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L法的官渡古镇地域文化表达评价★
2022-08-11李志英廖雨婷胡文龙李禧玥陈伊鹏
李志英,廖雨婷,胡文龙,李禧玥,陈伊鹏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1 概述
地域文化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特征、人文因素、生活习惯、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一种文明表现,并在此区域内传承与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色,其总体可归纳为三类:自然要素类文化、历史要素类文化和人文要素类文化,三者相互关联、影响,共同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其主要表现在自然、历史、人文三个方面。研究主要采用PSPL调研法 (Public Space-Public Life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即扬·盖尔开展“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的主要方法。该法旨在通过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和行为特点,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成果,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创造高品质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开展公共生活的需要。具体操作共包括4种方法,即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同时结合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热力图分析(采用叠加热点和综合热力度,研究官渡古镇街区热力的分异特征,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就官渡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在商业开发的同时保持并增强街区吸引力、延伸区域文化、保护街区特色古建筑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区域的公共空间现状和公共行为活动,归纳研究区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2 研究对象及其地域文化归纳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官渡古镇的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地域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与评价。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8 km处,地处滇池北岸,占地17 km2。因其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人文景观闻名(见图1)[2]。
2.2 官渡古镇的地域文化
1)自然:官渡古镇位于滇池东北部沿岸(后来因为滇池面积缩减而呈现如今的位置关系),地势平坦,气候温和。2)历史:古镇始建于距今四千多年的南诏国时期,是云南最早的城镇。起初,居民临滇池而居,后来在滇池边设渡口,是官宦商贾出入昆明的必经之地也是游赏之处,因此得名“官渡”。3)建筑:古镇的传统院落住宅主要是“三间两挂耳”的“一颗印”民居。“一颗印”民居具有鲜明独特的建筑风格,从整体上说,一般形式为三间正屋,左右各有耳房,正房为双坡屋顶,耳房为向内元的单坡顶,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用的大印,由此得名。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 km2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4)宗教:多元的宗教文化也是官渡古镇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和土著神信奉和谐共存,区域内造有多座寺庙宝塔。古镇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建有多座宗教建筑,其中许多至今仍保存良好:金刚塔广场以北为妙湛寺,寺内供奉三世佛,寺门外建有两座密檐砖塔,与金刚塔相呼应;东处建有一座三圣宫,为道教建筑;西处有文、武两庙,分别供奉孔子和关公;以南为土主庙,建于唐朝,是官渡古镇中最早的庙宇,供奉本地的土主神。除此之外还有几座寺庙分布在广场四周,总称“六寺八庙”[3]。5)饮食:古官渡又称“涡洞”,源于古官渡人喜欢吃螺蛳,金刚塔就是建造在以螺蛳壳为主料的基石之上的。当地有名的小吃有米粉、豌豆粉、饵块、官渡粑粑等,流传已近百年。
3 PSPL法调查结果分析及问题总结
3.1 调查结果分析
