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综艺真人秀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探究
——以《德云斗笑社》为例

2022-08-15原天一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2249

名作欣赏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综艺受众文本

⊙原天一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2249]

“讲好中国故事”关系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形象,决定着国际社会如何认知中国,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大众文化传播重要媒介形态的综艺节目,对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助推作用越来越强大,因而综艺节目被作为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同时,作为一种内容文本,“讲好中国故事”又必须以受众愿意接受的“好故事”为载体才能具有吸引力。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正是通过读者对文本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解读,作品才能发挥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而只有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关注受众的文本接受行 为才能讲出“好故事”。秉承“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要使命,2020 年在腾讯视频平台播出的《德云斗笑社》通过“相声”这一切入口发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曲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以丰富幽默的节目内容和热闹欢快的节目氛围吸引大量观众,引起很多大学生关注和好评。应该说,这一真人秀节目可谓是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通过电视综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典范。

一、传播文本:作为“讲好中国故事”样本的“德云斗笑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位媒体工作者,每一部影视作品,也是电视综艺节目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增长。其中,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是主要类型。如《汉字英雄》(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共同打造,2013 年),《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中央电视台2017 年)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成为现象级讨论话题。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中餐厅》更是达到一个高峰。可见,讲好中国故事已然成为综艺节目所遵循的一个准则。这类文化综艺节目顺应时代潮流,迎合观众需求,同时唤醒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喜爱,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养和提高国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举措。而2020 年由腾讯出品的《德云斗笑社》可谓是以相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类综艺的一次重大突破,原因在于古老的相声与时下最流行的真人秀相结合、传统与潮流相碰撞,成功地将相声背后的时代魅力展现出来。加之通过游戏环节和竞演环节,越来越多的相声演员成功出圈,获得观众的喜爱。就节目阵容和内容来说,《德云斗笑社》由十一位青年相声演员和郭德纲及于谦两位共同担任主要嘉宾,通过十期的末尾淘汰赛最终竞选出“德云新一哥”,且每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设置游戏,根据游戏结果重新组队,为观众带来相声表演。相较而言,在如今以网络为媒介播出的《德云斗笑社》之前,以电视为媒介的《相声有新人》也是与之类似的以相声为主题的综艺真人秀节目,但无论在口碑还是收视率方面都与之相去甚远。具体表现在数据方面,《德云都笑社》豆瓣评分高达8.2,全网短视频平台节目话题内播放量多达30 亿,全网热搜249 次,“说学逗唱的哥哥”贡献80%Top5 热搜,主话题#德云斗笑社#阅读量达53.6 亿,衍生相关话题阅读量总和达55 亿。换言之,该节目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潮流,将曲艺文化与现代娱乐巧妙融合,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将流量引到相声这门艺术上,让更多国人感受和关注到相声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并深深喜爱,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以及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二、双重满足:作为期待视域的“德云斗笑社”节目演绎

