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分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2022-08-12晁代飞张建伟
晁代飞 张建伟
(清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濮阳 457300)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肝癌发病人数接近50万人,每年大约有13 万人死于肝癌,原发性肝癌排名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二。随着乙肝年死亡人数与年发病人数逐年增长,国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重视程度极高[1]。
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该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或者身体条件没有达到手术条件的患者,其耐受程度较低,且术后复发率极高,甚至会引起腹腔肿瘤转移和肿瘤破裂出血的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导致死亡,说明外科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更替,以外科手术和非手术进行联合治疗成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疗效的新途径,肝动脉化疗栓塞在临床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治疗方法为根据肝动脉血液运输特点,在化疗药物通过血液时,使肝癌组织对栓塞剂产生滞留作用,缓慢释放药效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2-4]。现本研究纳入67 例肿瘤切除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于本院进行肝部分切除术的67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3)。其中对照组男16 例,女18 例;年龄27~72 岁,平均年龄为50.52±12.53 岁;单病灶19 例,多发病灶15 例;肿瘤直径:<2 cm 者5 例,2~5 cm 者20 例;>5 cm 者9 例。研究组男14 例,女19 例;年龄28~73 岁,平均年龄为51.55±13.51 岁;单病灶20 例,多发病灶13 例;肿瘤直径:<2 cm 者6 例,2~5 cm 者20 例;>5 cm 者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血清蛋白检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部CT 或MRI 检查,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者[5];身体状况良好,无器质性病变者;可定期疾病随访、复查者。获得患者本人或亲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者;禁忌手术者;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疾病和语言沟通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行常规肝部分切除术,手术由同组医生操作完成。患者术后进行补液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手术后1~3m 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局部麻醉处理,在左股动脉进行穿刺。用5F 肝管插至肝固有动脉进行造影,明确肿瘤情况以及动脉血供情况进行介入治疗,缓慢注入化疗药物进行栓塞。包括多柔比星(规格:10 mg,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4024359)、表柔比星(规格:25mg,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213437)或顺铂(规格:20 mg,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675)为主的化疗药物及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或碘化油等为主的栓塞剂。根据肿瘤情况选择不同剂量的化疗药物。拔出导管后进行加压包扎。每4 w 为一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肿瘤标志物水平
清晨空腹采集受检者静脉血3~5 mL,3000 rpm 离心10 min 后采用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 fetoprotein-13,AFP-L3)、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lypican3,GPC3) 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n-73,GP73)含量。
1.3.2 复发率和生存率
手术后1~3 年内进行随访。复发诊断标准:术后通过各项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则认为患者肝内复发。若通过影像学未发生病变,但血清AFP 持续上升超过400 μm·L-1,排除肝外复发或活动性肝病,也认为肝内复发,无瘤生存日为外科切除术日与复发日之间的时间段。生存时间按年算。
1.3.3 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腹水、继发出血、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部分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降低(P<0. 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D)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肝部分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对照组1、2、3 年复发率分别为44.12%、58.82%、73.53%,研究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8.18%、33.33%、48.48%,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 05);对照组生存率患者1~3 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44.12%、29.41%,观察组生存率为90.91%,75.76%,66.67%,对照组生存率均低于观察组(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例(%))
2.3 肝部分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两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何延缓术后复发是当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研究重点之一[5]。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肝癌患者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因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不大理想、术后复发率高和不能反复进行手术的缺点,不易被患者所接受。
近年来,临床治疗发现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的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6-7]。本研究结果发现,AFP 和AFP-L3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特异性指标,能有效反应肝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GPC3 是一种在细胞膜表面表达的蛋白聚糖,GP73 是定位于高尔基体的顺面,两者均是肿瘤标志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肝癌治疗疗效,在综合治疗上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FP-L3、AFP、GPC3 和GP73 含量均高于研究组,说明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有效清除肝癌细胞和降低肿瘤标志物。其原因可能与肝动脉阻断血供后,肿瘤无法受到营养物质的供给,肿瘤会缺血而导致坏死有关。在人体中由肝脏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来源于肝动脉,根据肝癌血供的特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局部灌注药物后,肝脏化疗药物浓度可高达100 倍,其中肝组织局部肿瘤部位的浓度可高达10 倍[8]。能使药物在肿瘤内高浓度聚集,杀灭扩散至全身的癌细胞,可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防止肿瘤复发的情况。同时可通过造影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有助于杀灭扩散癌细胞和残留癌细胞[9]。据相关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的两年里,肿瘤复发率极高,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侵袭力,能通过血流进入肝脏的各个部位[10]。
经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1~3 年复发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生存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出现情况。
综上所述,肝部分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