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类古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研究
——以舟山观音圣坛内装修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例

2022-08-13简齐超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斗拱木制彩绘

简齐超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工程师

吴 龙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范淼芳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工程师

1 佛教的起源和对华夏民族的意义

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核心之一,与儒道两家,逐渐凝聚成华夏文明不断延续的基因。每个中华大地(古以中原为主)所成长的人,在自身文化潜意识里,就存在着儒释道的本源性,就如西方人生来就有“主”一样。这种本源性,不仅让文化得以延续,也侧面反应了其独特的哲学体系。中国佛教史始于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对我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意义较为重大。本文以舟山观音圣坛全过程技术管理为案例依据进行总结归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探讨,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2 设计理念

2.1 项目整体外部空间布局

普陀山观音法界位于东海之滨,浙江省舟山群岛朱家尖白山山麓,规划面积为2 500 亩,总建筑体量约28 万m2。

作为观音法界的建筑地标和文化地标,观音圣坛拥有佛教界三大唯一。它是世界上唯一以观音为原型的佛教建筑,又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体量的佛教文化综合项目、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四众弟子教化基地,以及将佛教造像原型作为建筑形态意向的佛教建筑。

观音圣坛(图1)整体为“一主两从”品字形建筑群,总建筑面积61 900 m2主体地上10 层,地下局部1 层,建筑高度91.9 m。通过建筑、园林、文物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佛教文化内涵及文化审美;又与普陀山隔海相望,空间格局精美。

图1 观音法界项目外立面夜景图

2.2 外部设计结构

观音圣坛,形态恰如毗卢观音,结跏跌坐于多层莲座之上,体现着“圣坛即观音”的理念,其外立面主要分为4大系统,背光、莲瓣、柱廊和毗卢帽。

2.3 内部设计结构

观音圣坛中庭创新型的采用须弥山的设计思路,体现“观音纳须弥”的精神本质,内部“须弥山”结构,高23.7 米,跨度60 米,剖面曲率有29 种,镂空网格15 种。圣坛室内整体为超大、超高、异形空间,大量运用传统木结构,精雕漆器、铜雕等传统工艺,并充分结合四周GRG 莲花瓣、灯光等现代材料与技术,充分体现项目文化内涵,向大众讲述展示大爱无疆的品性,大慈大悲的善性和救苦救难的德行的故事。

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3.1 BIM 三维建模

3.1.1 虚拟拼接、模拟碰撞

观音圣坛内部顶面、墙面佛教类设计图样及造型外观大量借鉴古代多朝代佛教类建筑工艺外观,为了更好地使中国古代佛教类古建筑的独特造型外观与现代电气化设备设施契合,现场采用BIM点云数据进行放样建模[1]。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进行建筑基层与完成面复原,模拟现场机电管线碰撞,提前对机电管线与完成面存在冲突部位进行预判并做出设计调整,提升后期施工效率。

3.1.2 效果营造、灯光渲染

三维模型及碰撞试验完成,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效果图的产生会给业主对于施工完成面观感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使现场施工完成效果与渲染效果图尽可能一致,避免造成实际完成与效果图差距过大,现场在施工前期,利用3DMAX 导入模型,利用vray全局照明,渲染材质抗锯齿及vray 灯光与材质的综合运用[2]。前后对现场灯光光源布置、面层材质渲染进行了大量的比对和选择,以期达到施工面层与光源呈现效果与实际一致,真正做到将虚拟带进现实。

3.2 可视化交底系统

现场涉及木制构件传统榫卯结构拼接技术较多,为更全面直观的体现斗拱、澡井等木制构件的连接咬合关系,现场采用三维可视化交底技术,与传统纸质交底相比,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可以明显提升交底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使施工工艺更直观的体现出来,将运用BIM技术建立的模型转化为可三维浏览的文件,通过模型将现场施工区域难点进行逐一拆解,制作成为可视化交底内容,并结合文字说明、图片等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3]。

3.3 施工工期合理排布

3.3.1 施工组织保障

在项目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当由具备佛教建筑古建类施工经验的相关人员组成,从而保障施工的工期目标。并且在施工之前,统筹好施工中必须的人力、材料和设备。施工之前,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需要落实到位,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与项目各参与方的沟通协调,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施工顺利进行[4]。

3.3.2 施工队伍的选择

建筑项目施工建设应该组建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尽量选用针对佛教类或古建类相关施工经验丰富的队伍,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于管理人员或建设、设计单位的相关佛教设计意图能够第一时间理解并落地执行,节省沟通时间,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

3.3.3 材料的供应保证措施

针对佛教类项目的特殊构件材料的选样和加工周期需综合考虑,多样对比。进场后,项目物资部采购人员到各种材料的生产地进行施工调查,摸清材料的质量情况,生产能力、运输供应能力等。

根据项目工程总进度计划,物资采购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前编制各种主辅材料的供应计划,确保现场材料可到场即使用,现场工人无窝工现象发生。

3.3.4 合理详细的进度计划排布

编制合理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依据工期安排,建立目标工期计划,对重点影响本工程进度的关键线路进行控制,针对现场重难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将总体施工进度计划逐层分解到月、旬、周计划当中,及时组织计划完成情况复盘,依据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总进度计划,保证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为项目按期交付做好相关工作。

3.4 样板施工

3.4.1 1:1 样板施工

因项目的特殊性,现场涉及古建类佛教纹饰纹样繁多,各个佛殿风格不一,前期需寻找参考文献或佛教文化建筑很多,跨民族、跨国际的异族文化风格都需要深入地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保证纹样深化的路线不偏移,从而确保纹样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场采用1:1 进行精准样板制作,纹饰图案确认无误后再全面开展施工,避免因佛教类建筑纹饰纹样选择错误造成文化冲突。

