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生式”发展理念的村庄设计策略探索

2022-08-09李智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生村庄村民

马 力,李智博

(1.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带来了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以及农村经济产业的衰败,并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各方面,从而产生村庄“空心化”、公共基础设施缺乏或维修养护不足等问题,继而瓦解了乡村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甚至影响到农民的价值观导致悲观情绪[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乡村收缩将会是历史的必然,人口将继续减少,乡村的功能也将发生转变。

在收缩的必然趋势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振兴措施,如早期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到现在的乡村振兴。但大多都是上级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外生式”发展模式①“外生式”发展是指依靠上级政府或外部资本得到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乡村的普遍发展、全面振兴达到共同富裕。在众多的乡村中,资本与政策更倾向于那些条件较好、有资源、有潜力的少量乡村,大部分普通村庄得不到投资,甚至村庄规划都没有条件完成[2]。

为了促进全面的乡村振兴,很多学者提出了依托内生能力振兴乡村的策略,2018 年中央1 号文件也提出要激活和培育乡村的内生能力,走“内生式”发展道路②“内生式”发展是指基于自身内生能力的永续发展。。内生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源,内生能力是社会创新的关键[3],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应对乡村收缩的经验表明:不计成本的、自上而下的乡村建设投入不一定高效,而留下的低效资产也往往转化为新的、沉重的地方债务负担。还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应对措施,挖掘其内生能力,上下结合协同发展[4]。

1 “内生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体现

1.1 乡村振兴的实质与内在逻辑

党中央的乡村振兴策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发展目标,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首先,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产业,就不可能留住人,没有人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再生产;其次,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的优势即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第三,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我国的乡村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彩,土地集体所有,平均分配宅基地及承包田,它既是一个集体,又有很多个农户,农户与集体既有利益的联系又有利益的对立[5],只有充分发挥其自组织、自治的功能,才能保障乡村良好的运转;第四,乡风是乡村振兴的象征,乡风是一个乡村几百甚至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固有的文化习俗和精神风貌,也是乡村发展的灵魂;最后,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乡村振兴要使本地村民成为最终受益者,至少是与外部资本共建共赢良性发展,而不应当损害本地人的利益。

1.2 “内生式”发展理念的的观点与内涵

关于“内生式”发展,国内外学者有很多观点。如张环宙[6]认为“内生式”发展要培养当地居民各方面能力,建立内部成长机制,保持本地文化和环境,激发地区内部的发展能力;菲利普.L[7]认为“内生式”发展需要将重点转向基于地方内生动力推进的乡村多元化建设,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鼓励地方发展,尊重地方价值,支持当地企业,并提供适当的培训,将发展成果留在当地。总结起来本文认为,“内生式”发展,首先关注人,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潜能,培育村民自治能力,以村民为行动的主体和主要受益人;其次,以产业为根本,产业是乡村吸引资源要素聚集的核心,古人常讲“安居乐业”,没有产业,是不可能留人居住的;最后,尊重地域的环境与文化,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与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固化到本地村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中,人们只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它,并顺应它,乡村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1.3 “内生式”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基于乡村振兴与“内生式”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及逻辑,可以看出,乡村振兴与“内生式”发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与目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内生能力;在机制上是相通的。都注重保护地方的生境,尊重地方的文化,生态环境与文化即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又是美好乡村的体现;在路径上是契合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村民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之中,才能是最终受益者。

“内生式”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体现在人(村民)、境(生境)、文(文化)、产(产业)、居(居住)五个方面,如图1 所示。首先,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村民。李京生[8]指出村庄规划的主体是村民,村庄规划的权威性在于编制过程村民是否参与,即村庄规划的意义就是把村民发动起来、运动起来;其次,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与经验。我国传统村落都是由一个居住点慢慢发展到群落,每当原居民点不能容纳过多人口的时候,它们就会跳出村落,到另外的乡野寻找新的居住地,以保持人、农田、林地、水之间关系的平衡,这就是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的、和谐的生境③生境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第三,文化自信,理解、尊重本地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只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本地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更好地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加深村民对于乡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第四,兴产创业,立足本地,搭建适合小微企业的产业平台。选择恰当的产业以及如何来运作这个产业一直是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乡村有其独特的组织体系,既是一个集体,又比较分散,只有发展小微企业,才能使村民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最后,宜居乐居,理顺土地权属关系,活化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居住是农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村民把住宅作为衡量家庭经济的标准。何芳等[9]对上海某区农村地籍更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宅基地上人户、地房、权属状况及其变化对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具有深刻影响,且宅基地上人地关系具有极强的动态性,且受制于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影响,影响村庄的长远发展。

