当下的网文环境改革也无法一蹴而就,但自我要求,不断创新,实现从类型化到新作品的创新,是辛夷坞打破“菜品”传说,更适应时代节奏的办法。

传承时代精神,紧跟时代节奏,书写新情感人文主义的作品与当下疫情防控、国家进步的脉络并不冲突,谋求新生才能如期完成迭代,走向成熟才能笼络更多的读者,从而使自己蜕变成不输于传统作家的网络文学作家。这是辛夷坞要思考的途径。

① 罗振亚:《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2页。

② 白烨:《网络文学的人民性特质》,《文艺报》2020年10月26日,第7页。

③ 周志雄:《2020年度网络文学理论观察》,《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第2期,第2页。

猜你喜欢

辛夷言情网文
你好,我叫乌鸫
“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辛夷坞里辛夷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写给失踪者的信》获言情作协大奖
读者来信
《独家星劫》首发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