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物保护问题讨论

2022-08-13张利珊

河北画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张利珊

(洛阳市孟津区文物保护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遗留下来很多极具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及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实体,不仅仅是古代先辈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成果的缩影,同时它们也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众所周知,博物馆是文物管理和文化保护的重要单位,其理应承担起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任务。处在新时期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基于时代发展需求,最大限度上彰显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灵活应用多种科技,利用不同渠道去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唯有如此才能日渐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促进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帮助国民树立文化自信。

一、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文物传承

时至今日,博物馆俨然成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因此一定要将文物保护意识作为工作导向,对文物陈列工作和文物保管工作加以重视,之后通过对馆藏文物的综合性研究,形成对文物的全面了解,之后在此基础上基于各种文物的自身特性,设置出针对性的文物陈列方案和保管举措。譬如对于一些容易被氧化的金属文物来说,由于这些文物深埋地下,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少且惰性气体多,所以不会出现氧化情况,但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突然使其裸露在空气中,由于氧气浓度瞬间增加,后续就极易使这些金属文物出现氧化和腐蚀等现象。所以博物馆应针对不同文物的各自保存特点,为之设置出和出土前相一致的文物保护环境,但这往往需要对文化有着全面地了解。在加装出土文物保护装置后,工作人员还要定期去检查保护装置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免对文物造成巨大损害,借此增加出土文物储存期限,如此才能为文物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国民文化自信

博物馆通过使用高科技去进行文化保护和文物传承,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责任意识,在传统和历史的双重作用下,便可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体系构建,提升国民的个人文化认同感,亦可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归属感。众所周知,博物馆馆藏文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向受众真实展现这些艺术瑰宝的魅力,可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人们对民族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记忆变得更为深刻。在民族自豪感的加持之下,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意识和文化自信意识便会被唤醒,之后便可为新时期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体系的构建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加强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未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融入到文物保护和文物传承的队列中来,这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说,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化于人

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是一种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文物价值的客观性,可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文物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左传》中对“文物”作出了阐释,即“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起初的“文”“物”指的是礼乐典章制度,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直至唐朝时期才和当代文物内涵相接近。新时期博物馆,务必要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如此才能为文物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文化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要将文物作为载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之后在此基础上在古代历史文明和现代社会文明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促进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譬如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等节目备受欢迎,此类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语言,动态化地呈现出了全国各大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前世今生,唤醒了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激发出了人们参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积极性,并且也顺势拓宽了文化保护的主体范围,对文物保护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普及。这些文博类节目,以跨时空视听化的叙事模式,循序渐进地挖掘文物潜在价值,起到了很好的教化育人的作用。以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为例,该文物是战国遗存,是国家一级文物,同时它也是先秦时期我国青铜文明的缩影,其不仅具备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又可为人们了解先秦礼乐文化提供参考,使后辈国人依旧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现存问题分析

(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存在认知偏差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向往变得更为强烈,处在此类情况时下,社会各类文化事业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但就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来说,人们在文物保护的认知上仍旧存在一些偏差,这将会对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造成很大阻碍。

很多人都未能树立起良好的文物保护意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知比较浅显,有的甚至误认为文物保护工作应由政府部门全权负责。也有一些人忽视了文物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关心,未能在心中形成正规化、客观性的文物保护意识。在缺少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之路就会变得举步维艰。

在文物保护制度方面,一些地区有关规定和条例中,明显缺少民众参与的相应条款,并且在一系列程序规定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问题,以至于文物保护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在文物保护的参与渠道方面,虽然说一些地区的政府早已意识到民众参与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因为配套设施不齐全、规划布局不科学、民众参与平台数量少等问题的相继出现,这就会导致政府信息不透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均会降低,如此就难以将文物保护工作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显著不足

文物实际上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记忆和灵魂,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给予文物应有的敬畏和保护,是每一位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唯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物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然而实际上,一些地区虽然在持续发展旅游经济,但有时却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喜好,在原本古韵淳朴的文物博物馆附近建设游乐场,如此就使博物馆成为了“摆设”,显得不伦不类。另外一些个别地区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文物和摧毁古迹为代价,大肆进行改建,如此就会导致文化遗产面目全非。上述种种行为的存在,已经完全和文物保护工作初衷相背离,不少珍贵文物被转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地区建设政绩,文物自身应体现出来的价值和尊严已荡然无存。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具体方案分析

