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

2022-08-10韩利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腹水组间肝功能

韩利刚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肝病科,江苏邳州 221300)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病进入终末期的表现,可见腹胀、下肢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数据显示,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10年内发生腹水,而肝硬化腹水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西医治疗采用综合方案,关键是利尿、快速排钠,维持正常的血钾水平。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更加深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因安全、有效、耐受性高的特点,获得患者的认可和支持。相关研究显示,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在缓解腹水症状、保护肝功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3]。该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该院肝病科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79岁,平均(57.56±8.94)岁;病程4~12年,平均(8.36±2.59)年;腹水严重程度:中度22例,重度8例。试验组男23例,女7例;年龄30~72岁,平均(51.38±9.15)岁;病程3~11年,平均(7.86±2.83)年;腹水严重程度:中度23例,重度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4]和《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经彩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年龄18~80岁;中重度腹水;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其他病因所致腹水;合并肝性脑病、出血、感染;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药物禁忌证、过敏反应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入院后要求患者多休息,限制水钠摄入;使用保肝、抗病毒药物,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治疗: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口服,40 mg/次,2次/d;呋塞米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公司,国药准字H32021428),口服,20 mg/次,2次/d。治疗时间为15 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组方:茯苓20 g、猪苓15 g、泽泻10 g、白术15 g、太子参15 g、黄芩10 g、黄连5 g、陈皮10 g、枳实10 g、车前子15 g、厚朴6 g、半夏10 g、砂仁3 g、白茅根30 g、泽兰10 g。辨证加减:口渴者加用麦冬15 g、南沙参15 g,发热者加用连翘10 g,便秘者加大黄10 g。加水煎熬,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治疗时间为15 d。

1.4 观察指标

(1)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①腹胀、肢体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彩超复查显示无腹水,腰围减小>5 cm为显效;②症状明显减轻,彩超复查显示腹水减少≥50%,腰围减小3~5 cm为好转;③症状改善不明显,彩超复查显示腹水减少<50%,腰围减小<3 cm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腹围、体重和肝功能,其中,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ALT为0~40 U/L,AST为0~40 U/L,TBIL为1.71~17.1μmol/L[7]。

(3)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如恶心呕吐、腹泻、高钾血症等[8]。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腹围、体重比较

治疗前,两组腹围、体重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围、体重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腹围、体重比较(±s)

表2 两组腹围、体重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腹围(cm)治疗前 治疗后体重(kg)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96.43±6.37 97.20±6.55 0.461 0.646 88.15±4.29a 92.36±4.67a 3.636 0.001 63.28±5.10 63.55±5.48 0.197 0.844 57.29±3.39a 59.34±3.67a 2.247 0.028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ALT(U/L)治疗前 治疗后AST(U/L)治疗前 治疗后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135.40±17.36 136.12±16.82 0.163 0.871 58.49±6.33a 66.38±6.75a 4.670 0.001 92.57±11.37 93.36±12.50 0.256 0.798 47.62±5.37a 52.51±5.92a 3.351 0.000 53.16±4.65 52.77±4.30 0.337 0.737 28.37±2.55a 31.60±2.87a 4.608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肝硬化是肝病科常见疾病,是肝组织纤维化、出现假小叶和再生结节所致,严重破坏肝脏结构和血供。我国肝硬化患者多是乙肝病毒所致,20~50岁是高发年龄段,年发病率为17/10万人[9]。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引起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进而导致腹水生成。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1年和5年病死率分别为15%、44%。

肝硬化腹水的常规西医治疗中利尿是关键,螺内酯属于醛固酮抑制剂,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钠钾、钠氢离子交换,增加排尿量;呋塞米可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促进水和电解质排泄,而且随着用药剂量增加,利尿效果明显增强。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鼓胀”范畴,是中医四大顽疾“风、痨、臌、膈”之一,病因复杂,病机为寒热虚实并存,治疗颇为棘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内经》认为鼓胀病机寒热皆存,以热为主,故《素问·腹中论》给出治疗方剂—鸡屎醴。关于鸡屎白,《本草纲目》曰:“蛊胀生于湿热,亦有积滞成者,鸡屎能下气消积,通利大小便,故治臌胀有殊功,此岐伯方也。”喻昌在《寓意草》中亦言:“暴病非阳,久病非阴”。鼓胀病机涉及肝脾肾,认为患者久病,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终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而发为鼓胀病[10];久病水湿蕴结生热,病理性质以湿热蕴结为主,以清热利湿逐水为法,方选中满分消丸加减。中满分消丸来源于中医古籍《兰室秘藏》,方中枳实、厚朴合用,具有行气散满的功效;黄连、黄芩合用,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砂仁、陈皮、半夏具有理气醒脾化湿的功效;白术、太子参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白茅根、泽兰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并可预防出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逐水、健脾行气的效果,实现治疗目标[11]。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和黄芩具有解毒、抑菌的功能,白术和茯苓有助于保肝排尿,对脘腹胀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症状具有良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腹围、体重和ALT、AST、TBIL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王圣兰[12]的研究结果相近,可见中满分消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显著。分析原因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实现标本兼治效果。此外,在用药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满分消丸的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遵医用药。

综上所述,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确切,有助于减小腹围,减轻体重,改善患者肝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腹水组间肝功能
Hepatology|有针对性地降低门静脉肝压力梯度可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腹水控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哪些疾病易与肝硬化腹水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