3.1.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包括问卷设计,问卷预发放,问卷修改及实际发放四个步骤。采用实地发放与网络发放相结合,其中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90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8.3%,整体回收情况良好。问卷调查对象范围限制为昆明市市民。其中调查对象男(52%)女(48%)比例接近,共有61人从未到过官渡古镇,529人曾到过官渡古镇。前往过官渡古镇的人中,不同年龄段人数占比见图2[4]。
1)问题分析。人们没到过官渡古镇的不同原因占比如图3所示。由于只有一路公交车直达官渡古镇,且附近的地铁站均距古镇较远,部分市民因交通不便而不愿前往。附近地铁站距古镇仍需步行一段距离且其中缺乏路标引导,建议在附近地铁站至古镇的步行道路中设置引导路牌,方便搭乘地铁的市民前往古镇。古镇周围交通道路狭窄混乱,容易造成拥挤与堵塞,给前往古镇的市民及外地游客造成了交通负担与安全隐患。并且由图3可知,人们对官渡古镇历史文化的不了解是其从未前往的另一主要原因,因此古镇需进一步提高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尽可能举办具有独特地域性及吸引力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游人,同时增加人们对其地域文化的了解。
2)评价分析。问卷调查90%的游客对于官渡古镇内游览路线的安排,内部建筑场所布局规划与如公厕、长椅、垃圾桶、指示牌等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到满意或没有太多意见。问卷调查结合PSPL现场计数法,建议古镇进一步增设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照明设施、标示性标牌以及休息长椅等公共设施。古镇内垃圾桶数目较少,导致部分人群聚集处卫生情况较差,影响游人游玩体验。而古镇内休息长椅虽能够满足大部分游客休憩需求但是分布不均,仍有许多游人选择直接于路边休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通行(见图4)。同时提出可在突出旅游特色的同时加强旅游文化宣传,更着重加强官渡古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设和发扬,如推出特色文创产品等有助于丰富古镇地域文化表达方式。其余建议见表1。
表1 调研建议比例
3.1.2 热力图分析
本研究利用百度热力图数据,采用综合热力度、叠加热点研究方法,基于研究的目的和数据分析的便利,将热力图的7种颜色,从低热度到高热度分别赋予1~7的热力度数值。然后通过划分网格、网格叠加等操作将百度热力图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得到各时段超高热区、高热区以及次热区的面积作为研究数据。根据热力等级对应面积的占比和等级赋值计算得出综合热力度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热力度的分布特征以进一步掌握官渡古镇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内人流分布情况。通过计算综合热力度并进行不同区域间比较,推断出官渡古镇的主要人流聚集点,并以此为依据就官渡古镇公共空间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划分网格以及网格叠加计数等操作将百度热力图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得到各时段超高热区、高热区及次热区的面积作为综合热力度研究的基础数据并根据不同热力等级对应面积的占比和等级赋值计算得出综合热力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Pj为j区域某一时刻的综合热力度;aji为某一时刻j区域i颜色的像素点平均数;Ai为j区域的像素点总数;Ki为i颜色的热力度数值;n为颜色总数;其中综合热力度最高值为 7。
通过2021年4月24日~5月5日期间截取官渡古镇区域热力图并量化分析后得到工作日、周末以及五一小长假(可代表节假日)的平均综合热力度,见图5。
由图5可见,10:30时间段的综合热度均处于最低水平,即商铺上午营业时段(9:00~12:00)中人流处于全天中最少的时段。而自10:30至13:00间三种情况下综合热度均有明显上升,可见官渡古镇到访人流主要集中在商铺上午营业时段与下午营业时段之间,即午餐时间段前后。结合实地走访以及问卷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游客选择于午饭时间前到达官渡古镇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此时热力图中高热度分布区域主要为美食街区与商业街区。然而由于街道建设较窄且中午时段美食街区人流量大,导致该时段美食街区内出现较多拥挤排队与推搡的情况,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同时降低游客体验。
商铺下午营业时段(14:00~17:00)、晚餐时段(17:00~20:00)以及商铺晚间营业时段(20:00~22:00)中古镇综合热力度逐步平缓下降,结合热力图可知自商铺下午营业时段开始官渡古镇中人流由高度集中于美食街区变为较平均分布在古镇各公共区域。同时工作日晚餐时段有较为明显的综合热力度下降后于商铺晚间营业时段回升,结合晚间营业时段热力图与实地调研分析得晚餐时段有部分游客离开古镇后附近居民习惯于商铺晚间营业时段进入官渡古镇进行散步、下棋等休闲活动,同时会有较多人群在商铺晚间营业时段集中于状元街等夜市区进行娱乐活动。
