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双循环发展下的晋中制造业
——以税收和贷款视角为例

2022-08-12李俊英

中国市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晋中晋中市双循环

李俊英

(中国人民银行 晋中市中心支行,山西 晋中 030600)

2020年5月,国家提出加快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晋中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创新创优营商环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中央指示和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大力探索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制造业持续转型发展,经济活力得到迅速提升。

1 晋中经济稳步向好,制造业转型成为新支柱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晋中市按照全国、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确保疫情稳定可控的态势下,全面恢复经济建设工作,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5.6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8亿元,较上期增长17.6个百分点。采矿、制造、交通等行业增收明显,拉动税收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23.2%。

1.1 制造业投资比重提升,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持续将经济建设放在晋中市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在此基础上,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第二产业投资中高耗能行业和传统行业投资下降,采矿业投资和电力投资分别下降0.3%、56.3%;工业技改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步向好,分别增长23.2%、30.1%;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近60%,较2020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

1.2 新兴制造业发展良好,经济新动能不断强化

晋中市不断加快转型步伐,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发展方式越来越协调。从三大产业构成看,2021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占比5.02%,较2020年下降2.58%;第二产业占比48.97%,比2020年的45.4%上调3.57%;第三产业占比46.16%,比2020年的47%下降0.84%。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这是晋中市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业、医药产业等制造业的结果。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1%,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为晋中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以新能源汽车与光伏制造为代表的新发展产业,产品销量增长态势强劲。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指数式增长,销售量比2020年同期增加471.6%。光伏发电所需的太阳能充电板同比增长44.4%。

1.3 制造业税收大幅提升,成为税收增长驱动力

制造业在多税种的作用下,2021年上半年实现税收收入23.39亿元,同比提升51.20个百分点,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度达15.84%。较2019年对总税收的贡献度增长0.71个百分点,制造业对税收的贡献度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幅达69.47%,高出全市税收增幅46.2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1.4 制造业贷款变动平稳,地方商业银行成为主力

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15家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共计179.26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跌3.65个百分点。近年来,地方性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值超70%。2021年上半年,农商行和山西银行贷款余额分别为94.5亿元、24.15亿元,两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共118.65亿元,占全市制造业贷款的66.19%。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六家国有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贡献度为21.64%,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晋中市各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情况统计 单位:亿元

2 从税收和贷款看晋中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度大致呈上升趋势,平均值达15.48%,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20.13%。相比之下,晋中市制造业贷款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从2019年开始,贷款占比基本降至8.5%左右。2018年和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制造业税收占比高出贷款占比10.75、7.31个百分点。2017—2019年,晋中市制造业税收占比持续高于贷款占比,差距分别是4.36%、10.75%、6.35%。2020年受疫情影响,加大税收优惠和金融贷款支持力度,税收与贷款占比较2019年约下降1.29个百分点。2021年6月,两者差距又提升2.25个百分点。晋中市制造业存在税收占比明显高于贷款占比的问题。

3 原因分析

3.1 过度依赖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近年来,晋中市持续发展制造业,从其税收增速看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51.2%的高速增长,较煤炭行业高出28.7个百分点。但晋中作为山西省老工业基地,2019—2021年上半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税收贡献率平均值达40.94%(见表2),比制造业多出26.83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主导了税收收入总量。特别是2021年上半年原煤市场需求旺盛,原煤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增长20.3%和31.6%,煤炭行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辖内灵石县税收收入将近60%来源于煤炭行业,这种“一煤独大”的格局埋藏诸多隐患。一方面,煤炭行业发展决定了当地经济情况,导致经济波动性较大;另一方面,在煤炭价格上涨期,各方对结构性改革动力弱化,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表2 2019—2021年上半年晋中市纳税情况

3.2 国有银行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但从各银行向制造业投放贷款的数据来看,六大国有银行将贷款数据维持在35亿元左右,占制造业贷款的比重约为20%,不足地方性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的1/3。国有银行对于晋中制造业的经济支持略显不足,很多制造企业受制于自身发展规模与贷款金额,无法享受国家银行利息相对较低的优质中长期贷款资源,必须选择短期或者利息较高的其他银行,而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有时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在短期贷款的压力下,企业疲于应付,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不得不选择民间借贷,最后背上沉重发展包袱。

3.3 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新型产业处于培育阶段,规模效应尚未凸显。晋中制造业大户——吉利汽车目前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组装制造,引入的产业链上的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商其核心生产基地均不在晋中,产品发展滞后,支撑整个整车制造产业发展的力量薄弱;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门类较少,规模不大。二是生产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优势不足。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目前欧洲市场的订单正在逐渐增加,通过天津港发往海外成本高,且时间效率较低。通过中欧专列铁路运输比海运效率提升一倍以上,但运输成本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科技创新水平薄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如液压机械等行业初级产品多、延伸产品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现代煤化工产业生产的乙二醇、烧碱、聚氯乙烯大多为基础化工原料,高新技术相对薄弱,市场产能相对过剩,产品盈利能力不佳。

4 相关建议

4.1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构建“双循环”格局新高地

政府要综合各县和开发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现有产业集群发展等因素,规划打造特色园区、产业园区。不断加强园区辐射力和吸引力,促进新兴制造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发展,逐步发挥园区的规模经济和重点引导效应。鼓励尝试园区内国际技术合作示范区和海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带动晋中高端装备制造、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等向境外转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4.2 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打造“晋中制造”新优势

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关键时间,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供应链条多元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如新能源汽车、医药、光伏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研发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晋中品牌”深挖国家市场需求,打通国内外循环通道,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对接,国内循环与国外循环互相补充。

4.3 扎牢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构筑中部地区现代物流枢纽

物流顺畅是实现贸易畅通的基础,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保障。晋中要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 “农谷”省级战略落地实施为基础,逐步建设中部地区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发展仓储物流业、冷链物流业、电商物流业、快递物流业集群。

4.4 转变思想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绿色智能助力制造业转型

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更绿色。“十四五”规划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制造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低碳和零碳技术;另一个是更智能。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制造业企业突围前进的必要选择。

4.5 积极推动普惠贷款发放,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2020年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在此背景下,要加大疫情以来各项普惠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同时,搭建企业信用平台,提高信用信息使用效益。组织银行、企业等不断丰富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推动银企有效对接,提高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可得性。

猜你喜欢

晋中晋中市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