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导向的武汉新型创新网络构建
2022-08-10钟书华
李 通 钟书华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新型创新网络是指通过延展、嵌套和外挂,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创新网络。新型创新网络概念有以下3方面:①社会学认为,任何组织都是由具体的社会人构成,社会人之间存在各种社会关系;科技人员也是社会人,当科技人员的社会关系服务于创新活动时,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就链接进入创新网络;②经济学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经济活动。创新需要资源投入,通过研发获得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服务等产出,并将这些研发成果转化进入市场,获得收益。因此,应从创新资源投入到创新成果产出全过程来理解创新网络;③系统论认为,世界由具有组织性和复杂性的不同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可分解。创新网络作为一个系统,向下可分为次一级网络,向上又成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新型创新网络概念是逻辑的推论,也是对创新现实的概括和抽象。新型创新网络概念可很好解释硅谷、深圳等创新区域的成功经验,可指引未来武汉创新网络建设。
1 新型创新网络的构成与特征
在新型创新网络构成中(见图1),次一级重要网络有资源配置网络、研发合作网络和成果应用网络,每个次一级网络又嵌套和外挂若干网络。
图1 武汉新型创新网络构成
嵌套网络是指在已有网络中加进的一个或多个网络。正如美国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在帮助硅谷印度企业家创业、融资和应聘方面提供了机会,解决了困难[1]。从功能上讲,硅谷印度企业家协会属于美国硅谷创新网络的嵌套网络。所谓外挂网络,是指在已有网络中附上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如科技人员、研究机构对外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网络,可能会对科技人员、研究机构争取投资、获取信息、共享设备等有所帮助。这些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网络可划归嵌套网络。
新型创新网络具有扩展性,能不断强化资源配置、研发合作、成果应用的网络功能;能通过改变很少的节点或网络通道,实现整个网络功能的线性增长;能根据创新活动现实需求,链接新的嵌套网络或外挂网络。
新型创新网络具有邻近性,这种邻近包括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制度邻近等。在法国邻近动力学派“多维邻近性”理论看来,投资、信息交流和创新成果扩散时,地理邻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技术相同、技术对接,以及制度相同、制度兼容[2]。
2 武汉新型创新网络构建
2.1 资源配置网络
资源配置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凝聚人才、增加投入,实现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共享。
凝聚科技人才方面,武汉应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建立广泛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网络节点,吸引和组织人才;可通过会议、论坛和专题活动等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以武汉为中心节点的细分专业人才网络,为精准吸引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可整合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建设武汉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并配以各种发展规划、组织结构、成果介绍等信息,让社会理解,让应聘简便;可成立企业化运营的人才服务中心(猎头公司的升级版),专门为武汉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寻求专业人才。
增加科技投入方面,武汉应围绕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需大量进口的通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等领域,精心选择、精细论证,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方案,争取国家投资;应发挥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鼓励市场主体投资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让新型研发机构运营公司化、市场化,从企业找项目,向社会找投资。
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方面,武汉可通过“科技设施共享框架协议”,将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大型仪器设备整合为科研服务公共平台网络,平台网络可向武汉下属科研机构开放,各平台采取非盈利有偿服务运行模式,实现略有盈余。在拟建的国家实验室,可凝练专业特色和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湖北和武汉经济发展,建设若干新的科研服务公共平台。
科技信息交流方面,武汉应对外开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武汉平台单位应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促进科技信息交流。可通过“科技信息共享框架协议”,将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图书情报平台网络化,并向科研机构开放;根据平台单位增加的外来用户访问数量,对平台所属单位给予专项补贴。鼓励平台单位根据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科研服务。具体服务领域包括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信息利用培训、专题调研、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分析、人才项目评估、产业技术分析、产业情报服务、专家网络建设等,并根据需求不断拓展服务。
2.2 研发合作网络
当前,重大科技攻关需要集中优势资源,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需要关注成本与收益,需要庞大的研发合作网络支撑。研发合作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通过跨界协作,促进知识的增长与应用。构建武汉的研发合作网络,可从以下4方面进行。
2.2.1 构建跨学科研发合作关系
武汉具有较强的科技竞争力,在光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农学、测绘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武汉可聚焦生命、材料、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解决各种前沿性问题、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各种重大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在国家支持和预研究基础上,发起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推动实现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重大原创性突破,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利用跨学科协作关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2.2.2 构建跨组织研发合作关系
