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景矿沿空留巷充填体合理宽度研究及应用

2022-08-10冀建华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景空留巷宽度

冀建华

(华阳集团新景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沿空留巷作为一种无煤柱护巷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井下巷道掘进工程量,并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但沿空留巷需承受2次采动影响,其围岩的稳定性较难维护[1-3]。为此,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如郝龙等[4]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的围岩变形演化规律,并确定出最佳充填体宽度为1.4 m;陈勇等[5]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沿空留巷的支护方式不会影响基本顶的回转下沉;魏飞等[6]以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充填体宽度,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基于现有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新景煤矿3107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为研究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充填体的合理宽度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并通过围岩变形监测对技术方案进行现场验证,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

1 工程概况

新景煤矿现主采3#煤层,煤层厚度为2.15~2.67 m,平均厚度2.36 m,煤层倾角2°~8°,平均倾角5°。煤层总体赋存稳定,结构简单,一般含1层夹矸。新景煤矿采面上下顺槽一直沿用25~30 m的宽煤柱护巷,大量的宽煤柱难以回收,使得煤炭资源损失严重。

为了尽量减少遗留煤柱的损失,矿方决定在3107综采工作面进行沿空留巷试验。该工作面倾向长度172 m,走向长度1 384 m,埋藏深度为496~671 m。工作面位于3#煤二采区南翼,东为3105工作面(已采),西为3109工作面(在掘),北隔采区大巷为3106工作面(未掘)。工作面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3107工作面第一辅助进风巷为沿空留巷试验巷道。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如表1所示。

图1 3107综采工作面位置

表1 煤层顶底板岩性

2 巷旁充填体宽度的合理确定

2.1 数值模拟分析

(1)模型建立

根据3107工作面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不同充填体宽度的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

所建模型尺寸长×宽×高=250 m×150 m×40 m;在模型上边界施加8.9 MPa的垂直均布载荷,以模拟覆岩压力,模型四周及下边界采用位移边界条件约束;模拟单元均遵循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为使得模拟结果更加精确,对模型沿空留巷区域的网格进行加密处理。其中,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2)模型结果分析

不同充填体宽度下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量如图2所示。

图2 围岩变形量与充填体宽度间的关系

由图2可知,保持巷内其他支护条件不变,充填体宽度从0.5 m增加到2.0 m时,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呈减小趋势,其中,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900 mm,两帮移近量减小了800 mm。围岩变形量在充填体宽度由0.5 m增大到1.0 m时的减小幅度较大;当充填体宽度由1.0 m增大到1.2 m时,围岩变形量的减小幅度降低;充填体宽度达到1.2 m后,继续增加其宽度,对巷道围岩变形量的减小已不再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充填体宽度为1.2 m。

2.2 充填体强度验算

充填体采用C30混凝土柔模浇筑形成,为验证1.2 m宽度充填墙体强度能否满足需求,通过分离岩块对其进行验证[7]。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分离岩块法计算模型

根据分离岩块法,充填体的载荷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为充填体载荷,MPa;bB为充填墙体内侧至工作面主帮的距离,取4.2 m;x为充填墙体宽度,取1.2 m;bc为充填墙体采空区侧悬顶距离,取0.4 m;γ为顶板分离岩块容重,取26 kN/m3;h为工作面采高,取2.4 m;α为岩体内摩擦角,取26°;θ为煤层倾角,取5°。

由式(1)计算的充填墙体所受载荷为1.3 MPa,取回采动压系数为3,则充填墙体所承受的围岩压力为5 013 kN/m。而依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知,1.2 m宽的C30混凝土墙体承载能力为18 481 kN/m,远高于工作面回采时巷旁充填墙体所承受的载荷。因此,综合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结果,并结合经济合理性,最终确定巷旁充填体宽度为1.2 m。

