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8-10赵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维度

赵芹

(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康复科,山东枣庄 277300)

吞咽障碍(DAS)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会引起患者进食呛咳、食物下咽困难等症状。 DAS 极易诱发肺部感染,长期进展还会导致患者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不仅会对脑卒中康复进程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负担[1-2]。 当前临床针对吞咽障碍患者通常采取吞咽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吞咽功能。 但DAS 的病因较为复杂,单一采用吞咽康复训练仍难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临床还应联合其他措施进行干预。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针对舌肌、唇肌的训练方法,可增强舌肌力量,提升吞咽反射能力[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2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DAS 患者,探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与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DAS 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并经吞咽X 线荧光透视检查确定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对本研究知悉同意;意识清醒,认知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系统原发病;合并其他影响吞咽功能的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 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9 例。 观察组男26 例,女13 例;年 龄48~79 岁,平 均 年 龄(62.65±5.68)岁;病程11~30 d,平均病程(21.25±4.25)d;体重指数19.7~29.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85±1.71)kg/m2。对照组男27 例,女12 例;年龄48~78 岁,平均年龄(62.69±5.64) 岁; 病程10~30 d, 平均病程(21.17±4.26)d; 体重指数19.9~29.2 kg/m2, 平均体重指数(23.88±1.65)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训练。 (1)冰刺激与空吞咽训练:将沾水后的冰棉签对患者的咽部、腭弓部进行轻缓的接触刺激,并在刺激结束后嘱患者完成空吞咽动作。 (2)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向前、两侧伸展舌头,并用舌尖舔舐唇周,针对伸展不完全者,使用纱布包裹其舌尖,并行轻柔、缓慢的牵拉。 (3)吞咽反射训练:使用手指指腹轻轻推拿患者下颌下方至甲状软骨部位,刺激其舌在口腔内的运动。 (4)摄食训练: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向前屈曲头部作为摄食训练的体位,指导患者应用侧屈、点头吞咽等技巧摄入糊状食物,而后逐渐过渡至固体食物;摄食过程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一口量为宜。上述训练,每组10 次,每天3 组,每周6 d,持续训练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1)训练前准备。指导患者取坐位,利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型号:AM1000A,粤械注准20122260121)测量其舌肌、唇肌的最大肌力, 将测量结果的50%作为初始训练量。(2)训练内容:①舌肌训练:将系统自带的舌泡置于患者舌面,指导其用力将舌泡顶向上颚。②唇肌训练:将舌泡置于患者牙齿、嘴唇间,指导其抿唇用力挤压舌泡。 ③颊肌训练:将舌泡置于患者唇肌训练点内侧约2 cm 处,使用面颊挤压舌泡;④耐力训练:指导患者用力挤压舌泡,以达到预定值,并嘱患者尽可能维持。上述训练,每组10 次,每天3 组,每周6 d,持续训练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于训练前及训练3 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5]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给予患者30 mL 温水,根据患者饮水时间及呛咳情况进行评分, 1 分: 患者5 s 内能够全部喝完温水且无呛咳;2 分: 温水完全饮用时间超过5 s,无呛咳出现;3 分:温水可一次性饮用完,但有呛咳出现;4 分:温水可分2 次饮用完,有呛咳;5分:饮用过程中频繁出现呛咳,无法饮完,分数与患者吞咽功能呈负相关。

(2)于训练前及训练3 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4 个维度,计74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粗分-最低分)×100/维度满分,各维度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3)对比两组吸入性肺炎、脱水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吞咽功能组间比较

两组训练前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s),分]

组别训练前训练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4.02±0.46 4.08±0.42 0.602 0.549 2.83±0.39 2.11±0.35 8.581 0.000 12.323 22.503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组间比较

两组训练前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训练后, 观察组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χ2 值P 值心理训练前 训练后56.52±3.45 57.11±3.49 0.751 0.455 65.62±4.63 72.79±5.11 6.494 0.000躯体训练前 训练后社会功能训练前 训练后55.35±3.36 56.05±3.41 0.913 0.364 62.65±4.42 70.76±4.48 8.048 0.000 57.58±4.05 57.33±4.17 0.269 0.789 66.68±4.35 71.79±4.62 5.029 0.000物质生活训练前 训练后58.59±4.83 59.11±4.77 0.478 0.634 64.66±5.18 72.78±5.39 6.783 0.000

2.3 并发症组间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脑卒中会引起大脑皮层、脑干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下性或核性损害造成的真性延髓麻痹, 致使舌部运动受限、软腭麻痹等,进而造成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会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不利于疾病预后。相关研究表明[7-8],中枢神经具有可塑性,持续性康复训练可刺激神经系统,促使残留突触功能恢复,或建立新的神经传导,进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吞咽功能训练是现阶段临床针对DAS 患者开展的康复措施,在改善吞咽功能中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方法训练重点在于咽部功能,且内容较为单一,整体康复效果不甚理想[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DAS 患者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与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的效果确切,利于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主动抗阻训练,本研究将其应用于DAS 患者中,通过针对性训练舌肌、唇肌、颊肌,可有效增强患者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增加口腔和咽喉压力,促使患者顺利完成食物吞咽动作。 耐力训练可促使患者唇、口部肌肉获得持久性刺激,并锻炼舌、喉部括约肌,有利于提升肌肉灵活性及协调性。 反复训练还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神经传导通路重新建立,形成正常的吞咽反射,进而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10]。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开展前,根据患者的原始吞咽肌力确定训练频次及时间,并通过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将肌点信号转换为视听觉信号,可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及可耐受性,并实时了解训练效果,患者更易接受、坚持,进而增强训练效果。 口肌生物反馈训练与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DAS 患者中,可协同增强患者吞咽相关各个肌群的肌力及协调性,为食物摄入与吞咽的整个流程提供压力,还可促进吞咽反射建立,进而加快吞咽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口肌生物反馈训练与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可加速DAS 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维度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