武汉的大专院校和企业有许多隶属的研发组织,这为跨组织研发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跨组织研发合作的内容包括知识共享、认知方式整合、研究方法创新、仪器设备通用等。因此,组织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攻关。基础研究类项目,由大学或研究院所主导;技术创新类项目,由企业主导。可根据项目需要,联合其他研发组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跨组织研发合作可实现知识、经验和能力互补,拓展研发空间,解决高难度创新问题。跨组织研发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与各方建立信任和互惠关系,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契约关系规避失信风险。
2.2.3 构建跨行业研发合作关系
跨行业研发合作适用于大型技术创新类项目,这类项目强调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一体化,涵盖从定向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开发全过程。跨行业研发合作关系是一种即时性网络,随项目立项而组建,又随项目完成而解体。在跨行业研发网络中,企业属于关键节点。企业熟悉市场,了解项目产业化和进入市场面临的经济合理性、社会可接受性、用户需求等问题,企业的这些认知可以引导研发的技术路线方向,确定终端产品的性能指标。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跨行业研发网络的联结纽带不能是行政指令,而应是承载各种利益关系的经费分配。
2.2.4 构建跨区域研发合作关系
构建跨区域研发合作关系,武汉可与其他区域整合创新优势互补,形成更强的研发能力,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可与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常态交流机制,积极承担国际前沿科学合作项目,可与襄阳、宜昌合作,“一主”带“两翼”,共同推进湖北科技强省建设。研发也存在知识生产的地域分工,因此,与其他地区合作,实行部分研发任务外包,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2.3 成果应用网络
武汉应构建功能强、效率高、多类型、多层次的研发成果网络,将具有原创性、突破性或“国之重器”的研发成果推向应用,将面向经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成果转移到生产部门,为企业增加新产品,引进新工艺,提供新服务。
2.3.1 构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网络
为应对国际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和满足国内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深入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这些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可按年度收集、汇总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论证,精选出10~20项,编制《武汉年度重大研究成果简介》,推介重大研究成果,争取成为国家大科学项目。这可成为一种成果推介与应用决策网络。
2.3.2 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网络
武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有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过去,这些成果只能通过科研团队自己推介,寻求转化。这种方式的缺陷是信息不对称,技术供需双方对接成本较高,且效果有限;同时,由于技术供给方缺乏市场经验,技术需求方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供需双方信任度不高,影响了成果的应用转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可由政府出面组织,定期举行“武汉年度技术创新成果交易会”,广泛邀请企业参加。通过交易会,将武汉高校、研究院所精选的前沿性、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整体推介,进一步形成产学研成果应用转化网络。
2.3.3 构建新型研发组织网络
1987 年,共有 14 家美国公司参加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研发联合体(SEMATECH)宣告成立。1993 年,SEMATECH 制造出 0.35 微米线宽集成电路[3]。此后,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研发机构。可参考美国技术研发联合体模式,在武汉组建面向产业行业的新型研发组织,参与者包括企业、高校、政府部门、国家实验室、中介机构等。其中,企业是行业内设备、材料或产品供应商,高校和国家实验室是专业研究机构。新型研发组织从事产业技术升级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同时将相关的所有组织连接起来,构建技术成果应用推广网络,打通研发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对策建议
(1)鼓励跨区域联合承担大科学项目。有许多国家大科学项目,仅凭一省一市之力难以承担,需要跨区域协同创新、奋力攻关。武汉可积极与中央部委沟通交流,争取加入国际大型科技项目计划;可与其他区域建立常态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项目;可与湖南、江西合作,谋划“湘鄂赣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国家技术工程项目;可与长沙、南昌等城市合作,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工程”。
(2)编制《武汉年度重大研究成果清单》。武汉可按年度编制《武汉年度重大研究成果清单》。《成果清单》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强调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强调研究成果有深入推进的重要理论意义,以及具备深入推进的行事可行性;强调研究成果对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具有迫切需要;强调研究成果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用价值。应组织由政府部门负责人、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征集的研究成果论证,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进入《成果清单》。
(3)大力促进科技成果交易。举办“武汉技术成果交易会”,系统推介武汉年度取得的重要技术创新成果,吸引投资,转让技术、扩大影响。邀请国内企业和风投机构参加。交易会是一个由政产学研金构成的“研发-应用-产业化”一体化网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