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赣南三整』看朱德与陈毅的坚强党性

2022-08-15曹春荣

党史文苑 2022年7期
关键词:世界观陈毅朱德

□曹春荣

“赣南三整”是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身处内外交困、生死存亡之际开展的重大改革。朱德、陈毅作为部队的主要领导,以坚强的党性要求自己、影响官兵,使改革收到良好效果。正是因为有一批党性坚强的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党组织存在,这支部队才能绝处逢生、转败为胜。在全党持续进行党性教育的当下,重温这段历史中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性表现,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朱德、陈毅在“赣南三整”中表现出坚定的理想、必胜的信念以及勇敢的担当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求得全人类解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党的任务首先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共产党员的党性,首要的就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而矢志不移、奋斗不息。朱德、陈毅此时的党性表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必胜的信念,以及勇敢的担当。

当南昌起义军潮汕失利,又不得不弃守三河坝之时,朱德挺身而出收拾残局。他向起义军余部如实介绍了起义军失利与面临的危险情况后,毅然表示:“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我是共产党员”,朱德申明自己是个共产主义者,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一分子,要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亦即党的利益奋斗。“有责任”“有决心”“有信心”“把革命干到底”,这一声声铿锵之音,极其鲜明、充分有力地展现了朱德的理想与信念之坚定、党性之坚强。同样在危难时刻,在师、团级政工干部中唯一留下不走的第七十三团指导员陈毅,坚决拥护朱德带领部队继续斗争,积极协助朱德做部队指战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表现了他的坚强党性。

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 来人艰难进入江西后,出现了更糟的情况。一则不少官兵对局势悲观失望;二则时至深秋,官兵衣衫单薄,病员增多,以致到了安远天心圩时,部队只剩1000来人。朱德和陈毅及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商量后,在天心圩场外河滩上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朱德动情地对与会者说,大革命失败了,革命的旗帜不能丢,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1927年中国革命等于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 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是黑暗是暂时的,到1917 年革命终于成功了。”只要坚持斗争下去,中国也会有个“1917 年”。他还说,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朱德掷地有声、激荡人心的话语,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并取得胜利的光明前景。陈毅对朱德的讲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他讲了两条政治纲领,就是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以及革命必须自愿。“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做些发挥工作。”朱德不只是在干部会上那么一说,而是不论行军还是打仗,他都和士兵们在一起走(有马不骑),见人就谈,谈革命前途,谈继续革命的方法。他的坚定执着,使大家深受鼓舞。

陈毅也以实际行动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并和一些消极动摇的人作不调和的斗争。林彪曾领着几个连长劝陈毅离开队伍,保全自己。陈毅明确表示他不走,他说:“现在我们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土豪劣绅怕我们。离开了队伍没了枪,土豪劣绅就杀我们。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朱德、陈毅以对共产党人理想与信念的坚守,造成强大的革命气场,感动了部队官兵,让大家燃起希望之火。虽然在天心圩整顿中,大约走了300 多名意志不坚定的官兵,但留下来的更加坚定了,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批重要骨干。朱德、陈毅也真正掌握了这支部队,并成功带领部队渡过最艰难的阶段,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朱德、陈毅在理想信念上的党性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斗争经验打底的。朱德出身于旧军人,在旧军队他虽有爱国心救国志,但无法遂愿。当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又受到共产党人的引导后,才明白要救国救民于水火中,必须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此,他找过陈独秀要求入党,受到冷遇后又远涉重洋,终于在1922年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在异国他乡了却心愿。从此,他更自觉学习革命理论,注重党性修养,从事党的政治、军事斗争。陈毅也是从一个热血青年,经由残酷的现实教训,而入团入党的。他虽然“觉悟得比较迟,但一经觉悟就坚决干”,1923年冬成为职业革命家。此后,他听从党的安排,满腔热血地投入学运、兵运和反帝等工作,经受斗争的严峻考验,党性得到锤炼。

二、朱德、陈毅在“赣南三整”中展示出高尚的品格

品格原指人的品性,对于阶级来说,就是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反映。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便是共产党员的党性。作为党性表征之一的党员品格,大致表现为:襟怀坦白,忠心耿耿,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顾全大局,一切从全党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无所畏惧,勇于牺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怕困难,一心革命;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朱德、陈毅此时的党性,还表现在其高尚的品格上。

部队到达信丰境内时,已减员到只剩800多人,不得不短暂休整。然而,久困饥寒中的少数士兵竟去饭馆白吃白喝,用手榴弹“当”钱花,还有士兵抢当铺。朱德让陈毅紧急处理。陈毅下令紧急集合,带领部队跑步进山,然后发出整队口令。只见朱德应声跑到排头兵位置,肃然立正,王尔琢跟上站第二名,800多官兵迅速列队完毕。陈与朱、王紧急研究后,当场宣布此次哄抢当铺及吃霸王餐的危害,对当事者予以严肃处理。陈毅还向大家讲述了这支由党领导的铁军的革命宗旨和光荣传统,要求以朱德为榜样,做到目光远大,意志坚定,自觉为革命成功而斗争。这一场思想政治大课收到很好效果,官兵们自发喊出“拥护朱军长”“跟朱军长干革命”的口号,参与哄抢的士兵也把抢来的东西交了出来。朱德、陈毅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党的利益、党的政策纪律的坚定性等高尚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余整编旧址

