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策略
2022-08-10崔竣尧
崔竣尧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深化水利工程改革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战略之一,2010年11月党和国家针对水利工程改革与发展问题召开多次会议,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研究,国家对于水利事业的发展给予了经济和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全国多个地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建筑难度逐渐扩大化,在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错综复杂,风险因素较多,并且因素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征,如果不采取任何保障措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012年国内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发生的安全事故达到12 648起,相比上一年增加了5.26%,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23.15亿元。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对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障策略。但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虽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已经制订和采取了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和方案,但是其保障效果较差,因此,急需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策略研究。
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保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对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长,施工过程繁琐,如果在建设阶段发生安全事故,将暂停施工,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起因,并重新调整现有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甚至重新施工已经建完的项目,从而延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周期,使施工项目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保障,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1]。其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大部分项目需要在室外施工环境完成,并且建设过程涉及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种类较多,在该环境下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不仅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其三,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采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和策略,不仅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并且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成本投入。从以上分析可知,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保障是必要措施。
2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现状分析
2.1 施工环境危险因素多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属于室外作业和野外作业,并且建设过程使用的施工工艺流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高,大部分施工作业为交叉作业,施工现场的电源线路较多,施工人员面临的危险因素较多,比如电、水、地质灾害、设备伤害、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等[3]。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施工风险管理不到位,忽视了建设前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预测与评价,仅片面地了解施工过程面临的风险因素,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风险因素管理不到位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表1为2013—2018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具体情况。
表1 2013—2018年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 %
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工作不到位,缺乏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管理,使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的施工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2 施工安全保障设施不足
安全保障设施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保障的基础,对于危险施工作业,比如高空作业、交叉作业以及封闭作业等,施工人员需要配备齐全的防范设施,比如劳保用品、通风设施、防水设施、防毒设施、防电设施以及安全警示标识等。但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以及领导者的施工安全保障意识薄弱,在施工前,并未为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作业开展准备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当突发事故发生时,无法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其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2.3 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一线岗位的人员多数为教育水平较低的社会人员,该人员未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安全风险辨识能力较低以及对于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较低,缺乏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专业技能,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因错误操作和操作失误而发生安全事故[4]。通常情况下,在基层的施工人员进场之前,需要对该部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忽略基层人员的上岗培训环节。施工人员实际操作经验较少,并且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较多,该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由此可知,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对施工人员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导致施工人员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
2.4 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施工安全监管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保障中一个重要部分,全面的施工安全监管,不仅有效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同时提高施工的效率。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并未设立该岗位,也未组建监管团队,即使一部分施工单位设立了监管岗位,但是应聘该岗位的人员专业能力较差,从其他可有可无的岗位上调派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员负责施工的安全监管工作,导致施工安全监管岗位形同虚设,未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5]。在实际施工中,监管人员存有侥幸心理,未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和不规范作业,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监管人员相互推脱责任。此种监管状态已经成为施工安全监管的常态,阻碍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3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保障策略
3.1 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基层施工人员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威胁对象和受害对象,并且每年因基层施工人员不合理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计其数,出现不规范操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因此,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在进场前,需要上岗培训,并且对培训后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考核,只有通过安全考核的人员才能进场工作。通过上岗培训,令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在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6]。同时,培养一些基本的安全事故应急技能和逃生技能,以及安全隐患识别技能,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和自我防范能力,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同时,使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最小化,促进施工人员规范化操作。除此之外,定期培训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度,熟悉和掌握施工现场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危害程度,以此保障有效执行施工安全保障工作。
3.2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保障需求,以及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添加或者补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施工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监管制度》《施工安全监管责任制度》《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正确使用手册》《施工技术规范制度》等,通过完善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施工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并且为施工安全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以此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
3.3 强化建设过程施工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工作,施工单位要聘请专业人员组建施工安全监管团队,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监管方案和计划,比如监管人员轮流监管施工现场,包括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防护设施的配备情况等,针对错误操作和不规范作业行为及时纠正和叫停,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帮助施工人员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对待施工安全问题[7],并且对未佩戴防护设施的施工人员及时批评教育,给予处罚警告。其次针对施工安全监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职责划分到每个人,发生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障监管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强化建设过程施工安全监管力度的目的。
3.4 完善施工安全保护设施
除了以上提出的策略之外,为了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施工安全保护设施,购买相应的劳保用品、通风设施、防水设施、防毒设施和防电设施,降低水、电等风险因素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威胁,在开展施工前,确保施工人员均具备一套齐全的安全保护设施,提供安全保障。其次对于危险区域,比如漏电区域、漏水区域等,张贴安全警示标语,提醒人员远离该区域。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外围,建设施工围栏,在围栏上张贴安全警示标语,警示周围居民此区域为施工区域,防止外部人员误入施工现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 结 语
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保障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结合施工现状提出了保障策略,不仅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小因事故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