3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3.1 巷内支护

用于沿空留巷的巷道为3107工作面辅运顺槽,巷道为矩形断面,净高2.7 m,净宽4.5 m,沿煤层顶板掘进。巷道顶板采用φ20 mm×2 400 m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支护,其间排距为780 mm×850 mm,靠近两帮的锚杆与垂线夹角15°施工,其余锚杆均垂直顶板施工;顶锚索的型号为φ17.8 mm×7 200 mm,间距2 340 mm,排距850 mm,均垂直顶板施工;主、副巷帮采用φ18 mm×1 800 mm的麻花锚杆支护,间排距800 mm×850 mm。具体支护形式如图4所示。

图4 支护断面

3.2 巷旁支护

研究表明,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的最佳时机为顶板给定变形结束后[8],因此,随着3107工作面的回采推进,在滞后工作面10 m处开始施工充填墙体并进行临时支护。其中充填墙体的宽度为1.2 m,留巷宽度为4.2 m,高度为2.7 m。充填墙体材料采用C30混凝土,每2 m柔性挂模为一个充填模块进行浇筑,形成墙体。

为保证回采期间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稳定性,防止其出现较大的横向变形,采用“锚栓+钢筋网+钢带”联合加强支护,墙体每排预置4个锚栓并用钢带连接,间排距为750 mm×1 000 mm。加强支护形式如图5所示。

图5 巷旁充填墙体支护结构

4 应用效果分析

4.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为分析沿空留巷充填体宽度及围岩控制技术的效果,在留巷段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围岩的表面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监测结果

由图6可知。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的变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在滞后工作面0~20 m范围为第一阶段,此时基本顶未发生破断,在巷旁充填体及单体支柱的支护下,巷道围岩的变形速度较小,最大为8 mm/d。

(2)在滞后工作面20~80 m范围为第二阶段,此时基本顶发生破断并剧烈回转下沉,导致巷道围岩的变形幅度较大。其中,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80 mm,最大移近速度为24 mm/d;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98 mm,最大移近速度为13 mm/d。

(3)在距工作面80 m以后的范围为第三阶段,此时上覆岩层已形成稳定的铰接结构,围岩的变形逐渐趋于稳定。

综上分析可知,留巷期间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较小,满足工作面正常生产需求。

4.2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在构筑混凝土充填墙体时,在墙体靠近顶、底板处各预埋一根短锚杆,并在上下两根短锚杆端部挂测绳AB,通过观测绳AB长度的变化对充填墙体的纵向变形进行分析;在充填墙体中部预埋1跟长水平钢杆CD,通过观测该钢杆的外露长度变化,分析充填墙体的横向变形。测点布置如图7所示。

图7 巷旁充填体变形测点布置

充填墙体的变形观测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巷旁充填体变形监测结果

由图8可知,充填墙体在距工作面10 m范围内基本未发生明显变形;在距工作面20~60 m范围,基本顶破断并回转下沉,导致充填体变形量逐渐增大,该阶段墙体的横向变形量最大为161 mm,纵向变形量最大为103 mm;在距工作面60~90 m时,充填墙体的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当滞后工作面距离达到90 m以上时,充填墙体基本不再发生明显变形。由此可知,充填墙体的宽度及现有支护技术能够满足沿空留巷的工程要求。

5 结论

1)根据新景矿3107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沿空留巷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的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充填墙体的承载能力进行了验算,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充填体宽度为1.2 m。

2)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对沿空留巷的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其中,巷旁充填体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形成,并用“锚栓+钢筋网+钢带”联合支护的形式进行加强控制。

3)将该技术方案应用于现场,并对应用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留巷期间,巷道围岩顶底板及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280 mm、198 mm;充填墙体的纵向及横向变形量最大值分别为103 mm及161 mm,满足工作面正产生产需求。

猜你喜欢

新景空留巷宽度
T.T.Pilates新景中心店
204 沿空留巷快速维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古村新景
风电新景
Y型通风瓦斯治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沿空留巷不均衡承载特征探讨与应用分析
朔州新景掠影
康保矿业公司张纪井31503下顺槽沿空留巷技术应用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