在接受美学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看来,期待视域是指受众在理解或接受文本之前由于受以往阅读经验、思维方式、文化程度、心理认知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定向性的心理期待,而期待视域可分为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所谓定向期待指受众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定式影响,如果这种期待不能满足受众会形成失望情绪。创新期待则主要指涉受众在文本接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主观能动性,即受众在阅读过程中会根据文本的创新程度而积极调整自身的原有期待并获得更愉悦的审美体验。对于综艺真人秀《德云斗笑社》这一节目创作而言,一方面要做到满足受众的定向期待视域,也就是节目本身会让受众感受“笑”的感觉,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创新来满足受众的创新期待以带给受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新媒介环境中媒介技术的特点呈碎片化和个性化,网络时代的文化消费也呈现“短、平、快”的新特点。《德云斗笑社》的节目内容安排完全满足受众的期待视域,给足了受众自主的选择性。总体来看,《德云斗笑社》的十期节目每期节目都围绕全新主题开展游戏,并围绕这个主题在每期的最后进行相声表演,其中包括德云团建、穿越救父、郭德纲招婿等大众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每一期展现完全不一样的内容并且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让受众可以自由无障碍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观看,很好地适应了受众个性化的定向期待心理。但是每期的前两分钟都创造性地用类似评书的形式对前后内容进行简单的衔接和总结,不会让每期的内容很突兀。相较而言,传统时代的一段完整相声表演一般时长为四十分钟甚至六十分钟,此节目中的每一段相声表演则被削减到十五分钟左右。同时,针对德云社相声狂热粉丝也有《相声全记录》这样的《德云斗笑社》的衍生节目,它提供每对相声演员的完整版相声表演,其中没有任何游戏环节,只是此期的相声表演。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有关衍生节目,如《德云下班后》主要是关于师兄弟们吃饭聊天等节目录制之后的状态,《德云营业中》是额外的任务完成过程,还有各种花絮,如《吃了个大褂》即为整个系列访谈。加之还有“说学逗唱的哥哥们”不定期空降直播。总之,各式各样丰富的衍生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观看需求,提供多种选择,充分尊重受众的自主性。不得不承认,《德云斗笑社》中的表演技巧、相声内涵都呈碎片化特性,也是对传统固有的相声内容进行创新,而在相声中加入潮流元素如抖音神曲、蹦迪,还有《无价之姐》的舞蹈,更是满足受众创新期待的重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德云斗笑社》中的节目内容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娱乐中普及有关传统曲艺和风俗的小知识。相声本身是语言的艺术,是中国的脱口秀,而在相声加综艺的这一节目样态中,相声演员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并在随意交谈中承载着中国古老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比如“撩地”“粘子”“敲托”这些独有的相声词汇在节目中都会以“小贴士”的形式出现在屏幕的左下方,精练地解释这些词汇的内涵。同时在相声表演的过程中,郭德纲和于谦也会对相声演员进行专业点评,以便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相声的了解,无形中推动相声艺术的发展。毋庸置疑,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其自身就是最丰富的“中国故事”。不仅如此,节目中还有《画扇面》《大西厢》《探清水河》等曲目的演唱,“拉洋片”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现,原汁原味的相声舞台的搭建、弟子对师父毕恭毕敬的态度、严格按照辈分大小选座等都在诉说着有关“长幼尊卑”的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的曲艺文化,所有这些都在满足着受众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心理,让他们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

三、召唤结构:作为互动关系文本的“德云斗笑社”

召唤结构由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文本的召唤结构》中第一次提出。伊瑟尔认为召唤结构指文本中的空白与不确定性,而读者对文本空白的解读过程是传受双方对话的过程,也是受众把个人体验融入作品并获取独特审美经验与享受的一种过程。召唤结构是文本的一种基本结构,属于美感产生的前提条件,综艺真人秀节目同样需要召唤结构,精心创作表演情节是其吸引受众主动参与解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精美的“服化道”和演技进行配合则会让受众更“乐意参与”。

作为加入时下最流行真人秀元素的相声综艺,《德云斗笑社》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真实性的强烈探索,也呼应了观众对于相声演员在台下真实一面的需求及理解。一方面,此节目中展现相声演员们毫不保留、全身心在节目中投入的各个环节,以及在游戏环节中他们互不相让拼尽全力去获得优先选择搭档的权利,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另一方面,该节目也记录了演员们在备赛阶段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艰难的创作过程,例如,挤在一个房间里通宵创作剧本,在上场前的紧张焦灼情绪等,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共情心理。此外节目中还展现相声演员们在面对师父郭德纲时的惶恐和恭敬,正所谓是“台上没大小,台下立规矩”。其中第一期的开头是每个相声演员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一个房间单独接受师父的采访。秦霄贤一坐下就紧张得哆嗦,师父指着他脖子上戴着的银色链子说:“这玩意能对颈椎有帮助吗?”他一听慌忙准备摘下来。栾云平看到师父后马上说:“早知道您在这儿我就不带扇子了。”说着马上把扇子放在桌子上,孟鹤堂穿着拖鞋走进来也马上表现出懊悔和歉意。这些都是观众所想看到的相声演员与在台上生龙活虎完全不一样的一面。他们在师父面前毕恭毕敬,甚至很“怂”,这正是观众所追求的真实感,也使观众留有空白与不确定性,形成想象空间。

