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展示设计课程“1234”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2022-08-12徐懿
徐 懿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重庆 400067)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既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必须走理实结合的道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和育才功能。
一、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服装展示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思政性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涉及视觉、空间、服装等设计领域。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展示的种类、组织结构及其与服装的关系,掌握服装展示的鉴识方法,具备正确、合理地选择与应用服装展示的实践能力。该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站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角度,充分融合多学科知识,运用创新性思维,巧妙且有针对性地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2]。在引导学生学习服装展示设计的基本知识时,授课教师除了需要结合大量设计实例进行多维度的服装展示空间基础、色彩基础、照明基础以及服装商业卖场设计、服装展览会场设计和橱窗展示设计的表现技法等内容讲解,还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二、构建“1234”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目前,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市场需求与学生学习诉求不完全一致、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不足、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不高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把以下几个方面巧妙融入教学中。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3]。我国从先秦到汉唐,再到明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优秀美学艺术作品。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中式美学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思考中国元素如何传承与创新设计,强化为中国而设计的重大责任和担当。
2. 大国工匠精神
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环节应多举证我国近当代设计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杰出作品,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国设计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其在专业学习中的思政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大国工匠精神。
3. 关爱社会
教师可以从关注反哺社会、大爱无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无障碍设计、服装材料环保回收的角度唤醒学生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4],提升学生服装展示设计作品的思想性、情感性、道德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设计作品,让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4. 团队意识
根据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进行项目式设计实践。项目实践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服装展示空间设计、橱窗设计等设计任务按照项目要求列出清单,学生发挥各自所长、分工协作,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现团队整体的设计能力与协作能力。
5. 职业道德素养
服装展示是服装效果呈现的重要环节之一,服装展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在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把服装设计师、服装陈列师职业道德规范、实训室安全、职场清理等知识纳入设计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服装师、服装陈列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重感性认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较浓等特点,在教学中努力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持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借鉴国内外相近学科先进的教学方法创设了集趣味性、隐蔽性、系统性为一体的渗透式思政教学法,构建了“1”个核心、“2”个定位、“3”个特色、“4”种做法的服装展示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展示设计“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时尚主题讲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组研讨、案例研讨等方式,以传统讲授结合翻转课堂法,实现服装展示设计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的有效传递[5]。在内容安排上,理论知识主要围绕服装展示设计活动的发展、基本设计理念和方法,将我国优秀的服装文化融入其中,将我国传统服装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则主要以线上线下考察调研及分析服装卖场、博物馆、艺术馆等为主要内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聚焦服装展示案例中的中国设计,品味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和借鉴服装陈列设计作品与服装产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尤其是学习优秀设计作品中传统与时尚创新融合的理念,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元素,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品位,使课程思政理念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目标追求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岗位适应能力[6],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获得感倍增。
三、服装展示设计“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 “1”个核心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坚持以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为重点,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服装展示作品设计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实现课程育人、专业育人。
(二) “2”个定位
1. 为中国而设计
教师以“中国设计之时尚思维转化”作为课程的导入部分,嵌入关注“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中国设计案例,向学生展示服装展示设计在市场需求下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及科技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强国,帮助学生延展发散思维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为中国而设计的科智自信感,树立爱国、爱家情怀,加深对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的认识。
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聚焦包含“中国设计”的优秀时尚品牌,开展展示部分的线上线下调研,搜集和分析各类服装的品牌文化、卖场设计风格和橱窗陈列主题中蕴含的隐形思政内容,提升学生在中国历史文化及国情背景下对“国潮设计”和“东方设计”的关注度,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能体会到中华传统艺术和民族风情的魅力,还能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 “3”个特色
1. 强调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的通俗化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要更多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由板着脸空泛说教变成理实结合的通俗讲解。教师要根据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不同内容,挖掘现实生活中既包含服装展示设计内容,又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案例,让课程思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8]。