(一)注重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若想更好更优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这其间必然缺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但在此期间,民众的支持也显得更加重要,唯有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全民参与,那么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质量才能得到质的提升。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社会主义的继承人和接班人,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群体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博物馆务必要对该项工作加以重视,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主管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立足于群众角度去思考问题,持续性加强对文化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损坏文物等违法行为出现。无论是攀爬文物或是在文物上刻字,这些行为的出现大都由有关部门的公众教育力度不足所致,所以需要在文物遗址附近设置“禁止攀爬”、“禁止乱涂乱画”等标志,帮助游客规范自身行为,继而便可唤醒人们心中的文物保护意识,而后促使他们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为地区文化保护工作贡献自身力量。

(二)切实提升博物馆展览文物的技术保护水平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如今的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得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博物馆,务必要基于文物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等,针对性地使用先进科技进行文物保护,如此方可从根本上发挥文物保护技术的作用。

从实际角度而言,人才是博物馆提升文物保护能效的先决条件之一,博物馆方面要积极的招收优质人才,通过加强人才建设的方式去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未来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一定要持续加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之后在此基础上为国家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譬如说可让馆员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也可以让馆员外出深造和进行专题知识学习,要为人才质量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办馆经验,这样才能在文物保护技术上有所建树。

博物馆方面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文物收藏条件,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新兴科技之优势,为不同类型的文物提供优质的保存环境,让各种文物都能够具备良好的存储空间,防止空间过于狭小而致使文物受损,最大限度上保护文物安全。另外,博物馆还要切实做好文物统计工作,注重发挥出数字化技术优势,特别是现在随着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不断增加,若不能加强对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后续就极有可能对文物接收和文物存放以及文物检查等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新时期的博物馆,可使用3D打印技术去为广大人民群众复原一系列珍贵文物,赋予人们绝佳的观赏体现,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文物上面的图案制作成立体动画作品,如此便可进一步的加强受众和文物之间的互动。博物馆还可以使用AR技术,让人们感受馆藏文物的细节,以及观看到文物从出土到修复的整个过程。通过如上操作,便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人们在感受文物魅力的同时,逐渐在内心树立起文物保护意识,如此不仅可以进一步的缩短游客和文物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缕清文物保护和地区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就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物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其更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灵魂,亦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文化的魅力,这些均是由文物基本性质所决定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文物和基层民众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文化的价值也变得日趋鲜明。诚然,文物价值不可通过金钱去衡量,它更多体现出来的是精神文明价值。精神文明是现代人类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博物馆馆藏文物所彰显出来的精神文明价值,理应是一种尤为纯洁、干脆的价值理念,此种价值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来源,所以文物保护工作的侧重点就应该放在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上。

博物馆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时,政府方面要加大力度整治破坏文物和改造遗迹等一系列违法行为,最大限度上彰显出政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监管作用。旨在防止地区工程建设影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政府要尽快出台一系列的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让各项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时均要科学处理和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之后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文物保护工作和地区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因为博物馆馆藏文物有其特殊性,所以文物保护工作若想有效地开展下去,其间就少不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此时我们必须在提升馆藏文物保护效率的过程中持续加强资金补给。譬如说,博物馆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拨款,由此去保证资金充足。即便是现在,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无足轻重,不必在这方面消耗过多精力和资金,出现此类错误观念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官员没有正确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掌握文物的各项重要价值。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立法渠道去加强对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对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完善,同时要适当吸收外界资本的注入。关键点在于,应及时建立文物保护社会公益基金,后续要向全民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再就是要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让更多热爱历史和热爱文物的人民群众有机会参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献计献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来说,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直观层面去分析,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角度去加以审视,其实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唯有持续夯实地区发展的经济基础,那么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才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换句话来说,文物保护工作的长期开展需要消耗大量资金,若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的话,那么文物保护工作便不会太顺利。在进行文物保护时,我们不仅要在制度和教育等层面下功夫,还要和地区经济建设之间和谐共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新时期背景下,唯有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为地区形象建设和博物馆文物品牌的打造奠定基础,不断提升地区文化品位,强化国民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