1927年10月底,朱德、陈毅率部开进大余县城,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对部队进行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组织上,出于同湘赣一带的滇军搞好统一战线关系并利于隐蔽,他们决定暂时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下辖3 个支队,计7 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1 个 特 务连;朱德化名王楷(由其字玉阶演化而来)任纵队队长,陈毅任纵队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另外,对部队更重要的整编是由陈毅主持的整顿党、团组织,成立党支部,选派一些优秀党员去连队担任指导员,以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部队经此整编,面貌焕然一新,官兵虽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朱德、陈毅脚踏实地、独立思考、不怕困难、一心革命的崇高品格,又一次在斗争中得以彰显,并发挥重要作用。

南昌起义军余部的上堡整训,是朱德、陈毅抓住湘粤军阀重开战端、无暇他顾之机,在赣湘边的崇义上堡进行的。这里系山区,时令届初寒。整训内容,首为纪律整顿,规定募款和缴获物全部归公;次为开展政治宣传,组织部队打土豪、分财物,同时向群众作革命动员和社会调查,帮助群众劳动。整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军事训练。朱德为此先给驻守崇义、上堡一带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去信,要这个滇军旧识“沓起眼皮,把上犹借他练兵三个月,他保证练一团人,就可以打败蒋介石”。整训中,起义军隔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天天上,突出新战术问题,即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亦即游击作战,以及相应的战斗队形变化等。通过上堡整训,起义军开始了由城市到山区、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转变,从而能在接下来的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和中央苏区的开辟斗争中如鱼得水、无往不胜。在上堡整训中,朱德、陈毅更加突出地展现了实事求是、办老实事、独立思考、敢闯新路,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维护党的纪律与群众利益的优秀品格。

三、朱德、陈毅在“赣南三整”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朱德、陈毅此时的党性,还表现在世界观上,而且归根结底是由他们的世界观决定的。朱德、陈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起,就自觉地服膺马克思主义,自觉地为无产阶级利益奋斗终生,从而较快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亦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或叫宇宙观)。这个世界观是辩证法唯物论,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这是无产阶级借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唯一可凭的科学方法。其意义诚如毛泽东所说:“如果辩证法唯物论被中国无产阶级、共产党、及一切愿意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们之广大革命分子所采取的话,那末,他们就得到了一种最正确和最革命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他们就能够正确地了解革命运动的发展变化,提出革命的任务,团结自己和同盟者的队伍,战胜反动的理论,采取正确的行动,避免工作的错误,达到解放中国与改造中国的目的。”毛泽东的这番论断,在朱德、陈毅领导“赣南三整”的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

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亦即人民的立场、党的立场,去思考权衡起义军失利后的出路,担负起挽救、保留这支队伍,也就是保留革命种子的重担,而不是只顾自己的生死荣辱,弃一众官兵而去。他们也才能平等待人,身先士卒,关心革命同志,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功带领这支部队走出困境绝境,走向新生,走向胜利。

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在顺利时看到危机,在失败时找到崛起的机会,在强敌面前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因而,他们能防止片面化绝对化看问题,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增强部队官兵的革命信心与斗志,不断朝既定目标前进。

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能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纯正、高调行事。在强敌面前,为了隐蔽,为了统战需要,部队可以改变番号、旗帜,朱德可以化名,但部队的性质、任务不变,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变。当形势发生变化且利于我时,外在形式的东西又可以变动。部队从大规模的运动战、阵地战向小规模的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转变,也正是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朱德曾总结道,三河坝失败后,起义军开始被迫上山,被迫进行游击战争。“这有一个好处,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不是采取过去占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战术也变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方向正确,革命力量就能存在,而且还能得到发展。”朱德的话,不仅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而且表现了他对“赣南三整”的充分肯定。

因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他们能创造条件,促进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转化。在上堡整训时,为解决部队缺衣少食、缺医少药,以及枪支弹药无法补给的困难,朱德与陈毅商量后,写信给在滇军的旧友、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希望同他们合作。范石生曾有许多革命经历,与蒋介石矛盾很深,他也在寻找盟友,曾派人秘密寻访朱部。两人一拍即合。朱德在坚持所部的独立性、机动性前提下,与范石生达成统一战线。朱德后来回忆:“这样,我们的兵员、枪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这些对于我们以后的斗争,都起了很大作用。”假使不是朱德下了这着妙棋,起义军余部是很难摆脱困境的。

总而言之,朱德、陈毅在“赣南三整”中的党性表现熠熠生辉、可圈可点,撑起了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更挽救了南昌起义军余部,为中国革命保留了壮实的种子,也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军事建设和革命战争提供了许多新鲜经验,成为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同时丰富了人民战争的理论。

崇义县上堡整训旧址

猜你喜欢

世界观陈毅朱德
卖梦店
智能化的“世界观”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