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作家文学创作的根脉
——读《张炜评传》

2022-08-10孙永庆

回族文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炜故土原野

孙永庆

“评传”不同于一般性的人物传记,它强调要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作家的经历结合起来,偏重于研究与评论。评传创作者要全面细致地掌握传主生平材料,对传主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要做到深和透。这就要求评传创作者要有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张期鹏、亓凤珍研究张炜的文学作品多年,曾发表过多篇研究张炜文学作品的文章,编辑过《春声赋——张炜创作四十年论文集》,撰写了《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再写出这本《张炜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是水到渠成的事。读完《张炜评传》,“原野”这个词像蝴蝶一样在脑际来回盘旋。作者紧紧抓住这个词,通过张炜的文学生涯来梳理出文学创作的根脉。

在我看来,这部评传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敏锐的文学眼光,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其品微见显、以点带面的写作理路和心态创作出的《张炜评传》,有极强的文体开拓能力。张炜在文学方面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作者紧扣张炜的作品来分析,写出了张炜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行文中有妙趣横生的叙述,也有睿智而深刻的评论。

评传作者写了张炜现实中的原野,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大多数评传从故地写起,这部书也不例外。对于解读张炜来说,这样似乎更有必要,因为故地不仅是他生命的源头,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还是他始终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文学书写的底色。了解张炜的故地情状,对于理解他本人和他的文学创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张炜曾在《融入野地》中写道:“谁没有故地?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上长出第一绺根须。可是谁又会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一个人长大了,走向远方,投入闹市,足迹印上大洋彼岸,他还会固执地指认:故地处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个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长延伸出来的。”张炜心中的“那一小片土地”,就是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龙口海滨。

从地图上看,它是指山东半岛胶莱河以东的部分,包括烟台、威海全部和潍坊、青岛部分地区。这样一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天造地设,自然天成。平原的富庶、山地的贫瘠、大海的神秘,不仅造就了这个区域丰富复杂的地理风貌和颇有特色的动植物世界,也造就了这个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影响了这个地方人们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倾向。这些,都给张炜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慢慢地浸入了他的心灵世界,也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到张炜的出生地龙口,恰好兼具平原、山地和海滨的特点。它的东面与蓬莱相邻,南面与栖霞、招远接壤,东南部是丘陵、山地,西北部是面朝大海的海滨平原。

写张炜回望中的原野,是从“芦青河”系列小说开始的,张炜的这些短篇小说就是以“我的原野盛宴”为背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芦青河”世界,也给我们写出了“芦青河”两岸美好的人与事。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里,会出现富有胶东半岛特征的海滨城市,会出现富有胶东半岛特色的原野,如《古船》中的“洼狸镇”,《柏慧》中“登州海角的一个小城”,《刺猬歌》中的“滨海荒原莽林”等。对于这些虚构的城市和原野,我们没必要去进行对应核实,这些作品中对城市和原野的描述,这些城市和原野洋溢着的气息,都带有伴随张炜成长的龙口及附近原野的影子,我想读者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在《你在高原》之一《家族》中,宁珂遭受诬陷身陷囹圄之后,岳母闵葵、妻子曲綪被迫离开曲府,乘坐一辆马车离开“海滨小城”一路向东,到一片海滩荒原上投奔曲府的旧仆人清滆。龙口镇与龙口海滨平原正好一西一东,在地理方位上恰好是对应的。不论是偶然巧合还是作家有意设置,都可以看出故地对张炜创作的影响。这是张炜对故土的回望,是这片鲜活原野的艺术呈现,也是张炜作品的魅力所在。

张炜的精神原野,已经嵌进了他的作品里,成为他作品的灵魂。评传中写了张炜在欧洲的游思,更加怀念自己的故土。重回故土,张炜看到这里的一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沧海桑田,时代的浪潮也在不断地拍打故土。张炜痛心地写道:“芦青河”时代的清纯、美好也已成过去,上游修了水库,河两边的村庄都在盲目地侵河造地,“它现在很寒酸。一年里没有多少时间有水,河岸上那些高大茂密的树木也快完了。没有水的滋润,你想两岸的植物也不会好”。“时代变了,河也的确是变了,变得更荒凉更平淡,更明明白白了。它好像越来离诗意越远,离世俗的东西越近。”那些故土大地上动人的河,那片迷人的土地,已经只能到记忆中去寻找了。

张炜认识到,人一旦陷入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潮流之后,要再保有对大自然的敏感和敬畏之心就十分困难了。但一个作家却不能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人道力量和追求真理的恒心。即使世间再无“瓦尔登”,即使已经陷入无处逃遁的绝境,也要坚持不懈地用文学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去感动那些日渐麻木的人心。这是一个作家与生俱来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是精神中的原野,在《九月寓言》中是一次地气的升腾。

《张炜评传》中写道:“《九月寓言》不是乡村的挽歌,而是土地的颂歌、生命的赞歌;不是慨叹与惋惜,而是生命激情的震颤与回响。张炜的作品,从不刻意渲染所谓的幻灭感,他表现的总是痛苦中的欢乐、绝望中的希望。这正是一种生命的真实。因为如果失去了生命的欢乐、爱与希望,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和最大理想。”这是原野在张炜文学创作中一次精神的升华。

张炜的《文学:八个关键词》里的“荒野”,就如同他记忆中的那片没有人工痕迹的原野。他认为作家可以不写荒野,但必须将它装在胸间,很多杰作没有出现荒野,却有那样的视野和气象。这种原野精神已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精髓,贯穿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他的笔触才斑斓无尽。巨著《你在高原》由十部书组成:《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这十部大书就是围绕“故土之魂”这个中心展开的。他想在欲望横飞的现实中营造出一片片人性的绿洲,来守望精神的原野。那聪明乖巧精灵般的小动物,那温暖惬意的葡萄园,那永恒的精神原野,不断提升和完善着小说主人公对新的生活梦想的向往与追求。张炜的儿童文学作品体现得尤为明显,从《远河远山》到《寻找鱼王》,到《我的原野盛宴》,到《爱的川流不息》,说到底就是张炜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也是张炜原野精神的再现。

这部评传的巧妙之处就在这里,通过一个词就能读出张炜文学作品的妙处,用心灵去感悟心灵,用作品去解读张炜的人生,文笔便鲜活生动起来,引导读者用心去阅读评传。以外通内的心理和鸣,这是作者写作这部评传所追求的境界,读这部评传会觉得智者张炜向我们走来,他带给我们的是鲜活的作品。我喜欢“鲜活”这个词,用在这里不知是否贴切,还是读者自己体悟吧。

猜你喜欢

张炜故土原野
福建2次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步量故土,史述吾乡吾民
星光
原野上的呼喊
张炜社会兼职
离故土
主持人的话
小小孩
故土
庞华(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