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8-13李彦奇

河北画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李彦奇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新时代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乡村实现富足的基础上,乡村更美、乡风文明成为新时期的美好愿景,乡风文明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与体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否迈向更高层面的关键环节。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和文化潜能,实现乡风文明、文化繁荣、治理规范的乡村全面振兴,建设诚信重礼、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同时决定了农民精神风貌能否全面提升,形成崇尚科学文明的健康新风貌。

一、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的发展战略获得全面升级,乡风文明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赋予了乡风文明建设更深层次的时代意义。

(一)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展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各个发展目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彼此关联的。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精神层面最直观的体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灵魂及保障。良好的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首先,我国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最初吸引游客的是绿色农产品,但是乡村旅游的持续推动力离不开文化的注入和基于传统的民风等多种形式的拓展,新时代的乡村旅游涉及农业产品、休闲产业、文创产业及智能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模式即产业创新融合。因此可以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构建新的乡村产业结构,乡风文明建设可以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助力产业兴旺。其次乡风文明能助推乡村治理。新时代乡村治理要做到自治,村民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慢慢引导、自我约束;要服从法治、村民依法办事、服从法律,需要村民知法才能守法;德治,需要靠乡风文明中重要组成因素:家风、家训、道德规范、民约等内化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标。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并提高乡村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最后乡风建设助推生态宜居,生态宜居不仅指生态环境的提升,还有人们对乡情的向往、民俗的传参。

(二)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社会,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新农人,需要具备多方面素质的新型、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现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乡创业,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进步。乡风文明建设以农民主体,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乡风文明建设是重要的途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多种措施、开展基于文化传播、文化产品等活动,根据需要开展相关培训,增强农民学习、提升的能力,促使农民成长为具备现代意识、能够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人,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新农人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道德文化素质、科技知识、法治思维都获得了提升,更好地发挥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主体地位。

(三)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传承着农耕文明,独特的中国乡村文化,又因为新时代所注入的活力而展现出传统与时代有机结合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乡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乡风文明建设在提升乡村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升中国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因素-农村教育滞后,新型农民培育不足

新型现代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重视新型农民的教育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因为主体是乡风文明的传播主力军。新型农民需要具备一定打的系信息素养、现代技术手段及法律法规意识。不仅可以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还能通过长期地渗透重塑价值观。目前从调研数据反映出经济落后地区,文化相对落后,乡风文明程度越低,尤其体现在部分年轻人中缺乏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错位,邻里互助、孝亲敬长等优良传统日益缺失,教育滞后与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首先,现代乡村都通过网络、电子设备获取信息,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日益缺乏耐心和热情,因此多数乡民把网络和电子设备等同于娱乐对象,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教育引导作用,而现在的培训和教育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激发乡民的学习热情,培训形式落后、单一,乡风文明要重新挖掘、更好利用这一教育宣传渠道,引导乡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现有的教育传播媒介被充分合理利用,用以学习党和国家各种政策法规,感受并体验新时代的文化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知识,真正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政治因素-科学长效机制缺乏,乡风文明缺乏制度保障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时间长久、过程复杂、阶段持续的工作,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乡民、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发力的工程。要保证这个“工程”的长期、有序运转,需要科学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本质上是乡风文明建设之初九没有做合理的规划,而这项工作本身任重道远,因此从投入机制、民约机制、人才机制予以配套相应的制度保障。而当前的投入机制部分就难以保障,乡村公共文化事业起步艰难,人才机制缺失严重。都会影响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及效率。除此之外,乡风文明缺乏领导力量,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相较于经济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在基层政府中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各项工作流于形式,更缺乏对积极向上的各种文娱活动的组织,并且一些基层干部本身也没有深入理解新时代对乡风文明的追求已经进入到文化更高的需求层次,所以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组织和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职能发挥有限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乡风建设缺乏灵魂

乡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有领路人,给乡民效仿榜样的力量,可以是文人学者、本村的企业家,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等,依靠本地文人学者挖掘传统文化、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风文明建设。但是,目前与城市生活水平相比乡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乡风领袖人物由于吸引人才回乡的政策缺乏等原因使得该群体越来越少,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助推力量。