3.4.2 木制构件承重和抗震分析

内部装饰装修涉及有大量的超大、超高、异形空间,大量运用有传统榫卯木质结构,如6 层东佛殿斗拱藻井、佛龛挂落等。艺术造型复杂,工艺精度要求高,现场施工要认真考虑木质结构耐久度及相关受力抗震分析,以此满足相关使用要求。

无损检测是勘察木制构件内部残损状况的常用方法,由于其对构件损伤较小,且适合现场操作,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木结构或木构件的损伤勘查中。现场样板施工阶段采用无损检测手段预测澡井等木制构件的耐久度和抗弯性能试验,通过测点位置、测点数量对相关系数的影响,以及多参数时预测模型的最优自变量组合,以此来确认藻井等大型木制构件耐久度及受力是否满足相关木制构件规定的年限使用要求[5]。

3.5 安装构件后场加工

3.5.1 构件精细度把控

因佛教类建筑特色墙面及顶面完成面会出现大量的壁画彩绘,并且壁画彩绘在施工过程中的要求是无尘化人工手绘方式。

为避免在前期构件安装过程中因构件精细度问题而产生现场二次深化加工,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因此在壁画施工环节前需进行进行全面清洁,使项目管理成本增加,且在生态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材料现场二次加工深化明显与国家大政方针相违背。为更好的体现出现场相关装修构件的精准度,减小现场二次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现场将BIM点云扫描数据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并将模型下单尺寸与现场实际相关尺寸进行二次复合,提高材料下单精准度,避免现场二次深化加工,造成环境污染。

3.5.2 木制材料防腐及防火规格要求

木制构件的防腐及防火直接关系到木制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现场木材防火等级经处理需满足A 级防火要求,因项目地处海边,加之南方湿气较重,海风中水分和盐分较高,木质的东西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木制结构的腐烂、破坏,现场在木制构件的选取上采用选择木材防腐效果较好的丙环唑、防霉抑菌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和杀虫活性较高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为主成分,采用助剂添加和乳化技术制备水基化有机型防腐防虫微乳剂,通过稳定性测试、有效成分抗流失性能测试、室内抑菌活性测试、室内防腐性能测试以及野外埋地测试等评价微乳剂的性能和防腐防虫效果。

经过检测该成分低毒,性能稳定,有效成分在木材中固着率高[6]。因而它具有良好的防腐和防白蚁效果,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所处环境需求灵活调节有效成分配比。

3.6 现场涉及相关技术

3.6.1 木制斗拱连接技术

佛教类古建特色及精髓就在于木制结构构件,优点在于拆装便捷,无需任何钉固,利用木制构件端头的不同造型勾结而产生的榫卯结构。其中斗拱的形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代名词,大到宫殿,小到宅院,都离不开斗拱的存在。斗是斗形垫木块,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还讲究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7]。斗拱结构具有造型巧妙,抗震耐久性良好等特点,使得斗拱连接技术得以延续千年。

3.6.2 GRG 莲花瓣拼接技术

在佛教类文化建筑中,莲花花瓣造型应用较多,寓意和莲花一样,象征着圣洁和清净,例如我们熟知的观音莲座,它代表着佛界一尘不染,若是一对莲蓬就寓意着并蒂同心。此外,莲花花瓣环绕着莲蓬,莲花精细美丽,莲蓬质朴厚重,完美的展现出佛教造像所追求的那种典型美和庄严美的结合。

现场GRG 莲花瓣为单瓣曲面,多瓣围合成圆,为了保证现场莲花瓣拼接施工接缝顺直度一致,GRG 莲花瓣背部采用可调节螺栓钢架基层,减小因现场基层钢架施工产生的累积误差,避免钢架基层返工,施工简便快捷,提升施工效率,保证GRG 莲花瓣围合美观度。

3.6.3 现场彩绘以及壁画树脂面层覆膜技术

古建彩绘从宏观上来看是古时人们对于当时政治、宗教、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古建筑上特有的装饰艺术,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更直接的作用是当时人们对于木质结构的一种保护,防止木制结构因风、雨、蚁、虫等侵蚀啃噬,有效保护木材,延长房屋使用寿命[8]。因其能反映古代画工精湛技艺的变迁,是保存、延续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自此得以延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快速传播,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壁画、彩绘随之兴盛,随着佛教的流传、印度、波斯、东南亚等纹样传入国内,大大增加了建筑彩绘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室内藻井、斗拱广为使用,现场6 层东佛殿内斗拱和藻井彩绘纹样图示并借鉴了当时的彩绘图案工艺。现场彩绘均要求人工完成,并且为了符合相关室内环保检测要求,若因彩绘颜料选择不当,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检测不达标,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

为了能更好地保存现场彩绘工艺,现场采用古典式纯手工彩绘,原汁原味保留彩绘纹样的精髓。同时为避免后期因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颜色蜕变,结合现代化的树脂面层覆膜施工技术,可以更长时间的保存现场彩绘,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住彩绘的原色,更好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4 结语

舟山观音圣坛项目从设计初期的古建构件斗拱、藻井等参考多朝代的古建设计,到现场构件选样,从传统原汁原味榫卯结构的百分百体现到与现代工艺的相结合优化,使观音圣坛内装修构件从抗震、防火、防腐等各角度满足观感及使用要求,通过高质量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更好地使国内佛教类建筑施工工艺的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斗拱木制彩绘
说不完的斗拱
木制餐具清洗及保养妙招
漂亮的陶瓷彩绘
民居趣读
《蚕食系列之斗拱》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木地铁”谢幕
彩绘玻璃
木制玩具受宠国际市场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