图1 “内生式”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2 “内生式”发展理念下村庄设计的应对策略

2.1 配合村庄规划,明确各自分工,鼓励多专业人员参与,促进乡村多样化

乡村不同于城市,乡村是一个“原子化”的社会,特别是在当今我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双栖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社会关系非常复杂。费孝通[10]基于传统中国政治结构提出“双轨政治”理想模式:“一个健全的、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同样一个健全的乡村规划体系建构也需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才能保障全域管控的有效实施与基层乡村的真正振兴[11]。好的乡村规划既要注重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又要兼顾乡村振兴目标的多元性。因此,配合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一个自下而上的基于“内生式”发展的村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村庄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一种刚性的基础规划,应该尽可能的简化、实用,让村民看得懂,要让村民知道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不做;而村庄设计是在村庄规划的约束下进行的一种提升规划,是需要调动村集体及所有分散农户的积极性的规划设计,要让村民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两种规划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最末端,需要考虑多样的上位规划,是一种专业性很强、政策性很强的法定规划,只有具备自然资源与规划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村庄规划只需完成边界划定、空间管控、指标约束即可,这样村庄规划速度快,又给村庄设计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村庄设计则是在村庄规划的约束下进行,主要是关注具体的项目设计,例如村庄入口广场、民宿、采摘园、登山游步道等非常具体的、可实施的设计,设计人可以是农业技术人员、园林设计师、建筑师等,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人才投入到乡村工作,促进乡村的多样性。

2.2 策划分散而小微的乡村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关键技术设计

乡村的产业策划应该便于村民参与、村民创业,而村庄设计应跳出传统的城市设计模式,更应关注产业链条的整体设计。笔者在宁波市俞塘村村庄设计的过程中策划了三大类产业项目,一是村民创业类项目,即村民或返乡青年可以自己投资、自己经营的项目;二是外部资本参与类项目,即投资比较大或操作难度大,需要文旅公司、创客等外部力量加盟的项目;三是村委会组织类项目,即公益性的项目(可以申请上级政府财政支持),但是对村庄的发展至关重要。

2.3 依托村级单位,发动村民参与,渐进式推进村庄设计

村庄规划的组织者必须是上级单位,但村庄设计的组织者应该是村本级单位。村庄设计是一种“内生式”的规划设计,是在充分了解本地人、文、境的基础上,激发村民内生能力的设计。只有村委及村民最有发展的愿望、振兴的意图,既是执行者,又是最终受益者。其次,村民参与是村庄设计的关键。上面说到的乡村产业项目策划设计都是为村民量身定做的,没有他们的参与,设计也就成了无的放矢。最后,村庄设计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求快。村庄设计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村庄设计的人员亦是来源广泛,不可能要求他们做一个全面而整体的村庄设计,但可以根据需要做局部设计,也可以一点一点的逐渐设计。

2.4 关注乡村公共空间,提升村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还要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乡村的公共空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的重要场所,是地域人文历史的集中体现,更是集体记忆的容器、人文生命力的重要载体[12]。在列斐伏尔[13]的空间生产理论中,“空间”不仅是一个“容器”或载体,而是充溢着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复杂产物。乡村的公共空间符合空间生产理论,虽然是乡村的历史、人文、生境、社会关系塑造了空间,但空间也会反作用于人的发展,好的公共空间可以带给村民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可以提高村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于村民内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乡村的规划设计不只是物质空间的规划,更带有社会性质的规划,如何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需要找到适应乡村发展规律的规划设计方法。村庄规划专业性强、政策性强,参与的人员有限,而村庄设计内容广泛,更适合多专业的人员参与,这将有利于更好更全面地促进乡村振兴。本文提出村庄规划与村庄设计上下结合、各司其职的理念,探索在村庄规划的管控约束下,村庄设计如何应对乡村“内生式”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点思路。

猜你喜欢

内生村庄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村庄,你好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村庄在哪里