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缺乏,阵地作用效果不明显,虽然很多农村还未建设文化站或文化室,而有些文化站和文化室流于形式,存在而不被使用,或者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频率较低,或者有些活动的开设并未引起乡民的兴趣,因此村民的参与程度较低。

(四)文化因素——文化活动缺乏,精神文明传播力不足

虽然国家各级政府出台过一系列长期指导性的促进乡村文化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文件,但与城市相比,乡村的文化市场相对落后,乡风文明建设的硬件指标不足,目前乡村文化市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不仅无法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还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效率与进程。归根结底,当前文化市场存在机制不够规范的问题,首先乡村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当前乡村文化市场上存在文化精品与文化垃圾共存的现象,尤其需要注意民间团体演出人员中存在素质较低、形式粗俗等问题,影响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目前,乡民在消费观念上与城市相比存在不愿意支付文化方面的支出问题,部分村民甚至把在文化方面上的支出,参加的一些文化活动归为乱花钱,无所事事,可见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三、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1.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将培养农民职业技能作为重点

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是获取职业技能、先进科技、现代文化、信息素养、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全方位的途径。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新型农民的生存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懂技术还要会管理,因此文化也需要随之提升。因此可以邀请技术专家、职业教育教授来到村民当中进行授课,培养新型的有素质、有文化、有内涵的新型农民。

2.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

思想道德教育离社会人很远,但是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却是最关键的环节,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防止西方思想文化意识的渗透,还能维护农村地方的团结稳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将达到引导广大乡民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对待他人时都以报以善良的心,不仅传播了道德正能量,也能让自身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构建模式,促进乡村文化建设长效发展

构建政府、农民、社会组织、乡村领路人多元参与、积分制形式的乡风文明建设模式,其中基层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起到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处于核心地位,担负着科学治理、振兴文化、培养乡风的积极作用。农民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被重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原动力,只有农民从内心认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以及必要性,才能激发农民的自觉性和参与度。只有农民成为合格的乡风文明人,才能实现村民的自治自管,进而进一步加入乡风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对家园的归属感以及乡风文明的认同感,形成文明意识和思维。通过引入各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成为政府建设乡风文明的补充力量,一方面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文化治理中来,二是借助市场力量获取分析村民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对乡民群体的精神文化进行精准定位,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转化,提供丰富的内容以及多样的形式,加速乡风文明建设步伐。乡村领路人因其本身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较高的知识水平,发挥其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可在乡村中积极传播正能量,其社会阅历可以为乡民准确解读国家政策,存进乡民的正确理解和认同,同时在道德方面还能起到榜样的作用。积极探索积分制的乡风文明建设新形式,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渗透,可以为积分制的运行提供平台,确定积分制的考评指标:包括品德、家风、邻里、文明和学习几方面,以年为单位,进行积分的排名,排名靠前的家庭个人予以表彰和优惠条件的倾斜,真正让村民感受到文明乡民的好处和优势。

(三)充分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完善农村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充分利用新手段发展文化产业,传承民族文化

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要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抓手,农村文化产业指的在农村建立并发展包含媒体信息、电视电影、图书报刊、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建立及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首先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可以挖掘本地区传统、民族文化,推出相应的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依托当地非遗产品打造文化精品,不仅可以获得收入,还能传递反映新时代农村风貌的文化作品,起到文化宣传作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互联网+及先进的数字技术传播手段,使得文化传播范围更广、形式多样,传播力更强。技术手段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和表现形式,让农民拥有适合他们、满足现代人接收信息习惯、深受他们喜爱的通俗读物。

2.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文化加油站

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为了避免农村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流于形式,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职业学院教授、专家开展法律法规普及、时政讲解、举办不同类别的科普讲座、文化艺术培训班、农技知识讲座。开办图书报刊室、开办影视放映室等。建立多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室,满足娱乐休闲、学习各方面知识的需要,让乡风文明建设能够落地。更好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所具备的桥梁作用。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新时代全民健身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农民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