相较近年来《创造营2020》《青春有你》《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等“团综”类节目的爆火,《德云斗笑社》也算是属于“德云社”集体的一个团综。这类节目抓住观众热切参与的心理,邀请性格迥异的嘉宾同台竞技,最后通过观众投票成团出道,受众完全卷入其中,享受着在众多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选手们之中像“皇帝选妃”一样精心挑选,细细斟酌最终pick 到自己最为满意爱豆的满足感,津津有味地捕捉着他们之间相处时的矛盾或者神仙友情,这都让观众有深度参与感。而《德云斗笑社》中的十位相声演员极具个性、各有所长却又其乐融融地组成了一个温暖大家庭:他们之间既毫不忌讳地互怼打闹,师兄弟之间深厚真诚的情谊又展露无遗。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真实而又独特的相处模式和轻松欢快的节目气氛才吸引了大批观众。更具互动效果的是,受众还可以通过在微博上给自己喜欢的相声演员助力让其获得片尾彩蛋的录制机会,这赋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同时受众也沉浸在自己磕的cp 中无法自拔,比如“堂良cp”“儿徒爱徒之争”等。因此,在此类节目中演员与观众的充分互动和师兄弟之间展现的真实相处模式都形成了有效的文本召唤结构,牢牢抓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四、结语

“相声”乃“相貌”之“相”,“声音”之“声”。因自身的艺术性,相声与“视”“听”媒介的关涉度极高,其艺术创作与传播的相关问题也与传媒密切相关。单从技术媒介角度看,相声艺术已经经历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的艺术再现,而传播媒介对相声艺术的转化力和影响力也很强。正像接受美学所提倡导的“一种文本是否被接受不仅受到文本本身属性的制约,还要受到读者的制约”。超越传统剧场时空的限制,新媒体环境下的相声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德云斗笑社》更是在相声和新媒体的结合中为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巨大效用,累积了将相声进行媒介转化的丰富实践,使受众成为用户且越来越相互影响和相互成就。作为综艺真人秀节目的《德云斗笑社》是受众与演艺人员沟通的媒介,从受众的反馈来看,受众与演艺人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意义空间。从接受美学的视域来说,受众在观看和解读文本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再创造,进一步丰富了《德云斗笑社》 的内容,从而使得《德云斗笑社》的传播效果得以提升。

毫无疑问,《德云斗笑社》这档以相声为核心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结合新媒介特点、力求满足受众心理需求,颇具创新性和历史性。然而也不难发现《德云斗笑社》的第一季仍然有许多不足和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德云斗笑社》在传播相声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依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奉献。因为《德云斗笑社》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喜爱相声,在发挥传承传统文化作用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以浓厚的家国“大情怀”,传播中国式幽默的表演方式,让相声艺术焕发全新活力。而这些努力正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相声与喜剧综艺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和服务受众、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力探索。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影响力更大更广泛的综艺节目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不失为一种锦囊妙计,原因在于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互联网跨屏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最具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未来的中国综艺节目要以用户的接受为导向,与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多注重内容品质的创新,同时将社会效益与传播价值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赢。一句话,“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世界新秩序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综艺节目重任在肩、行将致远。

① 邹琳、李政:《文化类综艺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探索与范式重塑——以〈时尚大师〉第二季为例》,《中国电视》,2020第7期。

② 马宁宇:《新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期。

③ 果然:《新媒介环境中相声艺术的传播——以〈相声有新人〉节目为例》,《新闻传播》2019年第13期。

④ 陈寅:《融媒时代电视喜剧综艺的垂直精分与创新表达——以〈相声有新人〉为例》,《青年记者》2019年第3期。

⑤ 孟鹿:《相声类喜剧综艺的创新探索——以《相声有新人》为例》,《出版广角》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综艺受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