2. 体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情理化
情是艺术,理是科学。课程思政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结合要突破“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模式,改变“填鸭式”“灌输式”,采用启发式、疏导式、直观式、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讲授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知识要深入浅出,多利用跨学科的多元化案例来横向展开,譬如艺术创作、服装设计、服装陈列这些不同的艺术领域是如何隐形表现同一种思政理念的,这样的举证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设计底层逻辑的思考。
3. 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环境的立体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围绕教学内容主动创新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影像资料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法,灵活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将服装展示设计内容与视觉传达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跨界融合,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形成立体的思政元素体系,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方案中。
(四)“4”种做法
1. 强调“强化担当、以行践知”理实结合思政理念
教师教学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在课程教学期间带领学生到商圈、艺术馆、买手店等进行市场调研,采取现场教学的形式分析和讲解“国潮设计”的服装展示创作理念与设计过程,不仅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更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与思想认识上得到提升,打造“强化担当、以行践知”的精彩课堂。在外出调研、专业考察、社会实践等课程实训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秩序,爱护环境,履行社会职责,促进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设计”服装品牌,挖掘中国故事,聚焦中国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先人的传统文化之美和匠心之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历史素养。学生在完成专业设计调研的同时,了解了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挖掘社会项目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将专业课程中发掘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学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服装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展示设计作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国家与民族的事业。
2. 形成“问题—思考—分享”的课堂分享式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给出5~6个服装业态,如童装亲子装、服装快销品牌、运动休闲服、服装饰品、主体性服装、综合服装等,组织学生5~6人为一组开展线上线下市场调研。学生以民主为前提,以性格互补、成绩互补、专业互补为原则,自由组建调研小组后抽签选择调研方向。每个调研小组对调研的不同服装品牌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同一服装业态下的横向比较以服装橱窗陈列相似、门店设计风格相似、受众人群相似、价格相似的原则进行类比并置,而同一服装业态下的纵向比较则需要小组就不同品牌服装的橱窗陈列、门店设计风格、受众人群、价格进行差异对比。无论是横向相似类比还是纵向的差异对比,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把思想价值贯穿市场调研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在整理完调研报告后,学生要从挖掘思政元素的角度汇报调研的服装业态中门店展示设计理念,形成“问题—思考—分享”的教学模式[9]。首先,学生小组每个成员根据选题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内容后自拟问题。其次,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2~3名小组成员梳理问题,并对所梳理的问题归类,提出解决思路。最后,每组汇报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方案。学生设计方案的主题切入点呈多元态势,一部分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环境,聚焦于传统文化与地缘特色,凸显家乡地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融合。比如,重庆主城区的同学以朝天门码头文化和战备防空洞为主题设计综合业态店,丰都的同学以鬼文化为主题设计文创配饰店,黔江的同学以手工西兰卡普为主题设计土家族服饰文化展览馆,四川的同学以川剧中脸谱为主题设计变脸体验馆,以四川宜宾少数民族僰人文化为灵感设计主题服饰订制店等。这些设计方案不仅体现了同学们深厚的家国情怀,更展现了大家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能力。一些学生关注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环境保护,设计了结合航天科技主题的国潮服装买手店、元宇宙下的中国皮影动画手办主题店、以围棋为灵感的具有环保理念的回收面料展览馆、军事风格的亲子互动体验馆,以及关注冰川及海洋等环境保护主题的服装概念店等。
教师在听完汇报后,结合教材和课程作业分析拟讨论问题的合理性,引导学生思考,并融入学生小组讨论现场,关注学生讨论动向,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享式教学,学生最终掌握了运用设计元素结合思政理念来表达服装展示设计的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10]。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增强学生间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整合教学资源和平台,开展立体化多路径教学
教师的授课方式从传统的输出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中注重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对艺术博物馆、服装卖场、买手店、时尚网站、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平台的整合,采用时尚讲座、现场讲学、线上线下等多路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全程的跟踪记录,搜集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撰写的反馈及感悟,整理公开展示资料,举办线上线下展示活动,开展立体化多路径教学。
4. 构建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由于该课程实用性强,在设计作品的同时还要考虑后期的设计展示及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后期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目的。该课程改变以知识考核为重点的评价方式,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方案,有效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比例适当减少,增加思政教学效果考核,并强化过程性评价,考核权重为全程考勤占10%、分享式课堂考核占20%、调查报告及思政调研占30%、期末考试占40%。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在注重考核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将思政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没有固定模式,专业课教师需要利用课程的不同特性,积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良性互动。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专业课程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服装展示设计课程“1234”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了课程思政以德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为本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提供了思路启发和实践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