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2-08-11万良珍刘礼明
万良珍,刘礼明
(1.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 六安 237008;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六安 237009)
为了加快水稻新品种推广步伐,2021年笔者对部分中籼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期为六安市裕安区及周边地区推广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荃优737、吨两优900、泰两优217、万象优111、筑两优427、诺两优6号、Y 两优59、荃两优069、Y 两优202、徽两优608、丰两优4号(ck),共计11 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行株距20.0 cm×23.1 cm,每穴栽1 粒种子苗。重复间设过道40 cm,四周设保护行1.5~2.0 m。
1.3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徐集村周庆怀户,前茬空闲田,土种属黄白土田,土壤质地中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排方便。
1.4 气象条件
水稻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基本正常。7月底8月初出现了短暂高温,由于起点温度较低,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小;8月7 日起,出现了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对部分品种结实率产生了影响;9月降雨量偏少,温光资源丰富,利于灌浆成熟及收获。
1.5 试验经过
2021年4月26 日浸种催芽,4月29 日播种,播种量300 kg/hm2,采用湿润育秧。5月15 日、24 日分别对大田浅水旋耕整田,5月26 日移栽,秧龄27 d。大田基肥用45%司尔特牌复合肥(N-15-P2O5-15-K2O-15)450 kg/hm2,栽后10 d 追尿素112.5 kg/hm2,结合化学除草。6月26 日排水晒田,7月6 日复浅水。6月下旬、7月上旬分别防治二化螟二代、稻纵卷叶螟,试验田没有进行防病措施。9月中下旬收割并取样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水平
参试组合比对照丰两优4号增产的有6 个,增幅3.56%~9.95%;比对照减产的有4 个,减幅3.66%~6.11%。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吨两优900,折单产9 322.5 kg/hm2;产量最低的为万象优111,折单产7 962.5 kg/hm2。参试品种产量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表1)。
表1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产量比较
2.2 全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5~144 d,皆在杂交中籼稻适宜种植范围内,以Y 两优202 最短,为135 d,Y 两优59、徽两优608较长,分别为144、143 d,对照为138 d(表2)。
2.3 产量结构及农艺性状(表2)
表2 参试品种生育期及主要经济性状
2.3.1 有效穗。参试品种有效穗变幅为210.0 万~241.5 万/hm2,以泰两优217 最高,筑两优427 最低,对照丰两优4号为217.5 万/hm2。
2.3.2 穗总粒数。参试品种穗总粒数变幅为192.4~219.3 粒,以吨两优900 最多,筑两优427 最少,对照为196.5 粒。
2.3.3 结实率。参试品种结实率变幅为68.9%~85.5%,多数品种结实率属正常范围,以泰两优217 最高,万象优111 最低,为84.2%。
2.3.4 千粒重。参试品种千粒重变幅为25.3~28.5 g,以荃优737 最高,Y 两优202 最低,对照为28.4 g。
2.3.5 株高、穗长。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122.3~135.7 cm,以筑两优427、徽两优608 较矮,分别为122、123 cm,对照最高,为135.7 cm;穗长变幅为24.5~26.5 cm,以吨两优900最长,万象优111 最短,对照为25.4 cm。
2.3.6 株型及叶色。参试品种株型结构为紧凑型或适中型;叶色为浓绿、绿或淡绿。田间种植纯度在国标范围内。
2.4 综合抗性(表3)
表3 参试品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
2.4.1 抗病性。参试品种纹枯病、稻曲病一般轻至中等发生;Y 两优202、筑两优427 自然种植轻感稻瘟病;田间未见白叶枯病、细菌条癍病发生。
2.4.2 抗倒性。参试品种没有发生倒伏现象,其中万象优111、Y 两优59、Y 两优202 后期表现倾斜状态,发生时期为水稻灌浆中后期。
3 结论
鉴于11 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分析,吨两优900、泰两优217、诺两优6号、Y 两优59、荃两优069、徽两优608 等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强,适宜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示范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