通过总体对比可知五一小长假(可代表节假日)的平均综合热力度大部分时间段中高于周末综合热力度。其中工作日的平均综合热力度最低,大多位于4分~5分区间段,说明一定程度上工作日期间官渡古镇的游人密度较小,大部分为古镇商铺及周围居民。五一小长假与周末的平均综合热力度得分大部分高于5分,可知周末及节假日为官渡古镇游人公共活动最多的时间。人流密度较大,可尝试在周末及节假日举办较有当地特色,具有文化感染力的活动吸引更多游人前往。同时需在周末与节假日期间加强规划以及对人流的引导工作,防止大量游人聚集于同一区域而导致拥挤与安全隐患的增加。
3.2 公共空间存在问题分析
3.2.1 空间布局
1)部分原生空间被占用,丧失公共性官渡古镇与周围居住区界限不明,随处可见杂乱的电线与废旧物品,与古镇内差异明显(如图6所示)。2)部分空间功能形式较单一,对传统人文景观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足。云子博物馆、滇剧花灯传习馆等历史文化展示体验区新老建筑交杂,但普遍人流较少。滇剧花灯传习馆仅在演出时间人数较多,且绝大多数为65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极少有3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群。其余非遗传承展示馆由于远离主要街道等原因,几乎无人参观(如图7所示),原因是历史文化展示体验空间的功能形式还较为单一,其对青年及中年人群的吸引力仍有待加强。
3.2.2 交通情况
1)空间通达性不足。仅有169路公交车直达,且附近最近的地铁口距古镇仍有较远距离,对无私家车人群而言较为不便。建议古镇周围配建地下停车场,以便驾驶私家车前来的游客停放。2)人车混行交叉干扰,安全隐患大。官渡古镇主要入口前的新宝象河规划有待加强,没有划分出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导致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阻碍交通。同时作为官渡古镇外围主要街道的云秀路,路面宽度较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且缺乏人员进行疏通引导,因此车辆通行困难,交通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如图8所示)。
3.2.3 环境舒适性
九转花街、状元街、古渡长街及五朝宴街形成的综合性饮食区域为官渡古镇中人流量最大、人群最为集中的公共区域,该区域涵盖酒吧、餐饮、小吃等多种类型店铺,且聚集的人群涵盖各年龄段。由于该区域人流量较大,街道较窄,导致行人在该区域穿行略显拥挤,当人流量较大时行人的身心难以达到轻松、安逸的状态,舒适性有待加强。此外,垃圾场等公共设施没有被妥善处理,整体面貌较差。
4 建议
4.1 公共空间
1)加强政府对空间布局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居民和商家的能动性。政府可专门成立官渡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对工程的实施、资金落实和使用,拆迁补偿和安置办法等作出规定。同时,可由政府投资改善古镇基础设施(如可将架空电缆和电讯线埋入地下等),居民及商家自己出资整饰店面,如黄山市屯溪老街的保护与整治[5]。2)加强交通整治,增强官渡古镇的通达性。在对新宝象河的进一步规划中应划分出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云秀路需加强交通监管力度,厘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范围,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疏通引导。同时,适当增加公交车的发车频次,并可考虑在地铁站出站口设置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的停车点,从而便于游客选择更合适的出行方式。
4.2 公共生活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情况进行调查,挖掘并提炼出其内在的文化符号。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官渡古镇的历史情况(包括古镇形成的时期,发展和兴衰的过程及原因等)、名人轶事(指历史上与古镇有关的名人以及他们在街区内的活动情况等)和民俗文化(包括地方文艺、民间风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官渡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保护和整治,具体体现在使现有的文化空间成长为功能与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空间等[6]。2)相关部门与官渡地区原住民协商,共同开展传统的节庆活动,推广当地传统文化。如在节庆时演出滇剧、花灯等传统艺术。
5 结语
基于PSPL法的评价方式与研究区域的热力图分析,结合官渡古镇的地域文化、公共空间现状,对地域文化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为官渡古镇公共空间的品质与特色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策略。首先,在公共空间方面需丰富空间形式,挖掘和利用官渡古镇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改善交通可达性。其次,在公共生活方面需政府与原住民共同开展传统节庆活动,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大古镇的文化吸引力,展示其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