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2-08-13李春鹏
李春鹏
(海口经济学院)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现状以及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新思路,并进一步探索了创新创业背景下综合实践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1]
一、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现状以及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的音乐课程改革现状
目前高校的音乐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没有实质性地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也没有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目前的改革盲目跟风,是对音乐资源的浪费,不能发挥出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意义。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比较单一化,不利于学生自己特长优势的培养,也造成学生的能力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也是目前高校音乐课程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音乐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教学设备的科技化、现代化转变使得音乐专业的教育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虽然有了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以及现代化网络电子设备的投入使用,但仍存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滞后不前的共性问题,在音乐实际教学中,由于在学生主体性上认知不足,绝大多数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解教授知识的模式进行,拘泥于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无法真正发挥创新创业时代背景带来的改革优势,难以实现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强化。此外,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明显与高科技含量的教学手段不相匹配,丰富的音乐资源共享信息不均衡,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技术优化效果与理想状况存在很大差距,智能电子时代的到来没有彻底改变陈旧的高校教学方法形式。使得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研究探索转型困境重重,缺乏创新创业元素。
(三)音乐教学课程脱离社会
人们通过音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提升道德素质,而且音乐的教育功能可以对人们的社会活动产生影响,通过优质高尚的音乐传播,对人们的道德素质的陶冶和提高都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2]但是,目前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学所用的理论音乐知识与实际社会存在一定滞后脱节的问题,现在的就业发展竞争激烈,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得到的音乐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
(四)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足
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对社会音乐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教学和影响比较直观强烈,但在音乐方向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升,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将音乐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其中有着多种影响因素,如课程时间的限制使得教师在音乐知识传授和音乐能力培养两者间不能兼得;课后由于学校音乐教学资源的缺乏也使得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实践和温故,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新思路
(一)打造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推进,我国各高校加强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例如,全民美育意识在大众文化里积极响应,不断发展,市场对艺术培训和文艺传播的职业需求日益增多,这就为很多音乐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取教师资格证,从事音乐教师行业,将音乐的美妙传递给莘莘学子,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能缓解多年来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音乐教育积极开展相关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实时了解文化发展走向,围绕新形势下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政策指导精神,在强化学生音乐表演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以及文艺指导能力,从而培养满足就业需求的复合型音乐人才。[3]
(二)强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程建设
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外的音乐教育学校一直秉承着多学科、多方向的综合性教学思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就将公共基础课程增加到了六个大类别。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些公共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这种起始阶段部分专业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国教育部门借鉴。
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考核规则也应该做出改变,慢慢淡化卷面分数成绩的概念。在课程考核中,成绩不单单只是通过卷面分数表现,还可以包括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考核,除了专业课程外,音乐能力、音乐素养、音乐创作等都应该作为考核项目。这些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平时学生在课堂或者是课下的一些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累计汇总,再与课程考试按比例折算最终成绩。不再将期末的考试作为唯一的评定,可以让老师清晰地得到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避免了学生期末突击应付考试的心理,可以增加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做到不仅仅在考试中表现优异,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佼佼者。
(三)创立专业化的师资团队结构
师资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再加上民办大学的增加,各大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高校通过不断地聘用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提升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来提高自己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在基础能力和科研方面都有着扎实的功底,但对于实践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导致现在的音乐教学中也更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方面的教学相对欠缺,导致我国高校的学生虽然熟知音乐的理论知识,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当中。所以,高校在音乐教师的聘用上也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音乐剧等舞台表演来锻炼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4]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方面的专业化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坚实的音乐综合能力素质,还要有着献身教育的决心与精神,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高校也需要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鼓励教师多去进修学习,多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总结并改进音乐教学的思想和模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去找到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模式,从而使音乐教学工作持续向着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发展。高校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面的考核评价,不能只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却忽略教学能力,要将教学作为高校主要任务,将教师教的学术成果作为工作评价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实践能力是一个音乐人才所必需的能力,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扩展完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音乐社团、音乐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也可以举办音乐比赛来提高学生的舞台能力和创作能力,增加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可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使学生对音乐具有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创作能力。通过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音乐的实际用途和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理论知识,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乐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音乐人才。
三、探索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课程教学,建立分段式培养模式
音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国内外优秀的音乐研究生课程配比中,音乐教学实践占有很大比例。高校如何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音乐专业创新创业改革中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须摆脱以往形式表演、一味走流程的课程实践形式,建立适应新时期音乐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并通过短期调研、常规实习等方式到实践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展开乐种交流,参加音乐比赛,有效促进学生艺术实践意识。一些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或者在富有民间音乐资源的地域创办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充分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素养,参加组织当地特色演出活动,在实践中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打造具有异域风情的音乐表演。高校应根据学生基础能力,实施分段分阶梯式音乐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实行公共基础知识积累模式,扎实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以及艺术素养,学会基本的演奏操作和音乐技巧。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按照不同学生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开展不同课程方向,同时可区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训练。第三阶段则是就业能力形成阶段,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汇演、演唱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表演与音乐组织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夯实基础。
(二)变革实践课程,注重科学化人才培养方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高校应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同时,拓展学生创业能力。首先,技能课程教学不能单纯地以“演唱、演奏”技巧为考核目标,要发展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音乐沟通能力,增加合唱、集体演奏等课程,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其次,音乐理论课程也要及时做出调整,除了基本的乐理、乐史,和声、曲式等专业内容讲解,加入音乐制作计算机新技术课程也十分必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我创作和音乐鉴赏能力。【5】针对音乐专业人才就业实践能力培养,可以设立一些必要的职业必备课程,例如加设教师资格证的心理教育学或者艺术岗的艺术管理等课程,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工作课程。此外,为确保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化,一方面,要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把握各项知识领域的特点元素,与其他内容之间形成一定的交叉呼应,尽量避免明显的专业跳脱。另一方面,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重新规划音乐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的课程分配,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实践课程中去,深化社会合作机制,培养学生实践综合素养水平。
(三)加强思政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培训实力
一名合格的音乐专业人士,首先要有对艺术崇高的追求和由衷地敬畏之心,只有将音乐创作和传承作为自己追求音乐之路上的职业操守,时刻保持尽职敬业的精神,才能时刻谨记艺术表演的专业信念。[6]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应加大思政课程教育,引领学生增强正确的道德观念意识,在课程培训中不断渗透德育意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另外,对于高校教师,他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开展公平公正的考核测评,选拔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对于高校,在音乐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将无形的艺术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培养出高尚的职业素养,才能在将来音乐就业或是创业之路上砥砺前行。
四、结语
总之,在高校音乐专业的创新创业背景下,音乐教学要认识到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新型媒体网络设备,改善音乐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更科学、更充实的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提升学生“一专多能”的专业能力,大大增强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7]高校音乐教学须从业人士应从课程教学改革出发,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目的,把握人才发展新方向,创办合理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还应加强德育美育,以创新创业的姿态,实现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高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